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在长期自然环境选择下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变异类型,是大豆珍贵的基因库,具有高蛋白含量、较强的抗逆性、较高的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为栽培大豆的遗传育种和种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笔者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发掘及创新性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是其性状改良及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其原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锐减,如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野生大豆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此外,山东省内现有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也没有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就近年来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单位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野生大豆资源的原位保护或原生境保护,构建一个野生大豆核心资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丰产性好等优良性状。本文分析了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加强宣传、扩大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区、加强迁徙地保护等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山东省的野生大豆资源优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野生大豆(G.soja)种质资源及其种质创新利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是野生大豆的主要分布国家,分布十分广泛,其范围在北续约24~53°N,东经97°29’~134°E。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多荚和抗逆性强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目前国家基因库搜集保存6500余份野生大豆种质,形态类型繁多,有许多稀有类型,如棕色、绿色皮,无泥膜,绿子叶等。野生与栽培大豆杂交进行种质导入的研究表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是创造大豆新种质的有效途径,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野生大豆为栽培大豆提供有用性状或基因源;(2)提供野生种遗传种质,拓宽了大豆遗传背景;(3)野生和栽培大豆种间杂交基因重组,创造新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通过近25年的评价与利用,筛选出高蛋白含量48%以上的49份;抗孢囊线虫3号种质8份;抗花叶病毒种质5份;多花荚、多分枝、抗逆性强等种质9份;双高(高油、高蛋白)66.16%的品系1份;并通过种间创新获得百粒重在6 ̄20g,蛋白质含量中间种质材料,丰富了大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创新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具有抗逆性强、蛋白含量高、丰产性好等优良性状,对于拓宽大豆种质遗传基础和丰富大豆种质基因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野生大豆的资源概况及创新应用两方面对野生大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野生大豆研究现存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野生大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野生大豆营养丰富,具有抗逆性好、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很多优良性状,因而在农业育种、食品加工及饲料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野生大豆有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尤其具有利用价值。近年来,人们利用野生大豆的高蛋白质、强抗逆性、高繁殖系数等优良性状,开展了大量的大豆种间杂交育种和创制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本文初步分析了野生大豆的优良性状,总结了野生大豆利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并对野生大豆的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7,(1):12-15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半野生大豆介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之间。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地利用价值。通过对优异品种、品系的分析,浅谈野生大豆的利用价值、野生大豆创制优异资源的方法和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效果。并结合多年利用野生大豆的育种经验,提出利用野生大豆创制种质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广东省野生杜鹃花分布现状,加强杜鹃花在园林上的开发,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取样、查阅文献和标本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杜鹃花属植物资源现状、分布特征与原生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广东省野生杜鹃花有53种,分布广泛且海拔低(500 m以下)的杜鹃花种类有紫花杜鹃、满山红、华丽杜鹃、毛棉杜鹃、岭南杜鹃、太平杜鹃、鹿角杜鹃、映山红、广东杜鹃等,土壤pH值在4.31~5.88之间,均值为4.85,Ec值在0.88~2.47 mS/cm之间,均值为1.57 mS/cm。在此基础上,对广东野生杜鹃花在园林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高黎贡山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开发野生蔬菜资源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岭地区百合科野生花卉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岭地区野生百合科植物资源丰富,共有29属117种;对其中观赏价值较高的55种百合科野生花卉资源的植物区系、生境和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带系成分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87.51%,温带成分中以东亚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为主;热带成分和中亚成分分布很少,仅占总属数的8.34%和4.17%。55种百合科野生资源生境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广;花色丰富,以白色、红色和紫色系居多;主要以观花和观叶为主。对野生花卉资源的园林应用进行了评价以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吉林省在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培育优良亲本、利用生物技术和野生大豆创造新种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西藏野生大麦种质资源品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近红外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国标法(GB5006-85)对西藏野生大麦2011份样本的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其中,高蛋白材料74份,高赖氨酸材料109份,低蛋白兼高淀粉材料24份,为品质改良提供了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资源。结果还表明,因棱型、原产地、粒色、稃状的不同,它们营养品质指标的平均值远没有材料之间的差异显著;但总趋势是:①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是二棱〉六棱,而淀粉含量则相反;②受原产地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大豆品种(系)进行了耐草甘膦特性的筛选,以期获得耐草甘膦大豆育种的新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在草甘膦常规剂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对草甘膦耐性程度有着较大差异.褐皮豆和绥无腥豆1号耐性程度较强;DS系列大豆对草甘膦的耐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系.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对耐性程度较高的品种(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DS品系等4个品系的耐性程度较高,其耐性倍数分别为4.23、3.82、2.93、2.59和2.48.室内考种数据表明,草甘膦虽然对耐性品系的株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耐性品系可以正常的成熟结实,在单株荚数、百粒重等重要指标上具有可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分布状况、生态特点、形态特征、演化趋势、生育特性、农艺性状、抗逆性、纤维细胞形态和结构及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苎麻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宁夏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调查并查阅区内外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宁夏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关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据统计,宁夏野生果树有126种(含17变种3变型),隶属于20科36属,其中乔木类27种,灌木类86种,木质藤本类9种,多年生草本4种.分析和介绍了宁夏野生果树的种类、分布、利用价值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种质资源及杂交育种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蝴蝶兰的发现距今约190年,经过120多年来不断的杂交育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登录了蝴蝶兰杂交种31 818个,极大地推动了蝴蝶兰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我国是蝴蝶兰的原产地之一,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树立了世界蝴蝶兰育种中心的地位.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陆地区也成为全球重要的蝴蝶兰生产和消费地之一,但由于育种工作起步晚,品种仍主要依赖引进,自主培育的品种不多,与产业规模形成巨大反差.综述了国际蝴蝶兰种质资源的现状及其杂交育种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为开展蝴蝶兰育种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