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微波辅助,以3,4-二氨基苯甲酸和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2-苯基-1H,1′H-2′,5-双苯并咪唑.探讨了物料比、微波输出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和催化剂PPA与HCl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步较佳反应条件为3,4-二氨基苯甲酸∶苯甲醛=1.0∶1.2,微波输出功率320 W,间歇辐射30 min;第2步较佳反应条件为5-(2-苯基-1H-苯并咪唑)甲酸∶邻苯二胺=1.0∶1.1,PPA/HCl=1∶1,微波输出功率500 W,间歇辐射15 min.该方法具有原料消耗少、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纯化、对环境无污染、产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辅助,以3,4-二氨基苯甲酸和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2-苯基-1H,1’H-2’,5-双苯并咪唑。探讨了物料比、微波输出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和催化剂PPA与HCl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步较佳反应条件为3,4-二氨基苯甲酸︰苯甲醛=1.0︰1.2,微波输出功率320 W,间歇辐射30 min;第2步较佳反应条件为5-(2-苯基-1H-苯并咪唑)甲酸︰邻苯二胺=1.0︰1.1,PPA/HCl=1︰1,微波输出功率500 W,间歇辐射15 min。该方法具有原料消耗少、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纯化、对环境无污染、产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辐射下,以哌啶为催化剂,由芳香醛、氰基乙酸乙酯与硫脲一锅法反应合成了一系列5 氰基6 芳 基硫脲嘧啶类化合物,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确证.该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收率较高,为合成5 氰 基6 芳基硫脲嘧啶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催化量浓盐酸催化下,以离子液体[BPY]BF4为溶剂,以易得的芳香醛、芳香酮、尿素为原料,采用三组份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4,6-二芳基嘧啶-2(1H)-酮类化合物,通过IR,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为这类化合物提供了简便高效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催化量浓盐酸催化下,以离子液体[BPY]BF4为溶剂,以易得的芳香醛、芳香酮、尿素为原料,采用三组份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4,6-二芳基嘧啶-2(1H)-酮类化舍物,通过IR,1H NMR和13C NMR时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为这类化合物提供了简便高效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固体酸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二酮类药物中间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价廉、易得且对环境无污染的4种固体酸为催化剂,以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与脲进行环化缩合,一步合成了6-甲基-4-苯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1 H)-酮.考查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物的摩尔比对反应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在固体酸的催化下,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产率可达87.8%,而且催化剂易溶于水,对环境无污染,因而后处理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7.
2-乙氧基-4,6-二氯嘧啶是一种重要的嘧啶类化合物,也是合成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氯酯磺草胺等的重要中间体。试验以尿素,硫酸二乙酯、丙二酸二乙酯、三氯氧磷为原料,先由尿素与硫酸二乙酯制得O-乙基异脲硫酸氢盐,由于O-乙基异脲硫酸氢盐转化生成O-乙基异脲困难,可直接与丙二酸二乙酯环化制得2-乙氧基-4,6-二羟基嘧啶,再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得2-乙氧基-4,6-二氯嘧啶。各产物通过1HNMR、IR和GC-MS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选择性氮烷基化、氧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运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并分别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5种新型的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在15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新合成化合物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在200 mg/L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化合物4,6-二甲氧基-2-(2-(1-丙基-1H-吡唑-3-基)苯氧基)嘧啶对黄瓜白粉病菌与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分别为78%和90%。【结论】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该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与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等摩尔芳香醛(10 mmol)、乙酰乙酸甲(乙)酯和单取代脲为原料,一水合硫酸氢钠(0.5 mmol)为催化剂,在70℃、无溶剂条件下,采用Biginelli"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N1-取代的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产品结构经IR,~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确证了其结构.提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廉价易得,产品产率高,是一种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2-硝基苯基)乙腈为原料,经缩合、氧化、还原、环化、取代5步反应,合成了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谱(1 H NMR)、质谱(MS)及元素分析,并分别测定合成衍生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 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15个新型的5-(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取代-3,5-二氢苯并[e][1,4]氧氮杂卓-2(1H)-酮类化合物5和6a~6n。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0g/hm2的剂量条件下,目标化合物5、6a、6b和6c对芥菜,6m和6n对芥菜、反枝苋及小藜显示出30%~40%的除草活性。在200mg/L的质量浓度下,目标物6c、6h和6m对黄瓜白粉病表现出30%以上的抑菌活性。【结论】本研究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抑菌活性,其结构具有进一步改造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十二烷基磺酸铁为催化剂,经微波辐射催化合成了苯甲醛正丁硫醇缩醛。结果表明,当微波辐射功率为450 W,辐射时间6 min,苯甲醛50 mmol,n(苯甲醛)∶n(正丁硫醇)∶n(十二烷基磺酸铁)=50∶180∶2.5时,苯甲醛正丁硫醇缩醛的收率为82.1%。该合成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收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反应。所得产物经过元素分析,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12.
尿素包合法富集红松子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尿素包合法(液料比为m(脂肪酸)∶V(乙醇)=1 g∶12 mL,m(脂肪酸)∶m(尿素)=1.0∶1.5),将红松子油中的皮诺敛酸进行富集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富集后混合脂肪酸中各个成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经尿素包合法富集后的混合脂肪酸中,皮诺敛酸(C18∶3)甲酯质量分数最高达到45.8%,其次亚麻酸质量分数为16.32%、亚油酸质量分数4.88%。经纯化富集后的脂肪酸收率虽然较低,但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固化体系下低摩尔比脲醛树脂胶黏剂的固化时间、适用期进行探讨,研究其对胶接性能、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固化体系,物理力学性能不同,胶接强度均达到国家标准II类板的要求,甲醛释放量均达到E0级。当使用NQ-J0-1,n甲醛∶n脲素=1∶1,V固化剂∶m胶液=5 mL∶100 g,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蒋国松  邵振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77-20679
[目的]优化苯胺铝和[Et3NH]Cl/AlCl3离子液体催化苯胺与丙烯烷基化反应条件。[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和用量、苯胺/催化剂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反应的较优条件为:n(Al)∶n(AlCl3)∶n(Et3HCl)=3∶1∶1,n(苯胺)/n(催化剂)=15∶1,反应温度为305~315℃,反应压力为4.0~8.0 MPa,苯胺转化率大于90%,2,6-二异丙基苯胺选择性大于50%。[结论]与铝-三氯化铝混合催化剂相比,离子液体催化剂在较低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均能有效提高烷基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从海水小球藻Chlorellaspp.中提取和富集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方法,就提取剂体系、用量、提取次数等对小球藻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尿素包合法中尿素、甲醇与脂肪酸甲酯的质量比对PUFA、EPA富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甲醇提取剂体系,结合超声波萃取法,小球藻粗脂肪的提取率最高,提取次数为两次比较合适,与标准溶剂量相比,总溶剂量可减少42%。在室温(20~22℃)下,尿素与脂肪酸甲酯的质量比为6∶1,尿素与甲醇的质量比为1∶4时,PUFA占总脂肪酸的含量由脲包前的50%提高到82.9%;EPA占总脂肪酸的的含量由脲包前的39%提高到71.6%,EPA富集系数为1.84。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NDF与尿素不同组合体外发酵特性及组合效应。【方法】以玉米秸秆NDF与尿素为发酵底物,按5.2∶1、6.9∶1、8.6∶1、10.3∶1和12.1∶1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产气法记录不同组合在0、2、4、6、8、12、24、36、48、72和96 h时间点的体外产气量,并测定发酵液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与尿素所有组合时均产生正的组合效应,且组合效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NDF与尿素最大正组合效应均发生在12.1∶1,整个发酵时间内,NDF/尿素分别为6.9∶1、8.6∶1和12.1∶1正组合效应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双醛葡甘聚糖(DAKGM)的合成条件。[方法]室温下以高碘酸钠(NaIO4)作氧化剂氧化葡甘聚糖(KGM),制备DAKGM,探讨反应物料摩尔比、反应时间、体系酸碱度等因素对产物DAKGM中醛基含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热重分析(TG)对DAKGM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酸性体系有利于氧化反应进行,随着酸度的增加,DAKGM醛基含量略有增加;氧化剂用量过多,KGM容易产生降解并导致产物醛基含量降低,热稳定性变差;氧化时间在24 h内,产物中醛基含量随氧化时间的延长近似呈线性增长。[结论]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24 h,NaIO4∶KGM=1.2∶1.0(摩尔比),pH值为7.0时,所得DAKGM的醛基含量为135.32 mmol/m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固载Ce4+为催化剂,甲酸、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采用正交试验优化2种薄荷酯的合成工艺。[结果]醇酸摩尔比为1.0∶(1.4~1.6),反应温度为125~135℃,反应时间为4~8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2%时,乙酸薄荷酯的产率较高;醇酸摩尔比为1.0∶1.6,反应温度为120℃左右,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时,甲酸薄荷酯的产率最高。2种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醇酸摩尔比1.0∶1.6,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5%~2.0%,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分别为120和135℃。[结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的产率分别达到72.6%和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