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料作物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及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研究油料作物生产概况及空间集聚特征对优化其区域布局,提高国际竞争力,缓解国内食用植物油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我国各省份油料作物产量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对油料作物区域生产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看,我国油料作物产量较为稳定,各类油料作物均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征;(2)各类油料作物基尼系数都较大,与其他农作物相比,油料作物的种植相对集中;(3)我国油料作物种植受邻近省份的影响较为明显,基本呈现高值与高值相邻、低值与低值相邻的地理集聚特征,且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特征;(4)各类油料作物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和地理集聚特征。据此提出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化种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宋宇 《农业考古》2020,(1):123-131
油脂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油脂不仅是人类的主要营养品和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很早就利用油脂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动物脂肪首先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照明、润滑、仪式活动、艺术等方面。汉代以来,随着油料作物的广泛种植,植物油品种不断增多,生活用油更加多元化。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油料作物的栽培,在榨油工具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生产技艺,油脂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古代油脂研究的成果,对减少油料进口、实现粮食供给安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植物油在国家工业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均占着重要的位置。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植物油更感到供不应求。党和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油料作物以满足国家和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指示是及时的和完全正确的。油料植物的种类很多,其中可供食用的也不少,主要的包括花生、大豆、油菜、芝麻、油茶等。这几种当中,从土地的充分利用和不与粮棉争地等方面来看,油茶更适合于长江以南各省的丘陵和山地大力发展。因为油茶有如下的几个特点:(1)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油料作物;(2)结果的年限长、产量高、收益的时间长;(3)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喜爱强酸性反应;(4)适合于丘陵和山地种植;(5)管理比较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简易省工。福建是我国多山的省份,适合于发展油茶生产的荒丘荒山很多,在本省大力发展油茶确实有远大的前途。在这个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不少,主要的包括:  相似文献   

4.
中国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雪高  曹慧  刘宏 《农业展望》2012,8(11):9-15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供需现状及进出口形势回顾梳理,对未来供需变动趋势及前景进行分析预测,提出了未来中国发展油料作物和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的相关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油菜生产技术供需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在我国油料作物供给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种植面积以及作物产量都位于油料作物首位,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菜籽油作为我国人民的传统食用植物油,供需基本可以达到自给自足,但食用植物油中比重最大的大豆油大部分来源于进口,因此在我国现在社会经济现状下,油菜生产不仅关系到农民收入、油脂产业的发展,也与我国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关乎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油菜生产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目前迫在眉睫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食用植物油超60%的原料依赖进口,折射出国内油料作物急待扩增的形势。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要保持棉油糖合理自给,力争油料作物面积稳定在1.9亿亩。稳定乃至扩增油料作物面积,高效、绿色的专用肥不可或缺。但一直以来,肥料行业对油料作物用肥的开发相对滞后。这是油料作物的种植短板,也是肥料行业的蓝海。5月12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油料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其面积、单产、总产、出口创汇额均居各油料作物(包括大豆)之首,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因其高产、稳产、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已由小作物、低产作物一跃成为河南省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广的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培育出花生  相似文献   

8.
油用向日葵(简称油葵)是一年生草本油料作物。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传入中国。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种植,主要生产国是俄罗斯,其次是阿根廷、美国、中国、西班牙、土耳其、罗马尼亚和法国。油葵油品质好,含有66%左右的“亚油酸”,油清亮透明,油炸食品鲜亮美观,烹炸食物不起沫,不冒烟,是其它植物油  相似文献   

9.
葵花籽与大豆、棉籽、花生、油菜籽、椰子、橄榄、芝麻、棕榈仁、红花籽等并列,是世界上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料之一。 近一、二十年来,葵花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七十年代初,世界葵花籽收获面积为841万公顷,总产量为987万吨。至1979年,世界葵花籽收获面积扩大到1,201万公顷,占世界十大油料作物的第四位;总产量提高到1,521万吨,占世界十大油料作物的第五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籽油在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由于油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升油菜种植效益已经成为广大种植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旧屋基乡油菜种植为研究对象,对油菜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并就如何促进旧屋基乡油菜种植效益提升给出相应地对策,旨在为旧屋基乡油菜种植和栽培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1.
真菌毒素是由某些丝状真菌产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毒性副产物,对玉米、水稻、小麦、花生、大豆和油菜等多种粮油作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严重威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粮油农产品中的真菌毒素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对粮油作物中主要真菌毒素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导致真菌毒素污染加重的环境影响因子,提出了粮油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真菌毒素污染防控措施,特别是生物防控技术,展望了真菌毒素污染生物防控的作用模式及类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藏1995—2002年之间农业生产总值、种植业、畜牧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西藏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农业产值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不协调。(2)种植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粮:经:饲=87:11:2,比例不合理。在粮食作物内部麦类作物占绝对比重,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均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性。(3)畜群结构单一,为牛、羊为主的反刍类动物占绝对比重的草食型畜群结构,加大了西藏的草畜矛盾,不利于西藏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降低粮食作物尤其是青稞和小麦的播种面积,增加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2)推广粮草轮作制度,加强农牧结合。(3)增加猪、鸡的数量,逐渐以耗粮型与草食型相结合的畜群结构代替单一的草食型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13.
成都平原是中国水旱轮作发源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水旱轮作两熟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样化的水旱轮作和旱作模式。[目的]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方法]运用DEA-Tobit 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郫都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食用油掺假检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用油掺假不但影响其卫生品质和营养成分,而且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该文概述了食用油掺假检测方法:理化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同位素比值法.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植物油[m(豆油)∶m(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0%、50%和100%)的鱼油,制成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喂养3组成体雌蟹70 d。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有所不同,体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占比约50%,其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腺中n-6 PUFA含量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胰腺受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的影响最大,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 MUFA)及PUFA总含量都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与F1、F3组相比,F2组3个可食部位的EPA+DHA含量均较高。综上所述,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对其可食部位的脂肪酸组成有正面作用。本研究为优化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配比以及进一步改善中华绒螯蟹品质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利用植物油脂特别是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Oilseed rap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crops globally. Attaining the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method(planting pattern and nitrogen level) is necessary to achieve high yield, qualit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However, the optimal method for oilseed rape varies across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an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method, including planting pattern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for winter oilseed rape in northwestern China. Two planting patterns: ridge film mulching and furrow planting(RFMF) and flat planting(FP), and six nitrogen(N) amounts: 0(N0), 60(N60), 120(N120), 180(N180), 240(N240), and 300(N300) kg N ha–1 were applied across three growing seasons(2014–2017). Three comprehensive decision analysis metho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sis and the combined entropy weight and dynamic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nutrient uptake, yield, quality, evapo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oilseed rape. Planting pattern, nitrogen amount and their intera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indicators aforementioned. The RFMF patter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l indicators over the FP pattern. Application of N also markedly increased all the indicators except for seed oil content, but the yield, oil produc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ere decreased when N fertilizer exceeded 180 kg N ha–1 under FP and 240 kg N ha–1 under RFF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decision analysis methods indicated that RFMF planting pattern with 240 kg N ha–1 is an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method for winter oilseed rape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se findings are of vital significance to maximize yield, optimize quality and improve resource use efficiencies of winter oilseed rape.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锌肥对油菜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4)CO_2示踪法和作物酶学诊断技术,研究了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锌肥对油菜碳素同化作用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锌能提高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强油菜对 CO_2的同化能力,促进油菜生长,并能提高籽粒产量(提高3.96克/株)和含油量(提高3.14%),但对品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