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杂交中稻川香优9838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不同时期割苗及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的总叶片数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增加;生育期随着头季稻割苗期的推迟而延长,产量也随之逐渐下降,在遭受特大高温干旱情况下,仍可达到头季稻产量的15.9%~75.2%。  相似文献   

2.
1990~1991年度对不同海拔稻麦两熟栽培的试验研究表明,中稻与小麦连作的产量及生育期与海拔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其原因主要是随着海拔升高,其有效积温不能满足两季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并认为中稻与小麦两熟复种只宜在海拔700m以下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播期是实现再生稻两季高产优质的基础。笔者主要从生育期、产量、农艺性状、源库关系、腋芽萌发及米质等6个方面综述了播期对再生稻生长的影响,并总结出湖南不同生育期再生稻品种的适宜播期。针对当前播期研究的薄弱环节,对再生稻播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武夷山市黄村(27°39'N,118°08'E,海拔220米)从1989年开始发展再生稻,历经4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步提高,技术经验不断丰富(表1)。但是,在大致相同的土壤气候条件下,农户间再生稻产量仍然悬殊甚大。为明确再生稻高产特征,找出现实生产中限制高产的主要因素,建立水稻再生高产栽培综合技术,1992年对黄村不同产量水平的汕优63再生稻田,进行产量构成和栽培技术的追踪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中稻+再生稻"高效种植模式在豫南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头季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再生稻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提高,再生稻的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总穗数逐渐增加;当留茬高度低于25 cm时,倒4节及其以下节位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在30~40 cm时,倒3节和倒4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高于45 cm时,倒2节和倒3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两优6326在留茬高度为45 cm时,再生季生育期最短,产量最高,达到5 665.5 kg/km~2,倒2节和倒3节产量的贡献率达70.57%。豫南稻区再生稻栽培可参照两优6326采取"留2保3争4"的措施,在收割时要兼顾当年腋芽生长的长度,充分利用倒2节和倒3节上的优势芽,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冈优725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洪涝",研究了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处理对其生育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会明显推迟水稻的成熟期3~9 d,抽穗期淹没对成熟期影响较小,但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都有将再生稻成熟期提前的趋势;淹没不会引起叶片SPAD值的降低;在植株被全淹情况下,只要气温高于15℃,被淹没的水稻就不会因水温而影响其生长;不同淹水时期对杂交中稻头季稻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2/3;淹水时间越长,产量损失越大,总体上看,淹没36 h以上产量明显下降;单就对再生稻的影响而言,不同淹水时期对其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乳熟期﹥抽穗期﹥孕穗期,全淹没与淹没2/3处理间差异较小,不同淹水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是三明市近10a在中海拔种一季有余,种二季不足的稻区新开发的一种稻作制,每667m2产量可比单季稻增产200kg左右。水稻软盘育秧抛栽具有秧苗白根多,抛栽后发根快、起苗早,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支出、增加单位产量的特点。1995年三明市将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应用于再生稻生产,获得增产增收的效果。为进一步明确再生稻采用软盘育秧抛栽与手插秧在栽培技术上的不同,该站1998年着手进行抛秧再生稻丰产栽培综合因素研究。1999年根据试验研究结果安排验证、示范、应用。经2a的试验、研究、应用、初步形成有别于原手插秧再生稻的…  相似文献   

8.
低留桩再生稻品种筛选简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推广再生稻的主要瓶颈是培育、筛选出的低留桩机收品种少,再生稻规模发展的重点工作是筛选适合再生稻头季机收的优质高产品种。通过对生产上推广的8个水稻品种进行简比筛选试验,从品种生育期、两季产量、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泸优明占、安丰优3301等品种较适合低留桩机收再生稻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海拔高度对武陵山区玉米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武陵山区2003、2004年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分析了25个玉米品种(组合)的生育期和产量表现与海拔高度的对应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和产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用线性回归方程y=a bx来描述,随着海拔升高,生育期明显延长,产量明显增加。海拔每升高100m,2003年生育期延长3.55d,产量增加314.85kg/hm2;2004年生育期延长2.95d,产量增加193.20kg/hm2。  相似文献   

10.
汕优63作再生稻栽培,在我省已种植多年,农艺性状有所下降,加上生育期偏长,影响了再生稻向中高海拔地区发展;汕优669又因米质偏差而不被接受。为适应粮食结构调整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米质,2000年我们在永泰、武夷山、尤溪等地进行优质再生稻新组合筛选试验,比较了米质较好的福两优2163、D702优多系1号、D优68等新组合作再生稻栽培的产量、再生力等表现,结果如下: 一、试验设计与管理 1.参试组合 参试组合有:D702优多系1号、D702优527、D宝优6号、Ⅱ优6号、D优68、D优52…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在海拔720m的山区和海拔330m的丘陵中稻区采用早晚稻混栽,可使双季稻的生育期缩短,有利于晚稻安全齐穗,并可获得10500kg/hm2以上的产量,比当地的中稻加再生稻显著增产,效益也好于常规双季稻。在北纬26°N左右,海拔750m以下的山区,利用抗稻瘟病、前期耐寒、分蘖力强的早稻与郴晚3号搭配,可推广种植混栽双季稻。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研究头季生长对再生季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头季稻生育期、分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等性状及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再生季各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产量与头季单株干重和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产量与头季齐穗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头季茎鞘叶物质输出率和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虽然所有品种均可在10月底安全成熟,但考虑到三熟制油菜季的适宜播种期,再生稻的成熟期应在10月25日之前。综合生育期和产量特性,推荐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在江西中北部的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作为再生稻栽培。  相似文献   

13.
应用连续解剖镜检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水稻潜伏芽再生发育规律、生育期变化,并讨论了再生稻宜栽的生态环境,结果明确: 1.水稻再生潜伏腋芽于头季稻抽穗后22天少量进入幼穗分化,平均于头季稻抽穗后27天进入幼穗分化。穗发育历时34天,一、二次枝梗及颖花分化历时只8天,明显短于头季稻。这是再生稻穗小的形态学原因。 2.再生稻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同时进行,生育期稳定,一般为60—70天。 3.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明确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北纬25°在海拔500—650米,北纬26°在海拔450—600米,北纬27°在海拔400—550米,北纬28°在300—450米。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再生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水稻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再生稻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成熟期,且灌浆期不同组合间的差异大于成熟期。不同组合间在同一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再生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成熟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则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273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Ⅱ-32A与明恢1273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明恢1273是由多系1号/明恢869杂交选育而成的恢复系.尤溪县2002年在西城镇麻洋村(海拔280m)作再生稻对比试验,2003年进行再生稻百亩连片高产示范,表现产量高、抗性强、米质较优.现将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两优 2 163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具有生育期理想 ,分蘖力较强 ,抽穗整齐 ,熟期转色好 ,再生力强 ,高产优质等优点。2 0 0 0年在永泰县嵩口镇卢洋村进行种植再生稻试种试验 13hm2 ,取得较好结果 ,头季稻平均产量5 2 6 7kg/ 666 7m2 ,再生稻产量 375kg/ 666 7m2 。其中产量最高的 0 2hm2 ,头季稻产量 5 66 9kg/ 666 7m2 ,再生稻产量 4 5 2 6kg/ 666 7m2 ,两季合计产量10 19 5kg/ 666 7m2 ,比对照汕优多系 1号再生稻增产2 2 9% ,现将两优 2 163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产量结构头季稻 :…  相似文献   

17.
以甬优2640为材料,开展不同施氮水平对机收再生稻再生季的生育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浦城县作机收再生稻,其再生季每667m~2的最佳纯N施用水平为13 kg,具体施肥方法是保根促芽肥每667m~2施尿素13.3 kg,壮苗肥施尿素15 kg。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头季适宜机收的品种,满足再生稻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清流县选用15个优质稻品种进行再生稻头季机收栽培简比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生育期、两季产量、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宜优673、嘉优99、嘉浙优99、Ⅱ优1273、广优3186等5个品种,可作高留桩机收再生稻栽培。  相似文献   

19.
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资源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势,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轻简化栽培可显著降低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生产效益。发展再生稻轻简化种植对于稳定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尤其对南方光温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双改单"稻区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我国再生稻轻简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渝优15是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自育恢复系2603R与不育系805A配组育成的中籼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叶型好,米质较优,产量较高,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适应性广,于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