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仕模 《耕作与栽培》2002,(3):64-64,F003
玉米是遵义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 15 .33万hm2 左右 ,总产 70~ 80万t ,面积产量仅次于水稻 ,玉米产量占全市粮食作物总产量的 30 %以上 ,为了进一步加快遵义市农业结构调整进程 ,认真抓好优质玉米生产的发展 ,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确保农民增加收入及其全市粮食总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2 0 0 1年在贵州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下 ,市农技站参与了在全省组织实施的 33.33万hm2 优质杂交玉米粮食高产示范工程项目 ,承担了 333.33hm2优质杂交玉米粮食高产示范工程。项目在各级政府、农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其…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制种要获得优质高产,不仅应具备严格的隔离条件和合格的优良自交系,还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栽培措施。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了以“择优组合为龙头,包衣、肥球育苗为基础,高密度、高肥水为重点”的规范化超高产制种新技术。1择优组合,调准播差1.1选定组合:应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乐988杂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乐988杂交玉米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玉2008011,是由江苏五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占、生产、经销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9346kg/hm^2,2007年试验平均产量9278kg/hm^2,比对照郑单958分别增产5.6%和4.8%。在2007年列席国家黄淮海夏玉米高产竞赛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上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在大面积生产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利用。  相似文献   

6.
张莹 《种子科技》2022,(6):38-40
我国是杂交玉米高产大国,部分杂交玉米品种进入全球市场,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杂交玉米栽培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地方,如杂交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文章研究了增加杂交玉米生产栽培技术和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希望找出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方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新品种五谷1790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兴荣 《中国种业》2013,(12):78-78
1品种来源及特征特性 五谷1790是甘肃省五谷种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6300为母本与自选系64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审定编号:滇特(保山)审玉米2010061号。该品种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在腾冲县全生育期平均122.4d,株高269.4cm,穗位高105.8cm,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制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雌雄同株异花 ,属异花授粉作物 ,花粉量大而质轻 ,天然异交率达 95 %以上 ,极易引起生物学混杂。目前 ,生产上推广的都是玉米杂交种 ,所以要求年年配制 ,而玉米制种又具有环节多、连续性强、要求严等特点 ,所以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杂交种 ,采用正确、严格的制种技术措施显  相似文献   

9.
邵秀兰  韩冰 《种子世界》2021,(12):0039-0041
玉米和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也是畜牧养殖、养殖业、医疗卫生、轻工业、食品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大豆、玉米需求不断上涨,玉米、大豆价格持续上涨,激发了广大农户种植热情。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比单一种植玉米或大豆模式更好,可充分发挥边际效益,让大豆获得更优质的生长空间,实现光能、养分的最大限度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李彬 《种子科技》2020,(6):25-26
就杂交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杂交玉米种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秦胜 《种子世界》2005,(7):43-43
制种基地应选择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农户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对制种的技术规定和质量要求易于理解,制种户有通过科学种田增加自己收入的强烈愿望的村社或农场。  相似文献   

12.
鄂玉18是湖北省清江种业有限公司用86-1作母本与父本S7913-5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四川省引种,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全国独占经营:在示范推广过程中,有目的地将该品种引入与湖北牛态条件相似的地区如四川、重庆、湖南、贵州等省(市)试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对大豆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因此,我国大豆的种植范围较广,品种也较为丰富。尽管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大豆产量不足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粮食安全问题之一。大豆与玉米争地问题也是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矛盾之一。近年来,大豆与玉米共作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此,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栽培技术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条件的影响入手,着重介绍了在不同连作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及推广技术要点,旨在促进大豆玉米高产、优产,为发展多品种复合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品种由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于1998年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产广适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单15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2000年用自选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2005年6月23日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8年连续两年在区内外示范有效面积77 249.24hm2,平均增产玉米733.5kg/hm2,增产效益极为显著,为高海拔山区玉米新品种大面积推广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詹显亚 《种子科技》2004,22(2):81-82
为了促进杂交玉米制种优质高产,笔者对近年来玉米种子生产实际中表现出来的部分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以往研究分析得较多的因素,如设置隔离区、规格化种植、调节花期、及时去雄、收贮管理等,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8.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优质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英 《种子科技》2000,18(6):361-362
万全县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县 ,制种产量稳定 ,质量高 ,发芽率均在 85%~ 95% ,水分 14%以下 ,光泽度好 ,市场占有率高。现根据本人 9年来承包玉米制种基地的实践谈几点体会。1 选择基地选择基地很关键 ,首先要选择隔离条件好 ,领导班子稳定且干群关系好 ,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强的村作为种子公司的玉米制种基地。1.1 划好隔离区。充分利用自然屏障隔离条件好的地块配合空间隔离 ,高秆作物 2 0 0 m、矮秆作物 30 0~ 4 0 0m,解决好隔离区内的经济协调工作。1.2 搞好播种前的技术培训工作。利用召开群众大会、出黑板报、农村广播等多种形式传授制…  相似文献   

19.
闽玉糯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所以自交系9374为母本、959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玉米种.生育期82~85 d(采青),株高183.4 cm,穗长17.5 cm,穗粗4.4 cm,穗粒数240~265粒,果穗圆锥型,籽粒白色,千粒重235 g.植株中矮秆,叶片挺拔,半紧凑,穗型美观,秃尖少,鲜穗蒸煮粘、香、软,皮薄,口感好.于2002年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闽玉糯1号".优质种子是高效栽培的关键,制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品种的推广进度与效益.为探索具有福建省气候特点的糯玉米杂交制种技术,2003年春季开始大面积示范验证,单产杂交种子150 kg/667 m2以上的闽玉糯1号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张盛祥 《作物杂志》1992,8(2):26-27
1987年秋遵义、湄潭、凤冈,绥阳、余庆,桐梓6县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组合,在海拔400~1015米的不同生态地域布41点进行试验示范624亩,余庆县太平区示范420亩,平均亩产230公斤,比常规油菜增产30%,1988年全区13县(市)试种秦油2号6万多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49.15公斤,创全省油菜种植史上最好单产水平。1989~1991年秋种秦油2号均在百万亩上下,亩产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