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12个品质性状分析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舌状花轮数、舌状花瓣长度、分枝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有舌状花轮数、花径和舌状花瓣长度等花部性状,其次是茎杆性状(节间长度、茎粗、株高);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花序直径与花径、舌状花瓣长度,花枝数与花序高度,花径与舌状花瓣长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品质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4.21处,可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2.
以多头切花秋菊品种rossi黄和红菊复色进行杂交的F1代群体(108株)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对切花菊杂交F1群体的花部、茎部、叶部共17个观赏性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菊花的F1杂交后代进行遗传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群体表型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18.22%~62.99%之间;杂交F1群体部分性状具有相关性,且全部是正相关;该杂交后代群体的花径、梗长、株高、叶柄长度由一对主基因控制;舌花、瓣长、瓣宽和叶厚由2对主基因控制;其他性状显示无主基因控制。舌状花瓣数、瓣宽、梗长、株高、叶厚的主基因遗传力均大于50%,属于高度遗传力,受环境影响较小,在早期世代即可进行选择。本研究初步明确多头切花秋菊杂交F1群体观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效应与遗传变异,对多头切花秋菊的杂交育种和亲本选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0个品种菊的切花用途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依据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切花品种的评价标准,从众多品种菊中初选了40个大花型秋菊品种。将40个初选品种与2个对照品种金黄切花和神马按切花菊的生产要求进行栽培试验,在栽培过程中观察各品种的性状表现,并根据专家意见从菊花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技术中确定出适合于切花选择的14个测试性状:株型、植株高度、茎曲直性、节间长度、叶的硬度、叶柄的着生角度、叶色、花梗长度、外花瓣角度、花径、花色、短日照到开花的周期、清水瓶插寿命和病虫害抗性。每个品种随机挑选10株进行性状测试,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性状一定的权重,通过综合打分,从40个大花型秋菊品种中选出了唐山6-48、桃花尖、麒麟阁、东篱陶黄和黄托桂等5个适合做切花菊的品种,同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切花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形态学水平上研究切花菊叶片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189个切花菊品种的12个叶部性状进行观测和统计,包括性状的分布分析、性状在品种内的稳定性和品种间的差异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叶长、叶宽、叶长/叶宽、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和叶上表面绿色程度的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质量性状在品种群内的分布都不均匀。叶长、叶宽、叶柄相对于叶的长度、叶柄与茎的夹角、叶上表面绿色程度和叶基部形状,这6个性状同时符合品种内稳定性好和品种间差异明显的要求。对叶部形态影响最大的性状主要是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叶边缘锯齿数量和叶基部形状。叶部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有‘南农凯歌’‘南农朱雀’‘南农单金翠’‘南农紫庐’‘南农金焰’‘南农粉葵’‘欧元黄’和‘南农凯悦’等。[结论]切花菊叶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的长度、最低位一级裂刻深度、叶边缘锯齿数量和叶基部形状是引起切花菊叶部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切花多头菊新品种不同定植期特性及品质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浙北地区平地设施栽培的切花多头菊新品种,对7个多头菊品种的5期定植期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和评分,并初步建立切花多头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切花多头菊品种在5个定植期中生育期和光反应周期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情况,而开花率中大部分品种均无变化,只有艾丽微风和时光在低温定植期出现极显著下降.花枝数和花朵数随着定植期的延迟而出现下降趋势,而部分品种的叶片数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情况.不同多头菊品种的叶片大小差异较大,所以定植期的影响差异各有不同.花枝长、花序长度和株高等伸长性性状均对低温出现敏感,第5定植期性状均受到抑制,长度缩短.通过切花多头菊的综合评价模型,发现自育多头菊新品种都市霞光综合性状优良,适合浙北地区多个季节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大菊品种数量性状变异及其概率分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栽培植物品种进行鉴别和分类是品种保护和应用的基础。中国传统大菊品种是菊花中一类变异极为丰富而独特的品种类群,对其数量性状进行合理分级可以在数量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对这类菊花品种资源进行评价,建立更为具体精确的评价标准。本研究观测了400个中国传统大菊品种的18个数量性状,采用数量性状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8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5%以上,其中筒状小花数(101.85%)、舌状小花数(70.02%)和花瓣宽(59.49%)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花部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K-S检验分析发现:13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其余5个性状呈偏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进行概率分级发现,13个数量性状可以分为5级,对不符合正态分布和偏态分布的性状根据数据按实际分布状况分级,获得了新的分级标准。使用这一标准为400个大菊品种的数量性状赋值,合并成数字编码,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利用其中的9个数量性状便可以将400个品种一一区分开来。这一研究结果不仅可以补充和完善菊花品种分类和鉴定的评价标准,还可以为其他观赏植物种质资源评价中观测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通过人工杂交方法开展切花菊新品种选育研究,采用60个夏秋菊、秋菊品种配成90个组合,获得3083株F1代单株,从中初选出夏菊22个,早秋菊109个,秋菊160个,经过复选,共选出12个切花菊品种,其中4个备案定名为辽菊系列新品种,2个为早秋菊品种,2个为秋菊品种,均为托桂系列,植株高,茎秆挺直,中等花型,重瓣,花色鲜艳,叶质厚硬,叶色幂,生长势强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8.
以纯黄色蜡质蝴蝶兰Phalaenopsis‘C27’为母本、紫红色纸质蝴蝶兰Phalaenopsis‘31’为父本,对其杂种后代植株性状和主要观赏性状的分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花部特征,可将F_1代分为7个组群,除Group 6花瓣为深紫红色隐条纹之外,其余6个组群均呈现花瓣底色条纹性状分离的显著特征。对F_1代观赏性状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花序长、花朵数、花梗长变异最大;其余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双亲,表现为中亲优势或衰退。从植株性状变异系数分析,株高、植株冠幅、叶片数变异较大,其余性状变异都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蜡质黄花的优点对纸质大红花观赏性状进行改良,选育特色蝴蝶兰优良单株和新品系奠定基础,并为蝴蝶兰花色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 8S)、(X-0.524 6S)、(X+0.524 6S)、(X+1.281 8S)4个点分为5级,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按实际分布情况分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次分析法初选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后代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1.
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评价体系构建与品种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茎、枝特性是切花菊的重要商品性状,建立多头切花菊茎、枝特性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茎、枝特性的品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对多头切花菊300个品种的9个与茎、枝特性相关的性状进行连续两个年度的观察记录,借助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进行品种评价。【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9个性状的权重值,其中花朵横向聚拢程度和花朵竖向聚拢程度的权重值最大,均为0.219,其次是花枝角度、茎充实程度,权重值分别为0.123、0.121;综合9个评价指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将300个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62个品种为优秀、114个品种为良好、80个品种为一般、44个品种为较差,分别占比为20.7%、38%、26.7%、14.6%。【结论】运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构建出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的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茎、枝特性进行评价分级,筛选出的优良品种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冬春季节露地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栽培中,采用黑色地膜和反光地膜覆盖菊花垄,分别对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及开花期切花菊主要观赏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就黑色地膜和反光地膜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反光地膜对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开花期切花菊的株高、茎粗、花头质量、黄叶数量等主要观赏性状有显著(P<0.05)的提升作用,而黑色地膜则影响不明显.覆盖反光地膜有利于切花菊生产.  相似文献   

13.
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表现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籼粳稻杂交后代穗壳色、叶毛、稃毛、穗节长、籽粒长宽比、酚反应等 6个亚种特征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 ,F1表现为偏籼型 ,F2 接近正态分布 ,籼型和母本的影响略大于粳型和父本 ;亲本及其F1的上述特征性状与程氏指数之间及相互之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F2 特征性状相互之间相关性大多不显著 ,但与程氏指数的相关性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 ;F2 这 6种特征性状均为连续变异 ,有相当比例的个体表现超亲遗传 ,正反交趋势一致 ;叶毛和稃毛接近双峰曲线 ,其余性状均呈单峰曲线分布 ,穗壳色、酚反应和穗节长呈现偏态分布 ,前两者粳型个体比例大 ,后者籼型个体比例大 ,籽粒长宽比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4.
陇东天蓝苜蓿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测定了天蓝苜蓿生长旺盛期与鲜草产量形成有关的11个农艺性状,以各性状为自变量,单株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分枝数、分枝节间数、侧枝数、侧枝节间数、分枝长度侧枝长度、主枝茎粗、侧枝茎粗8个性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与分枝数、分枝长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分枝节间数、侧枝长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与分枝叶柄长度、侧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3个性状呈负相关,其中与自然高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分枝数>侧枝长度>分枝茎粗>侧枝节间数>侧枝茎粗>侧枝数>侧枝叶柄长度>主枝叶柄长度>自然高度,各性状通过分枝长度对产量产生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通过自然高度表现出较大的负向间接作用,分枝长度、分枝节间数对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建立多头切花菊品质综合评价综合体系,为快速筛选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进与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对收集保存的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统计,并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应用专家咨询法并结合其它观赏植物评价体系,筛选出11个对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的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其中株型对多头切花菊品质影响最大,其权重为0.228;花色次之,其权重为0.150;分枝长度居第3位,其权重为0.132。对160个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为,优等级品种41个,占25.63%;良等级品种71个,占44.38%;中等级品种35个,占21.88%;差等级品种13个,占8.13%。【结论】品种评价结果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符,表明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多头切花菊品种进行评价和分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夏季促成栽培应用的切花多头菊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夏季栽培的新品种。根据切花菊评价标准和菊花DUS测试技术,对37个品种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和评分,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16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赋值,其中花色泽和美观度、株高、花朵数、茎强度相对于其他性状的权重大,说明其对切花多头菊品质的影响较大。按评价标准和16个性状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筛选出10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制定蓖麻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蓖麻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分析种植密度与植株性状和叶片产量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密度对蓖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蓖麻种植密度与植株株冠径、主茎上部分枝数量、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主茎叶片重量相关性显著(p<0.05);主茎叶片重量与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厚横径、叶片重量、每千克叶片数量和叶片重量等指标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主茎直径、叶片长度、叶柄宽横径和叶柄重量等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蓖麻不同种植密度与除植株上部分枝量外的其余指标的回归方程符合二次曲线规律。种植密度对叶片产量影响主要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增加,蓖麻叶片长度及叶片重量显著增加,叶片宽度显著增大,从而显著提高叶片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32份建兰品种资源的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为建兰品种DUS性状科学判定方法的建立提供支持。【方法】以收集保存的32份建兰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依据NY/T 2441-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兰属》(以下简称《兰属植物DUS测试指南》)中的测试要求,每个品种测量10株,每株取样1个,对建兰植株的大小(高度)和叶片数、叶长度和宽度、假鳞茎大小、花序花数量、花序梗长度和粗度以及花、中萼片、侧萼片、花瓣、唇瓣的长度和宽度共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采集数据,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量性状分级与各级分布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变异情况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根据《兰属植物DUS测试指南》中的分级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18个数量性状进行分级,将叶片数由5级改为3级,花序花数量由9级改为5级;根据各级的分布频率结果可知,18个数量性状中除植株大小是偏左的偏态分布外,其余17个数量性状较为符合不同峰度的正态分布。相比植株和叶片性状,花部性状间相关性更高,花长度、花宽度与萼片、花瓣、唇瓣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萼片宽度与花瓣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2份建兰品种资源品种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5%,稳定性较高,而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变异丰富。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出的分组性状为花长度、植株大小、萼片宽度、花序梗长度和假鳞茎大小,与《兰属植物DUS测试指南》中的分组性状部分吻合,可以增加花序梗长度作为分组性状。【结论】建兰种质资源品种内稳定性较好,品种间变异丰富,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潜力;DUS测试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结合标准品种或实际栽培品种来进行分级,并进行年度间的矫正;数量性状的分组性状可以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20.
南瓜自交系数量性状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Poiret]37个自交系的茎节间长、主蔓粗、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柄粗、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节位、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等8个数值数量性状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有差异,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的变异系数达69.15%,最小的是叶柄长的变异系数,只有12.00%。主蔓第1雌花着生节位与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主蔓粗、叶柄粗均与主蔓第1雌花着生节位呈显著负相关,叶柄粗与主蔓20节内着生的雌花数呈显著正相关。37个南瓜自交系经聚类分析,可分为2个类群4个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