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产于桑芽的桑吸浆虫卵和粤北桑芽瘿蚊卵及雌成虫的剖腹卵进行光学显微观察,了解卵的形态特征及产附位点,发现两匀为长椭圆形,光滑,透明;但桑吸浆虫卵更象香蕉形,弯曲,卵的一端带一条卵丝,而粤北桑芽瘿蚊卵则两端钝圆。粤北桑芽瘿蚊卵略大于桑吸浆虫卵。产附位点基本相同。位于桑顶芽里面叶的叶面、叶背,叶轴以及托叶。  相似文献   

2.
桑芽瘿蚊,又名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我县1994年在个别乡镇发生为害,造成局部桑园灾情严重。该虫以幼虫蛀害桑枝顶芽,致使顶芽枯死,枝条封顶;受害严重的桑树,侧枝丛生,枝叶细小,树形紊乱,桑叶产量和质量显著降低。1 发生与为害桑芽瘿蚊一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休眠体越冬。次年早春,当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而土壤温湿度适宜时即解除休眠化蛹。4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产卵,至5月下旬春蚕结束,桑树夏伐前,可完成1~2个世代;桑树夏伐后至7月中旬夏蚕结束时,又可完成2~3个世代…  相似文献   

3.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桑芽瘿蚊幼虫的背面及腹面在一定范围内密布粗细不匀的齿。气门突出体外,气门口呈漏斗形。幼虫腹部每节两侧、臀前节的背面、臀节腹面均具有锥形感觉器,是温湿度感觉器。蛹的背面间隔分布锯齿和鳞状骨片,腹面在附器外的区域也有鳞状骨片分布,齿尖全向后,是其运动器官。成虫全体密披“钩扶绒毛”及稀疏的粗刚毛,聚合式复眼上方有棱具分叉的粗刚毛。触角有三种毛状物,其一为有分叉的粗刚毛,第二是下粗上细的钩状绒毛,第三种为雄虫不同毛窝长出的左右分支连成一圈围绕触角的“环状毛”。雌虫产卵瓣上除一种粗刚毛外,还有粗细两种“钩状毛”。胸部背面有罩帽式和耳孔状感觉器。  相似文献   

4.
桑芽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Suborder nematoc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桑芽瘿蚊在我国主要有桑橙瘿蚊(Diplosis mori Yokoyama)、桑吸浆虫(Contarinia sp.)和粤北桑芽瘿蚊(Giadomyia sp.)三种。因桑芽瘿蚊(也简称桑瘿蚊)在全国各地为害的范围大,程度深,1992年被列为我国桑树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粤北桑芽瘿蚊的世代及生活史和习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 :粤北桑芽瘿蚊 1年发生 10代 ,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从 5月初一直为害至 11月 ,11月底以结成囊包休眠体的老熟幼虫在桑田土表层中进行越冬 ,但从 6月下旬开始各代均有部分老熟幼虫结成囊包休眠体在桑田土表层中进行越夏、越冬 ;全年以第 1~ 3代发生量最大。各虫态历期 :卵 1~ 2d ,幼虫 5~ 12d ,蛹 5~ 12d ,成虫 1~3d ,完成 1个世代需 15~ 2 6d ,大多要 2 0d左右。雌雄成虫比例 (性比 )约为 2 5 1∶1。  相似文献   

6.
粤北桑芽瘿蚊(Giadomyia sp.)蛹的发育速率在适温范围内随温度的的增加而上升,平均发育历期相应缩短。适温区为12.20—35℃,最适温区为19—29℃,在19—30℃的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式为:最适温区内的直线回归式为:N=22.24—0.5786t。蛹在发育始点温度C=12.20℃,有效积温常数K=91.11日度,蛹发育历期的预测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桑芽瘿蚊的发生为害和联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赣西北桑芽瘿蚊的发生为害及其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粤北桑芽瘿蚊(Giadomyiasp.)的发生受温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影响极大。特别是蛹的发育阶段表现更为显著。作者于1996年在室内人为控制温湿度条件下,采用几种不同温湿度处理组合对其化蛹羽化进行了观察。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虫源采自韶关市曲江县大桥...  相似文献   

10.
桑瘿蚊(Contarinia.SP)是一种以幼虫寄生于桑树顶芽,吸食汁液为害桑树的微体害虫.该虫繁殖速度快,发生来势猛,蔓延快,为害严重。同时防治难度较大,极易暴发成灾.在全国每年该虫发生面积超过13万公顷,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区过去没有该虫发生为害情况的报导.  相似文献   

11.
椹瘿蚊是本所1986年发现的一种桑树种子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在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寄生于雌花子房内为害。被害桑椹畸形,种子不能正常发育。幼虫老熟后弹跳入土,结茧越复、越冬。  相似文献   

12.
暗翅筒天牛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强  周志斌 《蚕业科学》1997,23(3):142-146
描述了暗翅筒天牛的形态特征及雌雄外生殖器特征。成虫取食桑叶叶脉,产卵时咬食危害枝条端部,幼虫蛀食枝条。亦危害构树、黄桷树、无花果、野梨、苎麻、长叶水麻。暗翅筒天牛危害桑树造成严重的产叶量损失,其被害枝产叶量损失率达41.75%。  相似文献   

13.
桑瘿蚊(DiplosismoricolaMatsumura)在河南省南阳地区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危害日益严重,通过对其越冬休眠体化蛹进度的淘上观察以及田间“黄油板”粘着法诱捕成虫调查羽化盛期,提出了深耕桑园的农业防治措施和其它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桑园专用复合肥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惠就  韩良杰 《蚕业科学》1992,18(3):150-158
在多年(1986—1991)对桑园土壤、桑树营养特点进行研究,获得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桑园专用复合肥的配方。以专用复合肥与等量氮肥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1)盆栽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21.69%—41.70%。(2)小区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0.35%—23.22%。(3)中间试验:复合肥区增产桑叶14.67%—22.83%。(4)养蚕试验:复合肥区春秋两季平均,万头蚕产茧量提高3.95%、全茧量增加4.15%—11.79%、茧层量增加5.00%—12.50%、茧层率提高2.81%—7.40%。  相似文献   

15.
人工创造四倍体桑的枝叶生长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创造的300多份四倍体桑种质的枝叶生长性能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50%以上的四倍体叶片较大较厚,单叶重>10克,叶片100cm^2重>2.4克;有40多份四倍体种质叶特大特厚;较多的四倍体其枝条生长高度偏低,约有19.6%的四倍体枝条生长高度达到沙2×伦109的水平;某些四倍体生长甚旺,约有17%的四倍体种质的枝条数达到沙2×伦109水平,大部分四倍体的枝条数较少;桑叶高产的四倍体占10.75%,中等以上产量水平的占26.36%,其余73.66%为中等及以下水平。高产四倍体可分为条多条高类型、枝高节密叶较大类型以及叶大叶厚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9个桑树品种和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桑树各品种间叶片的含水量、持水能力,并在干旱条件下测定了桑树叶片的大小、电导率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桑树对干旱的反应存在着品种间的差异,其中抗旱能力较强的为勺桑、9001和湖桑197,较弱的为湖桑199和育2号.  相似文献   

17.
桑,一种服务于人类多用途的生物资源 (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旦丁.  SB 《蚕业科学》1998,24(2):109-113
阐述了桑属的特征特性: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目前对桑属植物的分类存在着武断性且多争议。有较强的再生机能、适应各种采伐养成形式,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产叶量会提高,具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易于性转换,属内有植物界最多的各种倍数性,桑叶、桑椹、木材有多种用途。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特性,建议今后在桑的研究工作上,开展全球性的桑种采集、保存和分类,研究遗传性状、了解遗传机制,种内及种间的杂交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把固氮基因克隆到桑树中去和培育对温度不敏感(耐寒及耐高温)及耐旱的基因型。这就需要全球性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无菌条件下将桑籽接种至含MS无机盐与0.2%凝胶剂(Gelrite)的培养基上,于26℃每日16h、10001x照明下培养;2周后以激素处理茎切段,转培于蛭石培养基,10~12d苗茎围度达8mm时,以长2cm的切段为砧木,以707等桑品种的1~2mm茎尖作接穗,嫁接成活率达75%~80%。增大砧木苗基的围度是取得桑树茎尖嫁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用MahalanobisD2统计分析测定法,研究了58个桑基因型的遗传趋异性。把所有这些基因型分成23个组群,在第一组群有22个基因型,第二组群中11个,第四和第九组群中各有3个,其余组群各有1个。其组群的形式表明,什么样的基因型分属于哪个组群,取决于这些基因型的地理原产地。各组群不同性状的平均值显示,所有性状的变异范围极大。为估计表达遗传趋异性的各性状所起作用的大小,经分析表明,在这些材料中,枝条总长度.100片桑叶重,叶面积,扦插发根性,植株高度,米条着叶数,株发条数对遗传趋异性所起的作用最大,因此在育种选择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杂交亲本,对基因型选择标准的观察显示出遗传性异散的基因型包含在组群四与十七和组群十七与十九中。因此,在今后的杂交程序中,将像这样的基因型结合起来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20.
楼程富  本间慎 《蚕业科学》1994,20(4):195-200
利用水培法探讨了镍添加浓度对桑扦插苗的养分吸收影响。镍添加浓度10-5mol/L区的水分和养分吸收无明显阻碍,但镍添加浓度增至2×10-5和4×10-5mol/L时,从处理第3日起即出现明显阻碍,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阻碍程度加重。与此相比,5×10-6mol/L区的水分和养分吸收量则略大于对照区。除钾外,氮、磷、钙、镁及水分的吸收抑制程度与桑苗干物产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