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农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之前,植物的雄性不育性就在多种植物上发现。Sears(1947)和Edwardson(1956)对植物的雄性不育作过较全面的综述。Beckett(1971)对玉米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其中核质互作型的雄性不育不仅研究较深入,而且正在生产上大量利用。如美国利用T型雄性不育胞质生产杂种玉米种子,1970年曾占玉米杂种种子的75%;我国利用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胞质生产杂交水稻种子,1983年占我国水稻面积的20%;五十年代初期以来,世界各国都采用美国育成的买罗雄性不育胞质生产杂种高粱,应用面积很大。而且早就发现核质互作型的雄性不育胞质是  相似文献   

2.
李毓珍 《河南农业》2012,(21):46-47
植物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一、什么是植物雄性不育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雄配子-花粉的现象。如植物花药中无花粉、花粉败育和不裂药等均属雄性不育。在高等植物中,雄性不育是一种普遍现象。二、植物雄性不育系的产生(一)自然突变雄性不育系如洋葱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发现。1925年国外科学家在意大利红品种中发现了棵自交不结实的雄心  相似文献   

3.
植物核雄性不育系利用研究进展 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植物的雄性不育性培育雄性不育系,再把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用于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从而使许多作物,尤其是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得以在生产上应用,这是现代农业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不能产生雄配子,而雌器官发育正常,可接受外来花粉正常结实的一种生物学现象。细胞质雄性不育是由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互作共同起作用,影响了植物花药的绒毡层和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从而导致植物体花粉产生败育。在生产上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雄性不育现象无论是在遗传方向还是分子水平上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在生产上加以利用。对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中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来源及分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杂种优的相互关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及目前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在全国广泛种植。茄子有很强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种一代是利用茄子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A系)。利用雄性不育系作母本生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研究与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的理论、稳定性、多因子互作及不育机理几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在植物生态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早在十九世纪,已经发现雄性不育现象,首先报道的是葛特纳尔(Gartner,1844).二十世纪后,在较多的植物中相继找到不育系.据爱德华生(Edward-son,J.R.1970) 报道,截止1969年,已在22个科,51个属,153个物种中,发现雄性不育株. 雄性不育系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只是近十多年的事.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在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中,早已应用于生产.目前,已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的禁区,我国杂交水稻在1977年已推广3276万亩.这为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极为令人鼓舞的前景. 不少科学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表现、特性和传递规律,已有所发现,有所认识.但认识过程中还带片面性,局限性,未能揭露其本质.本文就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及其形成的原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6):36-40
植物雄性不育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雄性不育包括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生产中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为主。雄性不育系选育应重视提高发芽出土能力、柱头的外露率和生命力以及自身的产量能力;降低自交结实率,减少败育率。文中对作物雄性不育类型、优良不育系应具备的条件、不育系选育应重视的问题以及选育利用等方面进行评述,供杂优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温敏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上特别具有优越性。迄今,已在许多植物中发现温敏雄性不育系,并广泛用于两系法杂交育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目前已从分子水平揭示温敏雄性不育的本质,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该研究从基因分子定位、基因差异表达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分子机理,并深入探讨了导致温敏雄性不育的基因差异表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有效途径,而作物雄性不育及优良的育性恢复种质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因素。为此,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花药发育重要基因克隆和功能验证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以及运用植物遗传转化工程创制植物雄性不育种质的进展。同时讨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作物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和保持系的技术策略,并对利用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创制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种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生  李毓珍  马晓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62-2363,2402
植物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的一种普遍现象,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利用价值。植物雄性不育可从自然突变中发现,也可通过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来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则可通过远缘杂交和回交转育,回交转育和保持类型品种、品系间杂交选育。为了保证杂交种的强大杂种优势,杂交制种技术是关键,因此,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应选择严密的隔离区,确定适宜的父母本播期及行比,严格去杂去劣,及时去雄及人工辅助授粉,适时收获、晾晒及储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了前人对植物雄性不育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讨论了雄性不育性的产生原因及育性水平与生理生化反应的关系,提出了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新解释——变异基因假说。并据此假说讨论了产生雄性不育的可能途径及类型,解释了现有植物雄性不育现象。  相似文献   

13.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以能量为切入点阐述了植物线粒体引起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对提出的2种主要假说做了相关分析;从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调控2个层面对育性恢复的机制作了详细的阐述;综述了近年来细胞质不育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所取得的成就。随着对多个物种全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完成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相信对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会有很大的进展。参23  相似文献   

14.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饲两用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供工业能源等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细胞质雄性不育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可以分为T型、C型与S型3种类型。不育基因来源于线粒体基因重排形成嵌合基因,新形成的嵌合基因对花药中小孢子的发育产生危害导致败育的发生。恢复基因的存在可以消除不育基因的危害,使小孢子正常生长。由于不育基因为线粒体基因,恢复基因为细胞核基因,对细胞质不育与恢复机理的研究同样是探究质-核互作关系的桥梁。同时对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玉米利用杂种优势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玉米生产上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对于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杂交种的制种都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解放劳动力降低制种成本,而且提高了制种纯度增加产量。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类、特征及近年来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与育性恢复基因进行概述,并探讨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发展前景,以其为细胞质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雄性不育在很多农作物中可以省去人工去雄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加以利用,目前我国生产上普遍种植的杂交高梁、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的明显事例,目前除杂交高梁、杂交水稻外,世界各国利用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以提高产量的作物还有玉米、洋葱、甜菜、油菜、大麦等。其他还有很多植物都已发现了雄性不育,正在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棉花核雄性不育杂交种在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对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类型、培育与利用、杂交种生产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介绍17种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类型及其不育性遗传,通过采用自然突变体的选择、人工诱变、人工转育和改良、生物技术创造等方法培育核雄性不育系,应用于棉花育种研究,中国选育出利用ms14和ms5ms6的核雄性不育杂交种28个,杂交制种技术方法和标记不育系的研究进展为高效简化的杂交制种技术提供支撑。分析指出棉花核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前景较好,提出核雄性不育杂交种扩大应用的技术关键是要在标记不育系的研究和创造方面取得突破,在当前核不育杂交种制种中采取不拔除可育株、标记后人工辅助去雄可节约制种用工而不降低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7.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系统(三系),核基因雄性不育和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系),化学诱导雄性不育,杂种优势F2代利用研究的现况。着重介绍了T、V、K型雄性不育利用,太谷核不育与光温敏不育利用,CHA诱导雄性不育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现状。对小麦杂种优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利用种内远缘杂交、转育等方法选育出抗倒、抗病,适宜夏播的谷子核隐性高度雄性不育系。证实了这些不育系的不育性由一对主效隐性基因(msms)控制,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期。并利用高度雄性不育系的特点一系两用。用这些不育系同苗期带有相对显性指示性状的恢复系测交,在2940个组合中选出了8个增产20%以上的两系杂种组合。两系杂交种生产初步示范超标34—43%,填补了我国夏谷区雄性不育研究利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内容和途径,奠定和丰富了相应的材料基础.近年来,我国作物育种学家就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玉米和高粱等多种作物的生态型雄性不育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水稻的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水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在油菜的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的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方面,其发展也相当迅速.先后有华中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贵州省油科所、江西宜春地区农科所、云南省农科院发现并成功选育出甘蓝型、芥菜型油菜的生态型雄性不育系,并对其雄性不育性的育性转换机制的生态反应以及在油菜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2,3,4,5,6].杨光圣等为了创建稳定的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系,提出将生态型雄性不育与核不育结合起来,以两套不育机制确保不育性的稳定性的理论假设[7,8,9,10].但有关油菜作物上生态性雄性不育两用系杂种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报道较少,笔者仅见江西刘尊文等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杂交种两优586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较对照中油821增产9.9%的报道[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