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结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且喜食活饵;而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成鳅主要摄食植物性饲料。在一般的养殖时期混养的泥鳅可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和淤泥中的腐殖质,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可是在黄鳝驯食的特殊时期混养泥鳅只能带来弊端,使驯食的时间延长或失败。因为两者食性不同,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人工饲料中混有一定比例的植物性饲料,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黄鳝则需…  相似文献   

2.
细鳞泥鳅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雅文 《水产学报》1988,12(3):277-282
细鳞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 Gunther)是鳅科鳅属的鱼类,俗名“肉泥鳅”。个体比泥鳅大,习性与泥鳅相似。底栖杂食性,很容易饲养。是一种小型鱼类,可以食用,也可做其他鱼类的饵料。除高原外,全国均有分布。细鳞泥鳅消化系统与鲤科的草鱼及鲤鱼的消化系统有不少相似处,但也有其独特性。故做此项工作,为鱼类消化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世界上有泥鳅十多种,通常供养殖的主要是真泥鳅。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普遍分布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中。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但是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为增加有效供给,发展泥鳅的规模化养殖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一、泥鳅的人工繁殖 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  相似文献   

4.
<正>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ns dabryanus)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俗称黄板鳅、板鳅。在形态和生理学方面,与大鳞副泥鳅相似的鱼类有真泥鳅、大斑花鳅、中华沙鳅、长薄鳅、北方须鳅、花斑副泥鳅等。在这些鳅科鱼类中,大鳞副泥鳅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等优良性状,并且具有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易于饲养等特点,而成为近年来特种经济水产养殖新品种;加之大鳞副泥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其必需氨基酸含  相似文献   

5.
正金泥鳅又称台湾金泥鳅、台湾泥鳅,是由大鳞副泥鳅选育出来的养殖新品种。因个体较大、生长快,正受到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进行鳅科鱼类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如赵振山等进行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营养分析,张竹青等进行了人工养殖泥鳅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黄钧等进行了云斑、泥鳅和瓦氏黄颡鱼含肉率及营养价值比较研究,梁忠强等进行了花斑副沙鳅肌肉营养成分与评价,尚未见台湾泥鳅肌肉营养成分的相关报道。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不同养殖模式及光照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水泥池4种不同养殖模式(虾单养或混养不同鱼类)和2种光照(自然光和弱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产量和水质的影响开展了研究。试验共设6个试验组,2个对照组,每个组别共设3个重复:自然光虾单养组、弱光组对虾单养、自然光虾鳅混养、弱光虾鳅混养、自然光虾鲢混养、弱光组虾鲢混养、自然光虾鳅鲢混养、弱光虾鳅鲢混养,养殖70d。测定试验前后试验池虾规格、总质量、存活率及饵料系数和鱼的规格、总质量。每隔15~20d测定水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单养组的虾自然光条件下规格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而弱光单养组的虾规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饵料系数方面,单养组显著大于混养组(P0.05),存活率混养组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自然光组饵料系数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弱光组(P0.05)。水质方面,养殖期间各组的硝态氮、亚硝态氮、氨氮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亚硝态氮质量浓度,虾单养组和虾鳅混养组均显著高于虾鲢混养组和虾鳅鲢混养组(P0.05),自然光组显著低于弱光组(P0.05),氨氮,虾单养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自然光组低于弱光组(P0.05)。试验结果显示,适当的光照是凡纳滨对虾生长的重要因素,泥鳅能大幅提高池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而鲢鳙鱼可有效地改善水质,当泥鳅以及鲢鳙鱼共同混养在虾池时,保证对虾池水质良好的同时,可提高对虾养殖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鳅科鱼类DNA条形码分析及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23种鳅科鱼类89尾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5端序列,分析了碱基组成以及不同鳅科鱼类之间的种间遗传距离和种内遗传距离。结果显示,鳅科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表明以COI作为鳅科鱼类DNA条形码进行品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建立鳅科鱼类DNA条形码的基础上,设计了主要物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特异性引物,结果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实现对泥鳅、大鳞副泥鳅及其混合样品的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8.
挠力河源头在七台河市境内,全长490公里,流经宝清县、五九七农场、八五三农场、富锦市、大兴农场、红旗岭农场、饶河县汇入乌苏里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鲤科鱼类有鲤、鲫、鲢、鳙、草鳊鱼等;鳅科鱼类有泥鳅、花鳅、刺鳅;(鱼危)科鱼类有黄颡鱼;鲶科鱼类有鲶鱼、南方大口鲶;鳜科鱼类有鳜鱼。在农场建成初期仅八五三农场在挠力河段的捕捞产量就达400~500吨。水禽品种多,对面街泡子、罗海荣泡子、落马湖泡子是大雁北飞,鱼类回游产卵、摄食最佳的栖息场所,当时流传的一句民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对挠力河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桃江水库大刺鳅资源状况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为刺鳅科、刺鳅属的一种,俗名锯齿泥鳅、带刀鱼、猪妈锯、刀鳅。体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薄。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植物为食。该鱼是桃江水库的特色经济鱼类之一。但近几年来,桃江水库大刺鳅资源下降趋势明显,如何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越冬技术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泥鳅是两年成熟鱼类,越冬技术可以提供充足的生长时间;二是平衡市场供需,解决了商品鳅秋季集中上市,而春夏两季又无鱼可售的局面;三是解决了鳅苗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挑选合适的留种亲鳅越冬后进行人工繁育。现将泥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燕  印杰 《海鲜世界》2007,(6):27-28
泥鳅,俗称鳅鱼,又名鳅、鳛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民间,泥鳅被老百姓喻为“水中人参”。近年来,随着观赏鱼业的兴起。泥鳅也因其可爱的外形,成为人们水族箱中的新宠。  相似文献   

12.
鳜鱼(翘嘴鳜),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淡水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值价,被誉为“淡水石斑”。鳜鱼既可单养,又可混养,但后者在现有的养殖结构下具有投入少、风险性小的特点,现简介几种混养方式供同行参考。一、亲鱼池混养在常见的四大家鱼亲鱼池中伴生有一定数量的野杂鱼类,它们与主养的亲鱼争夺水体空间、消耗水中溶氧、争食饲料,对池中亲鱼培育不利。亲鱼池中混养部分鳅鱼,以池中野杂鱼类为饵,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一般亲本池大体上分为以草、青鱼为主养对象和以鲢、据为主养对象的两大类型。生产实践表明,两大类型中以草、…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鳝驯食时不宜混养泥鳅鳝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虽也少量食用植物性饲料,但总是偏食动物性饲料,且喜食活饵;而...  相似文献   

14.
凌继忠 《内陆水产》1997,22(2):24-24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耐低氧,适应强、食性杂的小型鱼类,常见于底泥较厚的湖汉、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水域,喜栖于静水水域的底层,适合稻田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泥鳅,每667m2稻田可产泥鳅75kg左右。1稻田选修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一般能旱涝保收的稻田,面积为667—1333m2都可以养殖泥鳅。养殖泥鳅的稻田还要加工整理,一要加固和筑高田埂,设置水泥防逃板,水泥防逃板高度为70cm,其中要埋入田泥15-20cm,各水泥板相接处用水泥勾缝;二要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的形式有“目、田、井”等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朱杰  沈忠明 《内陆水产》2004,29(7):41-42
鳅科鱼类多属小型淡水经济鱼类。我国鳅科鱼类分为3个亚科:条鳅亚科.沙鳅亚科。花鳅亚科。绝大部分鳅科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泥鳅、长薄鳅等同时是一项重要的外贸出口商品。随着目前鳅科鱼类的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工繁殖技术在鳅科鱼类中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泥鳅的繁殖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是一种分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它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管理方便,易于养殖,池塘、坑凼、稻田中都能饲养,是农村开展家庭副业的一个门路。泥鳅为底栖小型鱼类,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  相似文献   

17.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泛、群体量大的小型鱼类。它体前端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长8~11厘米:眼小,头尖,口小,口部有5对须;鳞极细,身粘滑;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并有许多小黑斑点;腹部淡黄或白色。  相似文献   

18.
泥鳅(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泥鳅属,俗称鱼鳅、鳅鱼等。其体形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头、眼、口都较小,吻端有须5对,体背及体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  相似文献   

19.
新疆渭干河土著鱼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渭干河流域的土著鱼类曾有过零星报道,李思忠记有塔里木弓鱼,叶尔羌高原鳅和斯氏高原鳅;朱松泉,武云飞等记录有长身高原鳅和叶尔羌高原鳅。我们于2003-2005年进行渭干河鱼类的采集,计有裂腹鱼亚科鱼类6种,高原鳅3种,共9种土著鱼类,对其鱼类组成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建造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面积200~300米2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池深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