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花药在耐寒性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27份耐寒性标准化比较品种种植在5种试验条件下调查其范围大小,结果揭示,水稻的花药大小与其耐寒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耐寒性评价的形态指标,尤以良好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材料为佳,经冷温处理后,水稻花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品种间花药缩小率差异较大,耐寒性强的,花药缩小程度小,反之则大,根据花药长度或花药大小把水稻按耐寒性强,中,弱分类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镛洛 《世界农业》1989,(2):44-45,47
一、日本现行水稻品种耐寒性鉴定方法 所谓耐寒性在日本主要指障碍型冷害抗性而言,日本水稻耐寒性鉴定方法,按其试验手段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短期低温处理 利用人工气候室或深水冷水槽,在水稻障碍性冷害最危险期,即止叶与倒数第2叶叶耳间距达-2—1厘米时,设置低温。人工气候室以12℃处理4昼夜,冷水槽以13℃、30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在抽穗开花期时常遭受低温冷害,因此确定一季稻安全齐穗期对于优化农事活动安排和降低灾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水稻安全齐穗期指标的研究基础上,拟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模型,以长江中下游一季稻为例,通过模拟推算1981—2014年逐年水稻空壳率,并以多年80%保证率下超过生理空壳率的起始日期作为水稻安全齐穗期的确立依据,获得4种不同耐寒性水稻安全齐穗期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耐寒性最弱的籼稻安全齐穗期平均在8月30日,耐寒性较弱的粳稻为9月10日,耐寒性较强的粳稻为9月12日,耐寒性强的粳稻则为9月20日。模型推算的安全齐穗期普遍早于传统安全齐穗期指标的推算结果,平均约为14 d;相差最小的是耐寒性强的粳稻,模型推算约提前7 d,相差最大的是耐寒性最弱的籼稻,模型推算约提前23 d。由结果可见,从温度、空壳率2个方面约束水稻安全齐穗期,比仅从温度角度确定的安全齐穗期更有利于降低抽穗开花期遭遇障碍型冷害的风险,为研究区一季稻安全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耐寒性强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为杂交水稻育种提供优质恢复系源,配组出耐寒性强的杂交稻组合应用于生产,促进贵州水稻抗逆性育种的发展,通过常规杂交与辐射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创造水稻新变异株系,利用低温冷害、稻瘟病重灾区等极端生态环境条件,对水稻新变异株系进行不同的目标性状选择.结果表明,选育出的恢复系G406耐冷性好、恢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水稻芽期耐寒指标并建立可靠的水稻芽期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采用49个水稻种质资源,测定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RGR)、发芽势(GP)、相对发芽势(RGP)、发芽指数(GI)、种子萌发指数(PI)、平均发芽时间(MGT)、成苗率(SR)和萌发系数(GC)9个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及隶属函数等分析,对水稻芽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水稻芽期耐寒性综合评价值(D)可以将49个水稻品种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耐寒性极强品种(IRIS 313-11965、IRIS 313-8956和IRIS 313-11038,D为0.790~0.830)、耐寒性强品种(IRIS 313-11944等17个品种,D为0.609~0.745)、耐寒性中等品种(IRIS 313-11049等7个品种,D为0.503~0.576)、耐寒性弱品种(IRIS313-11986等13个品种,D为0.364~0.482)和耐寒性极弱品种(IRIS 313-10891等9个品种,D为0.187~0.282)。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水稻芽期耐寒性的最优回归方程:D=0.326+0.020GI+0.021SR-0.028MGT+0.025PI+0.012GR+0.137RGP,筛选出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和成苗率6个与水稻芽期耐寒性显著相关的指标。低温胁迫条件下,可通过测定这6个指标对水稻品种的芽期耐寒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水稻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性品种。【方法】以5份不同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供试品种,幼苗经(5±1)℃低温处理后,进行耐寒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特性测定,筛选耐寒性品种。【结果】索稻1号和南阳占较耐寒,达1级耐寒,桂368和R96-82达2级耐寒,爱叶绿达3级耐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则较低。【结论】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7.
三叶期前水稻幼苗抗寒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叶期前的不同阶段水稻幼苗在遭受低温伤害时,其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提出了不同阶段耐寒性不同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水稻耐寒种质资源,培育耐寒性品种。【方法】以5份不同的水稻种质材料为供试品种,幼苗经(5±1)℃低温处理后,进行耐寒性鉴定及相关生理特性测定,筛选耐寒性品种。【结果】索稻1号和南阳占较耐寒,达1级耐寒,桂368和R96-82达2级耐寒,爱叶绿达3级耐寒;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则较低。【结论】索稻1号和南阳占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及其杂交 F_2孕穗期的耐寒性与花药长(桥本1961,1963;铃木1982)、柱头长(铃木1982)成正相关;就是同一品种的同一个体,着生化胃不同的颖花之间的耐寒性差异,也同花药长度、每个花药内花粉数量有密切的关系(西山,1982);而且,前历水温不同所致耐寒性的改变,也同花药长度的变化相一致(佐竹、朴昌一,1982)。本研究报告,进一步论证花药长、柱头长以及伤流帚与孕穗期耐寒性的关系,同时探讨这些性状与开花期耐寒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甘蔗杂交组合耐寒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甘蔗不同耐寒亲本杂交组合耐寒差异与遗传特点,选用8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蔗亲本配制9个杂交组合,用F1代无性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进行耐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不同杂交组合耐寒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耐寒表现受到母本和父本的共同影响,且母本的作用强于父本.按亲本耐寒性,强×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70%~90%;强×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60%~70%;中×中或中×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机率的为30%~40%;弱×强或弱×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15%~30%.进一步进行耐寒表现主效因子估计发现,在研究群体中存在主效因子,且估计的结果随组合与性状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耐寒性水稻品种。【方法】以广泛代表性的14个亚洲国家187个水稻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根据种内群体关系和地理位置将其分为4个平行组;分别对4个平行组的三叶期幼苗进行4℃低温处理,时间梯度设为24、36、48和60 h,7 d缓苗期后统计其秧苗黄叶率并鉴定耐寒等级。【结果】根据黄叶率百分比可以精准鉴定水稻的5个耐寒等级,且粳稻的耐寒性普遍比籼稻强。11个强耐寒品种主要分布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4℃处理24和36 h后的黄叶率在不同品种间呈现丰富多样性,该耐寒处理方式获得的表型性状适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论】品种之间耐寒性的差异不仅由遗传因素决定,还与其地理分布和当地种植策略相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11个苗期耐寒水稻品种,可为耐寒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粱种子萌发阶段耐寒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喜温,对低温冷害比较敏感,影响产量较大。选育早熟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躲避冷害。但早熟品种产量偏低,一旦遭于冷害,减产更加严重。本研究意在探讨高粱是否有抗寒或耐寒性?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究竟有多大?以企最终找出抗寒或耐寒的高产、质优的高粱种质材料。本文仅就高粱种子萌发阶段的耐寒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以低温荫发法筛选、测定高粱不同种质材料的耐寒性;参照王洪春等提出的水稻干胚膜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杂交水稻新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在广东省、市区试中表现有苗头,并且准备在梅州市试种推广的7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分期播种试验,观察各组合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与其生育后期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组合的耐寒性强弱依次为粤杂889、粤杂2004、培杂268、培杂双七(CK)、Ⅱ优998、金优428和丰优308。建议对于耐寒性差的组合,即使区试、示范表现良好也应谨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用水杨酸(SA)预处理提高水稻幼苗耐寒性的作用.在低温(6℃)胁迫前24 h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结果表明:叶面喷施SA预处理能降低膜透性,提高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及总蛋白质含量,提高SOD,POD,G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加抗氧化剂和GSH含量,及时清除低温所引起的植物体内积累的活性氧,保持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减轻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的伤害,提高水稻幼苗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5.
K优17经贵州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很有推广前景的中熟优良新组合,尤其在贵州中高海拔地区,对更换现有的组合进行一步提高水稻高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沈文云  侯锋 《天津农业科学》1992,(2):15-16,F003
<正> 在许多研究中已证明,叶的形态特征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抗旱性不同的作物,其叶片茸毛、腊质、角质厚度、气孔数量和开度以及栅栏细胞的排列都存在差异,这些性状指标已用于抗旱性鉴定。抗寒性研究也表明,不同作物的抗寒性与其品种的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水稻品种的抗寒性强弱与叶片气孔大小呈负相关;耐寒性强的甘薯品种比耐寒性弱的品种叶表面结构紧密,叶背面气孔数目较少,同时在低温下气孔关闭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水稻再生后期耐寒生理生化特性,以东乡野生稻、淮稻9号和籼稻9311等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再生苗后期,测定了5项耐寒性生理指标。结果显示:1野生稻表现为极度耐寒,其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蛋白等4项指标均表现最高值,电导率表现最低值;2籼稻9311表现出极为冷敏感,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值排名与野生稻正好相反;3热粳35、糯稻89-1、武运粳24和淮稻9号表现出不同程度耐寒性,其生理指标值界于野生稻与籼稻9311之间。研究表明,述生理生化指标可用来作为耐寒越冬水稻材料筛选的标准。同时,野生稻可作为耐寒越冬基因挖掘和培育耐寒越冬稻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导法测定西洋梨的耐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以生物膜学说为依据的电导法,测定经连续梯度降温处理的和煮沸杀死后的西洋梨一年生枝条的电导率,并换算成电解质渗出率,从所得的数值中找出质膜透性的变化规律,以寻求监测西洋梨耐寒性的鉴定方法,为验证其准确生,将各处理材料分别再进行水稻扦插催芽及形态解剖观察,以观察发芽情况和组织结构变化。观察结果与测得生理指标相一致,表明电解质渗出率测率测定西洋犁的耐寒性,是一种简易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甜玉米品种苗期耐寒性的差异,该试验选用14个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照组置于常温25℃培养,试验组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控制甜玉米幼苗的生长温度为11℃,处理30d后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苗的茎粗、株高和电导率。综合比较,M188-1、T50-2的耐寒性最强,M119-1-2的耐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20.
1 永胜县城关坝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永胜城关坝是永胜高海拔水稻的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1000hm^2左右,辐射带动永胜顺州、光华、松坪、六德等乡镇的高海拔水稻共2000余hm^2。但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水稻生产受到较大的制约,只能种植耐寒性强的常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