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摘 要 : 利用人工合成大豆食心虫性诱剂进行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左右,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  相似文献   

2.
白杨透翅蛾性诱效应和性诱剂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树人工林用白杨透翅蛾性诱剂(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防治白杨透翅蛾,经过1984—1985年两年的时间,防治面积达19 174ha,平均诱捕率为73.1%。经肇东、肇州定点观测杨树被害率由2.0—9.3%下降到0.5—3.5%防治效果达62.4—86.1%。通过试验证明这项新技术,方法简便易行,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对人畜安全,防治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每公顷成本费为0.45—1.50元。白杨透翅蛾性诱剂不仅可以在预测预报上应用,而且可以作为白杨透翅蛾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杨树人工林蛀干害虫的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性信息素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防治亚洲玉米螟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测试不同干式性诱捕器与不同浓度性诱芯对亚洲玉米螟雄蛾的诱捕效果,开展了捕虫室固定或摇摆、进蛾口口径、不同诱捕器类型对田间玉米螟雄蛾的诱捕试验,并对搭配4种性诱芯的桶状诱捕器在不同试验田诱捕玉米螟雄蛾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捕虫室固定的诱捕器比摇摆的诱捕器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更好;②不同口径的塑料诱捕器中,外口直径14 cm诱捕器诱捕雄蛾效果较好,且对于相同口径诱捕器,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优于牙签性诱芯;③比较桶状诱捕器、塑料诱捕器和三角板诱捕器,桶状诱捕器的诱捕雄蛾效果最好;④在玉米田、水稻田中,搭配2.6∶1-XP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在大豆田,搭配1∶1性诱芯的诱捕器诱捕雄蛾数量较多。综上所述,捕虫室固定、诱捕器进蛾口越大,诱捕玉米螟雄蛾效果越好;相同诱捕器,配置橡皮性诱芯诱捕雄蛾效果更好,不同作物田地的最佳性诱芯不同。结果为合理使用性诱捕器及性诱芯防治亚洲玉米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999年至2000年,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信息素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器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鞘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诱捕试验比较5种形状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对小菜蛾雄蛾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捕器形状对小菜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影响较大,5种形状诱捕器对小菜蛾雄蛾的诱捕能力依次为翼形诱捕器>水桶形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或漏斗形诱捕器>干式诱捕器,且前者与后4种诱捕器的诱捕能力差异显著。2007和2008年翼形诱捕器总诱蛾量分别是水桶形、三角形、漏斗形、干式诱捕器诱蛾量的3.02,3.32,7.50,136.15倍和3.45,6.49,5.62,165.96倍。作为与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翼形诱捕器可显著提高诱芯的诱捕效率,可在蔬菜生产上取代水桶形诱捕器用于小菜蛾成虫发生动态的监测以及危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宁乡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配套科技服务,特选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蔬菜害虫性诱剂,运用UMT-B诱捕器、水盆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和自制的可乐瓶诱捕器,对诱杀蔬菜害虫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性诱剂防治蔬菜害虫的效果和成本都比药剂防治好;北京中捷四方性诱剂的总诱蛾量比宁波纽康性诱剂的总诱蛾量高20.7%;水盆诱捕器诱蛾量最大,UMT-B诱捕器次之,三角型诱捕器最差。  相似文献   

7.
性信息素诱捕防治棉斜纹夜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其诱蛾性能强、防效佳、持效期长、环保安全、且操作简便,试验、示范区单只诱捕器日均诱蛾量分别为665.2和30.4头、前者是频振杀虫灯的19.31倍;防治示范区幼虫的相对防效达87.93%,比常规化学防治区高7.41个百分点;在诱捕器内放置敌敌畏可以提高诱蛾效果84.6%,以2d清理1次诱捕器为宜,建议生产上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诱捕器与诱芯对小菜蛾的诱捕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寻找诱杀小菜蛾的最佳诱捕器与诱芯组合,试验比较了4种诱捕器和2种诱芯的诱蛾效果。结果表明,诱捕器诱蛾效果差异显著(P<0.05),诱蛾数量为屋脊型诱捕器>漏斗型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干式圆柱型诱捕器。诱芯的诱蛾效果受诱捕器的影响,屋脊型诱捕器中,2种诱芯诱蛾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诱捕器中,天然橡胶塞诱芯诱蛾效果显著优于塑料毛细管型诱芯(P<0.05)。综合来看,屋脊型诱捕器配合天然橡胶塞诱芯或塑料毛细管型诱芯、漏斗型诱捕器配合天然橡胶塞诱芯这3种组合的诱蛾效果最佳,适用于小菜蛾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桃潜叶蛾性信息素监测桃潜叶蛾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性诱技术监测潜叶蛾成虫的发生动态,结合气象资料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潜叶蛾发生的影响,比较了3种诱捕器对潜叶蛾的诱捕效果.[结果]潜叶蛾在龙泉驿区1年发生7~8代,16 ~30 d完成1代;6~9月的发生程度重于3~5月,6~9月雨水相对集中,温度较高,有利于潜叶蛾成虫羽化;3种诱捕器中,船式诱捕器诱捕潜叶蛾的效果最好,共诱捕潜叶蛾6 276头,是三角形诱捕器诱捕潜叶蛾数量的2.79倍,是白色粘板诱捕器诱捕潜叶蛾数量的9.18倍.[结论]试验结果为利用性诱剂防治桃潜叶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斑长翅卷蛾性信息素测报与诱捕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长翅卷蛾是我国北方果园的重要害虫。研究了利用性信息素在桃园与苹果园对第一代夏型黄斑长翅卷蛾的预测预报及诱捕作用,结果表明,在桃园和苹果园其诱捕数量与田间成虫羽化规律及雄虫的羽化动态表现一致,在桃园和苹果园诱捕量与雄虫羽化数相关系数分别达0.968和0.982。测报结果还表明,黄斑卷叶蛾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桃园比苹果园早,因此利用性信息素测报与防治黄斑长翅卷蛾在果园的无公害治理中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几项聚集度指标测定了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所有指标都表明其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的原因是由于成虫的产卵习性和幼虫的为害习性形成的。本文应用了lwao的统计方法,提出了资料代换公式和最适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转基因植物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Bt基因和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喂4~5龄舞毒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幼虫中肠酯酶的比活力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24 h后达到高峰,而在48 h后,比活力明显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是一直在升高。取食抗虫杨Pb1、Pb33和Pb47叶片48 h后的舞毒蛾幼虫中肠酯酶的比活力分别为取食CK幼虫酯酶比活力的62.9%、70.7%和74.5%;24 h后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分别比取食CK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下降了25.7%、27.7%和17.9%。[结论]导致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转基因叶片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对福建省政和县锥栗园进行多年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锥栗主要病虫害有栗疫病、皮疣枯枝病、炭疽病、黑根立枯病、栗瘿蜂、桃蛀螟、栗大蚜和透翅蛾.总结上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us Ersohoff)在山西北部地区种群动态处于上升趋势,为控制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做了防治试验。成虫期用溴氰菊酯30倍液毒环防治效果90%以上;毒笔防治效果92%以上。幼虫期用溴氰菊酯150倍液毒环防治效果达93.4%;使用1.7×10~7PIB/ml 多角体病毒(NPV)制剂,笫9天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6.
河北杨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杨是城市绿化长期实践选择出的优良树种,具有抗旱、病虫害少等特点,适于内蒙广大地区栽植,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研究分析影响河北杨硬枝扦插成活内外因素。采用冰藏处理、ABT生根粉处理等技术措施,基本上解决了河北杨硬枝扦插繁殖技术问题,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稀土改性杨木材质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将稀土注入杨木试材中的方法,改善杨木材性,初步得出试材的稀土载药量、注入后试材的干燥程度是影响试材尺寸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稀土的注入对提高杨木试材的硬度和耐腐性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转Bt基因欧洲黑杨叶片饲喂4-5龄美国白蛾幼虫,对其中肠几种重要解毒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中肠多功能氧化酶受到强烈抑制,饲喂4h后,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比对照降低50.89%,48h后,该酶活性仅为对照的1/6,酯酶及羟酸酯酶的活性也受到明显抑制,饲喂48h后,上述两种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73.58%和56.55%,谷胱甘肽S-转移酶变化比较复杂,饲喂24h后其活性出现峰值;48h后与对照持平,中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转基因叶片对幼虫中肠解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毒杀害虫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树林在世界上一般分布在热带至中亚热带,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较简单。海南岛出现杨树林,是新的发现。本文从群体生态学上对该群落进行研究,发现它是多树种、多层次和以杨树为优势种的热带针阔混交林;其树种组成递属于12科、13属、16种,其中属热带的树种达13种,占81%,绝大部分树种为热带成分,而林分中琼岛杨这个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和重要值均为全林之冠,南亚松次之,二者分别为群落的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它们的林木个体高大通直,前者胸径达120cm,后者树高达38m,单株蓄积量均可达16~17m~3。本文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研究和建立热带杨树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6年田间栽植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三倍体毛白杨部分系号再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同时以成树转基因系号叶片对杨扇舟蛾(Lymantria disparL.)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幼虫致死率及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9个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均表现出抗虫性,分别有63.15%和31.58%的系号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表现出高抗性(校正致死率超过80%),且不同系号对两种昆虫抗性大小是一致的,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致死率与幼树相比均已明显下降;转基因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且以不同系号所饲养幼虫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系号对幼虫致死率与其生长情况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外源基因转入时对生长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