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提出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科研宣教价值、观赏价值、可开发利用价值3项共7个指标),确定了影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价值的各因子权重,并据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农机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山西省农业机械化项目的基本情况和类型,以及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在综述了大量相关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机械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农业机械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变量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套侧重水鸟保护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和会议讨论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共分为目标层1项、系统层5项、准则层11项和指标层26项.将获取资料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与原则归为3个类型(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每个类型内的自然保护区再结合自身湿地主体进一步划分为4个小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实例分析了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沼泽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类型中的以河流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并依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发展地位,总体规划和改建变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蕾 《湖北农业科学》2014,(5):1218-1222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了由1个总指标系统层、2个二级指标层、5个三级指标层和17个四级指标层构成的基层农技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并运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从而确定了基层农技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翠云廊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3个方面的17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的评价模型体系,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专家评分等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和评价得分,最后得出的分值为14.435,质量为优,表明翠云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SPSS16.0数学统计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整性指标、稳定性指标和可持续性指标3大类7个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基于ArcGIS9.2对北京市松山自然保护区120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大部分处于健康状态,面积为2845.77hm2,占林场总面积的56.15%,主要由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组成。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发挥森林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健康评价一直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针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健康评价较少。在查阅大量文献及咨询相关研究人员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的内涵意义、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等进行综述及总结,并阐明了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健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以期对同类或相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我国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滞后的问题,在深刻理解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终极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简明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行性与可比性和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之上,采用文献综述与专家咨询方法构建针对水稻作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进行主观赋权研究。系统构建了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并基于专家组合的多重相关主观赋权方法分别对3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立了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本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发更具目标性和指向性;基于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的应用集中了专家的整体意见,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存在个别专家差异性引起偏差的弊端,可为科学开展各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建立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很高,综合评价指数为0.895 3。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入手,应用世界保护区委员会(WCPA)提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框架的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的各个管理过程的信息,从管理有效性评价的背景、规划、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5个方面对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总得分为77.8分,说明七星河国家级保护区总体的管理水平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朱良芳  徐世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28-29,118
采用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R、优势度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群落优势度指数C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R、D、H、J与C分别为2.4 843、0.8 126、1.9 801、0.8 258与0.1 874;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R、D、H、J与C分别为4.0 944、0.8 973、2.5 377、0.9 153与0.1 027。群落物种组成以甜槠、木荷和马尾松为优势种群,研究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特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别山区仅有的次生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北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本研究选用自然性、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人类干扰、面积适宜性和稳定性等7项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权重,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特色,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799。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强晓鸣等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琰  张淼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145-148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生态稳定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威胁程度等7项指标,建立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单项指标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为0.8523,表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保护价值较高。最后分析了保护区目前所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区1996、2005年的SPOT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3S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分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从1996-2005年,整体景观斑块平均面积减少了73 690.2 m2,平均斑块周长减少了223.3 m,而各景观组分斑块总周长明显增加。珍贵针叶树种形状指数增加了0.41,破碎度增加了0.051。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增加。对研究区和相关地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研究表明,地形、地貌、土壤和旅游开发等是森林景观变化的关键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特尔菲法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性指数特征为5.89,属于中等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8.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有效性是指保护区对其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是明确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实现保护区保护目标的有效途径。从基于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保护对象、森林资源、森林健康以及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5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并尝试构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引导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升保护效果,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2004—2007年5—8月,分别在黑龙江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牡丹市的北山公园、人民公园、江滨公园采用样线和样点法对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14目33科93种、牡丹江市公园鸟类12目28科56,全部包含于保护区的鸟类物种中。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中鸟类的多样性最高(H=2.875),物种数占所记录鸟类的73.11%;组成单一的针叶林(H=0.0486)、农田(H=0.756)等植被中鸟类的多样性较小。3个公园中,北山公园鸟类多样性最高(H=5.9865),人民公园次之(H=3.5478)。公园的林地和灌丛中鸟类丰富度、均匀度最高(S=2.627,J=0.8675),农田和水域最小(S=1.781,J=0.68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