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活猪测膘仪已试制成功,活猪测膘工作将广泛开展,如何进行活猪测膘才能更精确反映猪胴体质量问题已提上了日程。现将欧洲各国对猪膘测定方法的研究和经验、背膘与胴体有关性状间的关系和世界上各种测膘仪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以供生产和试验参考。一、背膘测定方法和动向欧洲畜牧生产协会(EAAP)的猪生产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影响杜长大商品猪胴体评级的相关性状,选择206头活重在90~150 kg的商品猪进行称重、活体背膘P2点测定、屠宰性能测定,测定指标包括:活体重、背膘厚、胴体重、肩膘、6-7肋间膘、最后肋膘、肉色、肋骨数以及胴体等级等主要性能指标,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对不同等级的各胴体性状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建立胴体等级与其他性状指标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宰前活重在109.43~116.70 kg、活体背膘厚度11.47~13.44 mm时,胴体评级最优(1~2级);随着宰前活重的增加,肩膘厚、6-7肋间膘厚、最后肋膘厚随之增加,肉色值也有增加的趋势;胴体等级与活体背膘、肩膘厚、6-7肋间膘厚、最后肋膘厚、肉色、性别等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指导商品猪饲养管理、商品猪评级、改善养猪经济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考察了纯种大白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和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对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及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度为14.5~19.0mm母猪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最重;不同背膘损失母猪对其断奶至发情间隔无显著影响,但背膘损失较多有增加断奶至发情间隔的趋势。结果提示,母猪中等背膘对其繁殖性能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测定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统计相应母猪繁殖性能数据,并根据背膘厚分为4组(17、17~18、19~20、20 mm)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索其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背膘厚对山猪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背膘厚17~18 mm组山猪的窝产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背膘厚17~20 mm组山猪的窝产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组山猪。因此根据本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山猪母猪产前背膘厚在17~18 mm为宜。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超声波背膘仪对201头经产长大的二元母猪背膘厚度进行观察分析,经产母猪在其配种时背膘厚度对窝均产仔成活数、初生窝重的影响。在哺乳期背膘厚度变化对断乳窝重、断乳到发情时期间隔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猪在哺乳时期背膘厚度减少2.5~5.5 mm时,母猪发情间隔最短,为5.79±1.61 d;经产母猪背膘在13.5~18.5 mm之间,当窝平均产仔成活数最高、初生窝重同样最重。表明母猪背膘的厚度对  相似文献   

6.
超声在猪背膘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猪的背膘厚指的是猪的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是位于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的皮下脂肪组织。背膘厚是一个很重要的繁殖性状,养猪生产者对背膘厚的选择广泛应用于遗传改良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背膘厚的遗传力很高(h~2=0.52),而且背膘厚与瘦肉率具有高度的表型负相关(r=-0.81),所以在猪的育种上通常选择背膘厚来提高瘦肉率~([1])。长期连续进行以降低背膘厚为目标的选种,可以间  相似文献   

7.
以168头经产长大二元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背膘仪测量母猪背膘厚度,分析经产二元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变化与断乳窝重、断乳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母猪在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3-6mm时,母猪的发情间隔最短,为5.53+1.73d;经产母猪配种背膘在14~19mm时,当胎窝均产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说明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4~19mm,其繁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利用便携式背膘仪对光明核心育种场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发情配种当天、哺乳21d背膘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背膘母猪的有关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参与配种时膘情不同对其繁殖表现影响显著,背膘在16~17mm时产仔数最好,断奶背膘在15~16mm时断奶发情率最好。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2)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母猪妊娠期各阶段的背膘厚与母猪的产仔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母猪产前背膘厚能分析出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显著影响。母猪的产前背膘厚与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凸二次曲线变化。而弱仔数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凹二次曲线变化(P=0.02)。死胎数是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变化(P=0.03)。然后对母猪背膘厚与相关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线性拟合,当母猪背膘厚处于21~22 mm、23~24 mm时,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多,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最高,而弱仔数最少。尽管根据母猪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处于21~24 mm时,母猪均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建议产前背膘厚保持在21~22 mm,以节约饲料和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吴丹  唐一波 《养猪》2022,(6):26-29
背膘厚是反映母猪体况的重要指标。通过调控母猪在不同阶段的饲料采食量、营养物质添加等,可改善母猪的膘情,提高饲粮营养消化率,减少饲料浪费,节约养殖成本。研究表明,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上产背膘厚、配种至上产背膘增量均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二胎母猪配种背膘厚在14~16 mm,上产背膘厚在16~20 mm,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13 mm或者>23 mm时,母猪繁殖性能不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8,(6)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系统地分析母猪各个阶段不同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波对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配种背膘厚、妊娠30 d背膘厚、临产背膘厚和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并根据背膘厚把繁殖各个阶段的母猪细分为4组,分析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及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后备母猪配种背膘厚和妊娠30 d背膘厚均在21~2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都最低,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3~1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达到最低,分娩率和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妊娠30 d背膘厚在17~26 mm时,分娩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较高;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背膘厚为23~30 mm组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显著低于8~14 mm组(P0.05);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背膘损失在1~4 mm时发情间隔最短,断奶后7 d内发情率最高;初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7~20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经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3~16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配种时和妊娠前期背膘较厚和妊娠后期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因此,应针对不同繁殖阶段的母猪采用合理的营养控制方案来调控母猪背膘,从而提高母猪利用率,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19,36(9):50-52
母猪体况在现代养猪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反映母猪体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就是背膘厚度。因此,控制母猪适宜的背膘厚度便成为生产管理的重要目标。猪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母猪不同生长或生产时期背膘厚度与其繁殖性能存在相关性。文章重点分析了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不同时期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确立母猪不同生理生产时期的适宜背膘厚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5,(5)
以配种时、妊娠第30天、妊娠第60天、妊娠第90天、妊娠第110天和断奶时等繁殖期为研究阶段,运用B型超声仪测定7.5月龄以上大白后备母猪及其对应的二胎第10~11根肋骨间至背中线向两侧6.5 cm处背膘,以探索繁殖期背膘水平和背膘变化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后备母猪配种时背膘大于15.0 mm时当胎分娩率极显著提高(P0.01),妊娠第110天背膘为18.40 mm时窝产仔数最大,为10.80头,妊娠期内背膘增加小于3.5 mm时当胎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极显著提高(P0.01);哺乳期背膘损失小于3.0 mm时其对应的二胎总分娩率显著提高(P0.05)。因此,控制后备母猪妊娠期内背膘增加在3.5 mm以内、临产前背膘在18.40 mm左右以及当胎哺乳期背膘损失在3.0 mm以内有利于提高当胎及其二胎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7,(6)
为了研究断奶背膘厚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89头断奶母猪,测定其断奶背膘厚,并按背膘厚将其分为低(12.5 mm)、中(12.5~18 mm)、高(18 mm)3组,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 d内发情比例与发情间隔,低、中背膘厚组明显优于高背膘厚组;配种分娩率随着断奶背膘厚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窝产总仔数,低、中厚度组高于高厚度组;窝产活仔数组间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丹系种猪断奶背膘厚宜控制在12.5~18 mm,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发情、配种分娩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15.
程宗佳 《饲料工业》2006,27(17):64-64
1.怎样根据育肥前牛的体膘决定育肥技术?(山西读者刘利良) 答:有些黄牛在育肥初期体膘较好,有些牛的体膘一般,还有些牛的体膘很差。对体膘不同的牛,要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不同的饲喂方法,制定不同的饲养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临产母猪背膘厚度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美系大白母猪背膘厚度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采用AGROSCAN AL型B超仪对876头美系大白母猪临产前1周时最后肋骨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分娩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以及断奶至发情间隔时间等指标,统计分析不同背膘厚度对美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临产母猪背膘厚度为16~22 mm时,其产仔数、健仔数和平均窝重显著高于背膘厚度16 mm和背膘厚度22 mm的2组,而断奶至发情间隔也显著少于背膘厚度16 mm和背膘厚度22 mm的2组。因此,临产前母猪背膘厚度在16~22 mm时最有利于美系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保持不同阶段的最适宜背膘厚是猪场妊娠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衡量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可量化指标。通过精准化饲喂来调控妊娠母猪的背膘厚,既能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又能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但是,不同猪场的背膘管理水平差异较大,本文总结和分析了规模化猪场妊娠母猪背膘管理的生产意义、常见误区,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测膘喂料技术,旨在为更多猪场做好背膘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背膘中NADPH生成酶的活性与瘦肉率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择湖北白猪断奶仔猪48头,测定150和180日龄的活体背膘厚及背膘脂肪组织中NADPH生成酶的活性。180日龄随机屠宰36头。对背膘中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与活体背膘厚及胴体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50和180日龄4种酶的总活性与活体背膘厚、胴体背膘厚及肥肉率呈正相关;与胴体瘦肉率呈负相关。说明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高时,猪的活体背膘厚、胴体肥肉率提高,瘦肉率降低。文中还给出了用酶活性估测瘦肉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猪背膘中4种NADPH生成酶的活性可以作为选择瘦肉型猪瘦肉率性状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1)
为研究高产法系大约克妊娠母猪临产背膘厚与死胎率、健仔率和产程的关系,试验随机选用550头、妊娠112 d的健康法系纯种大约克经产母猪(2~7胎),用美国运高RENCO.12 Leanmeater背膘测定仪活体测定背膘厚,并结合胎均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和产程数据,分析胎均总产仔数一定的情况下,临产背膘厚与产程、健仔率和死胎率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各组数据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产仔数在10~19头、临产背膘厚在15~22 mm范围内,随着背膘厚的增加,产程有缩短的趋势(总产仔数在16~17头、背膘厚在17~18 mm时的产程除外);总产仔数在12~19头、临产背膘厚在15~22 mm范围内,随着背膘厚的增加,死胎率有降低的趋势。结果提示,高产法系大约克母猪适当的临产背膘厚有利于降低死胎率和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