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对天水市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以揭示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为探讨当地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和小麦作物带的变迁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天水市的相关气象资料(气温、负积温、地温),结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79-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资料,应用DPS软件,建立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回归模拟方程,探讨小麦生育期与气温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结果】天水市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地温均呈现上升趋势,负积温绝对值呈减少趋势。平均气温、负积温、平均地温与小麦全生育期均呈负相关关系,出苗-拔节期与冬季、春季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1979-2007年,随着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天水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现为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缩短,其中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缩短了4.261,2.759,4.811d/10年;气温升高使出苗-拔节期、抽穗-成熟期缩短,拔节-抽穗期延长。【结论】气候变暖已对天水市冬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近31年黑龙江省气温增加情况和水稻生产特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资料信息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确定气温变暖对水稻单产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呈现变暖态势,年平均最低气温增速年平均最高气温增速年平均气温增速。当气温增量在2.95℃范围时,气温影响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温变暖对水稻单产贡献率达到27.1%。  相似文献   

3.
从年平均气温、各季气温、活动积温等方面对五大连池市的气候变暖情况及气候变暖对五大连池市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利用气候变暖,发展五大连池市农业生产的对策,对农业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滁州市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滁州市1961—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其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滁州市增温趋势显著。同时,探讨气候变暖对滁州市农业的影响,提出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1959—2008年驻马店市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驻马店市气温变化特征,探讨了驻马店市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驻马店市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以确保农业高产丰收,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临夏州19712015年气温、降水,19802015年气温、降水,19802015年干旱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干旱的年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15年,气温急剧增暖,气温变暖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以临夏市变暖趋势最为显著,南部变暖次之,北部变化最小。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802015年,气温急剧增暖,气温变暖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以临夏市变暖趋势最为显著,南部变暖次之,北部变化最小。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8090年代偏少,进入21世纪后临夏南部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大幅度较大,北部偏少。临夏出现区域性干旱年份占88.9%,无旱年占11.1%;区域性春旱发生概率为58.3%,春末夏初旱发生概率为44.4%,伏旱发生概率为44.4%,秋旱发生概率为22.2%,春旱、秋旱略有增加,春末夏初及伏旱略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蔡家湖气象台站1971-2008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蔡家湖气候变暖的趋势及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南区域各地的气温变暖动态呈现多态性。地处青藏高原的拉萨和云贵高原的昆明地区,其气温变暖始期、升温幅度、变暖走势,早于、大于、持续高于矮山、丘陵区的南宁、成都、重庆、宜宾等地。而贵阳及其附近地区的气温,则长期处于低下状态。为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导致其多态性的原因、范围、影响均急待探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1981—2016年晋城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晋城市气温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暖的影响,提出气候变暖气象服务应对措施,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黄雪琼 《吉林农业》2012,(12):136-137
进入21世纪之后,全球变暖引发了各种各样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灾难,研究气温的变化特征是应对全球变暖这个严峻气候挑战的内在要求。文章分析了广西乐业县有历史记录的1981到2010年30年间气温变化特征。表明80年代乐业县的气温在历史平均水平,1998年以后乐业县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增温趋势。表现出春秋两季气温变化不明显,夏季和冬季气温偏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微山县1961—2010年气温数据资料,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对微山县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微山县气温上升显著,总结气候变暖对微山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81~2016年渭河流域66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选取与极端气温事件密切相关的12个指数并建立时间序列,运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相关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渭河流域上、中、下游36 a气温趋势差异、突变情况及未来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过去36 a来渭河流域呈变暖趋势,上游地区变暖趋势最明显,上游极端气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大于下游。渭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过去36 a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1993年和1997年突变尤为明显;暖指标的突变时期略早于冷指标。对渭河流域极端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渭河下游流域。冷指标在未来将继续呈下降趋势,暖指标在未来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持续性更强,未来变暖的趋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陈巴尔虎旗1966—2015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陈巴尔虎旗近50a气温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气候变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新玉 《贵州农业科学》2012,(3):104-106,109
为了解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近期气候变化状况与区域差异,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商丘市8个气象站点199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量资料,对该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气候显著变暖,年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04℃/年,气候变暖主要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变暖为全年温度升高,其中,秋季变暖尤为显著;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其中,夏季对年降水量的增加贡献最大。在研究时期内,商丘地区温度和降水均普遍升高,整个区域呈现暖湿化趋势,但降水量的增加较弱。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暖不仅危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本文旨在研究全球变暖程度以及其发展规律。通过设定全球变暖的程度,以全球平均气温为例,基于泰森网络建立了全球温度模型,并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全球温度循环模型。结果得出全球整体气温将持续上升,且全球年平均气温现在处于剧烈波动期。因此,全球变暖程度将继续增加,但增长速度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北京农业》2009,(7):47-47
<正>专家预测: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未来20年下降5%~1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日前在北京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相似文献   

17.
吴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18-9920
[目的]研究近38年沈阳沈北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1971~2008年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沈北新区气温、活动积温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10℃活动积温均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0.3、0.1℃/10a和79.1、76.7(℃.d)/10a。最寒冷的12和1月呈下降趋势,其他各月均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大于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夏季升温幅度大于冬季,这一分析结果与很多学者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气温升高、热量资源增加农业复种指数提高,中晚熟品种栽培界限北移,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旱涝灾害的风险和促进了病虫害的加重。[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认识和增强当地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利用通化市国家基本观测站1951~2015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各季节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法,分析通化市65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通化市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通化市自1951~2015年,65年平均气温以0.32℃/10a的线性趋势变暖;一年四季平均气温均呈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将使中国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专家预测:气候变暖将使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未来20年下降5%~1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马世铭日前在北京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因气候变暖可能会下降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下降为主,2050年后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玉林市气候演变趋势,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玉林市气象站1954年以来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各个时期各要素的平均值的变化及年际发展趋势。【结果】玉林市气温从上世纪90年代后变暖显著,但是未来继续上升的迹象不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未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进入本世纪后日照已经停止了继续减少的趋势。通过对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年代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均匀;寒露风和霜冻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后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而在气温转暖较为急剧的上世纪90年代,容易发生较重级别的农业气象灾害。【结论】目前来看,玉林市未来气温没有继续变暖的迹象。与气温变暖相对应的是,寒露风与霜冻年代发生次数的明显递减,霜冻更显著。而降水并未受气温的年际变化所影响,暴雨年代差异不大,分布较为均匀。推测往后几年玉林市日照量在低值区内有波动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