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插花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我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插花艺术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要从全方位、多角度的方位进行鉴赏。而如何鉴赏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美、如何评价插花艺术作品的优劣,这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方式一样,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探讨了插花艺术的鉴赏特征,分析了插花艺术的鉴赏方式和环境,提出了鉴赏插花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台北市插花学会会长王国忠先生在中国第二届插花艺术展览会期间作了一次精彩的插花示范表演,在示范过程中介绍了他对中国插花艺术研究的心得。 台湾现在的插花组织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是中国流派。台湾是1985年开始把中国古籍、古画等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中国插花艺术的特点。想走出一线自己的路,参照古代瓶花的记载,将插花的花枝分为花盟主、花客卿和花使令三个主枝来安排位置。讲究花之品格,喜用松、竹、梅、兰、莲菊、山、茶等花材,喜借花寓意,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3.
唐秀萍 《中国林业》2019,(10):F0002-F0002,I0001-I0007
插花是我国传统花艺文化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既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也是插花艺术的最高境界。插花其实是对自然的一种再创造。中国插花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通过将自然界花、果、枝、叶,按照花艺者自己对自然的理解,来表达、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所以,插花可以看做是每个人与自然的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借助自然界中的素材,按照自己的取舍,将自然融于方寸,这一缩微的自然,是每个人对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4.
传统插花是中国花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在传统插花中,既可以看到在插花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和知识,也可以看到插花者的求真向善和爱美的审美情趣,更可以领会到传统插花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表达.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成为现代社会亟需汲取的精神营养.这些精神财富透过传统插花传承历史积淀下来的古籍实...  相似文献   

5.
唐秋子 《广东园林》2012,34(5):10-13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因其具备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特点而备受推崇和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代插花艺术该如何传承与创新,文章试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出发,探讨现代插花艺术设计中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中国号称"世界园林之母",花卉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花卉大家园中的"大宝库"。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被公认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它们栽培历史悠久,观赏性强,花文化丰富,与中国插花艺术关系深厚,在中国插花艺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丰富的表达。基于此,探讨了十天传统名花在插花艺术中的应用特点,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艺术和文化之间向来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插花艺术作为古代中国文人表达情怀的一个重要载体自然也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格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格为切入点,详细地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插花技艺。  相似文献   

8.
正有些事、有些人注定是会写进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和它的传承人群体就是如此。他们默默地用心血浇灌着这朵永不凋谢的鲜花,书写了中国花卉史上绚丽的篇章。新春伊始,听专家们娓娓讲述这段历史,嗅到了扑面而来的春天里花朵的气息和芳香。两年三大步跨进"国家级"时光如果可以倒流,那一定会定格在2004年。那一年,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  相似文献   

9.
正有些事、有些人注定会被写进历史。以著名插花专家王莲英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传承人团队就是如此。他们默默地用心血浇灌着这朵永不凋谢的鲜花,书写了中国花卉史上绚丽的篇章。新春伊始,听专家们娓娓讲述这段历史,嗅到了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10.
《广东园林》2019,(3):60-60
为弘扬中国传统花文化,提高会员的花艺水平,美化美好生活,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2019年6月15日广东园林学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特邀请世界华人插花花艺协会会长、中国插花花艺大师、国际花商联评委、东方自然风创始人倪志翔大师,在广东生态工程学院进行花艺交流。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中国传统插花充满人文情怀,它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代表之一,中国传统插花师法自然,以得自然天趣为妙,寓意人和世界的和谐关系,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比德思想,体现仁民爱物的人文关怀,以及宇宙事物和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8月22日,北京园林学会邀请到中国插花花艺大师王绥枝进行插花科学普及。王绥枝先生的一生都从事花艺事业,担任重大政治、国事用花任务,至今仍担任天安门国庆花艺总设计师。她热爱公益事业,百忙之中来到右安驿站,为30位居民和园艺爱好者带来一堂生动的中式礼仪插花科普课程。"源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式插花所追求的意境,用少量的花材、  相似文献   

13.
正中卫黄河奇石是国家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代表性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完全独立的艺术门类,赏石文化已进入国家主流文化行列,属传统美术类别。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奔流不息,孕育哺养了中华儿女,同时也孕育出许多具有自然艺术美感的黄河奇石,成为黄河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晓云 《湖南林业》2007,(2):30-31
传统的西方插花是以欧洲为代表,欧洲的插花艺术产生于16世纪或更早一些。西方插花色彩浓艳,绚丽耀目,杂而不乱,层次分明,有明显的轴线。讲究规则几何形,故又称规则式插花。花材选用唐菖蒲、香石竹、月季、百合、大丽花、郁金香、扶郎花等花朵硕大饱满、色彩艳丽的草本花卉。一些观叶类及观果类花材,如棕榈、文竹、天门冬、苏铁、蒲葵、南天竹、一叶兰、万年青等也可配插在规则式托花中。在插花时讲究花卉色调和谐,花朵分布均匀,整体艺术效果甚佳,兼有装饰美化的作用,给人以热烈、够气派的感觉。插花者应根据摆放的环境、位置、特征等进行设计,确定主题,然后先用主体花材。在一幅插花构图中只选用一种花材作为主体花材,如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第一个新春就要来临了。喜爱花卉的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学着插上一盆鲜花,摆放在客厅或者卧室里,定能给家庭增添温馨浪漫和喜庆的气氛。下面是家庭插花的制作方法,您不妨试一试:一.巧构图。插花是艺术地将植物的花、枝、叶、果实等插入瓶、盆等器皿,展现出形态美。自然式的瓶插要求随其自然,因势剪插,注重线条和形态美,达到花、叶、枝共赏。一般说,柔软或苍劲、刚曲的花枝更能体现瓶插的特点。比如,桃、李、梅等花细而多,枝干或虬或挺,很适合瓶插。自然瓶花的剪插,首先要选择好花瓶和花枝,这实际上就是构图。花枝要裁剪得…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六类插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华 《湖南林业》2004,(7):28-28
中国传统插花中常用的容器有瓶、盘、缸、碗.篮、简6大类。每类容器对花材的衬托作用.表现造型、强化意境的效果各不相同.要求的插花技巧也不一样。所以.根据使用容器的不同.中国传统插花习惯上可以分为瓶花、盘花,缸花、碗花、篮花,筒花6大类。  相似文献   

17.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指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且意境深邃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是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从外销画管窥清代广州插花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销画是清代中期在中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广州产生的,兼具商业性质及文化特色。作为历史图像也是社会场景的记录载体,其中的一些作品记录了清代广州官宦富商居室以及市井场所室内陈设中的插花装饰。对外销画中的插花艺术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产生溯源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岭南地方文化、佛教流派以及西方文化,插花风格主要有文人供赏、民俗寓意、宗教供设、家居装饰四种类型,反映了当时广州开放融通、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乐  铁铮  张勤 《绿色中国(A版)》2022,(18):69-75+68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至今的文化结晶。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让传统插花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如何使传统插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传统插花融入现代社会并助力其自身的发展和传承?要充分认识传统插花传承的价值意蕴,在传承中坚持活态传承、创新传承、教育传承、整体传承等四个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并处理好传承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市场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中国传统插花的古典专著如唐·罗虬的《花九锡》,明·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