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实现杉木人工林科学高效经营,对9年生不同混交模式(10杉、9杉1椎、8杉2椎、7杉3椎、6杉4椎、5杉5椎)杉木+红椎混交林生长量、凋落物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模式显著影响了杉木的生长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其中7杉3椎混交模式下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量最大,而5杉5椎混交模式下林分凋落物量及土壤中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在立地指数16的情况下,杉木林中红椎混交比例宜控制在30%以内,过高的红椎混交比例虽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但受红椎生长竞争优势的影响,杉木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3.
在土壤严重缺磷的陆川县进行培养营养苗试验,用不同磷含量配制的营养土对红椎营养苗的培育,经过13个月苗期生长测定,结果证明磷对红椎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四种处理中,以磷肥含量3%的营养土为佳。经方差分析,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选用430块标准资料,采用树高导向曲线Y=115.8529X(e^x-0.2918)^-3.4276编制出蓝桉纸浆林立地指数表,运用数量比I方法编制出蓝桉立地质量评定表,运用立地指数表和立地质量评定表可以预测宜林地或无优势高林分产量,采用中国林科院编制的“scope”软件程序导出蓝桉部份生长模型,初步建立蓝桉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观测,莱芜红香椿在秋末冬初,挖1m ×0.8m 宽深的栽植沟栽植,密度1m ×1.5m 或1m ×(1+ 2)m 的株行距,栽时每株树施TC0.1kg,栽后埋土防寒,N、P、K、Ca 和有机肥配合使用,并适当进行叶面追肥,各侧枝30cm 摘心,并应用抽技宝点取芽体,在嫩芽长到10cm ~20cm 左右采收,可显著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山区与黄花菜或金银花等矮杆作物进行立体种植,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黔江区近几年内拟在全区建成20--30万亩的杨树工业原料林基地。为了科学合理地解决杨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找到适合我区杨树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和经营模式,我们开展了影响杨树生长的立地因子分析及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不是影响美洲黑杨生长的主要因子,而坡度和栽植后的抚育是影响美洲黑杨生长的关键因子。经过生长量调查,发现美洲黑杨4—10年进入速生期,7—8年为生长最快时期,10年胸径达到33cm,单株材积0.734立方米,10年后生长变慢,因此,工业原料林美洲黑杨的主伐年龄以10年为宜。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分区试验,设计了4种试验模式和1种对照模式。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柑橘幼林内间种合适的农作物对柑橘幼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柑橘幼林内间种夏季西瓜、秋季西瓜和冬季蔬菜的栽培管理模式对柑橘幼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在该模式下,3年生的柑橘幼林,平均高达到了169.7cm,平均围径16.7cm,南北向平均冠幅172.7cm,东西向平均冠幅168.4cm,分别比对照模式多68.4、6.9、71.6、71 cm,分别是对照模式的167.56%、171.01%、170.76%和172.87%。  相似文献   

8.
俞欣妍 《绿色科技》2020,(5):112-113
试验采用竹柏5年生大苗在杉木林冠下进行了不同立地质量等级(Ⅱ级、Ⅲ级、Ⅳ级)造林效果的比较,根据造林3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竹柏造林保存率、胸径、高度、冠幅、分枝数5项指标均以Ⅱ级最高,平均造林保存率达92.6%,平均胸径达2.89 cm,平均高达270.1 cm,平均冠幅达175.6 cm,平均分枝数达44.4条;5项生长量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Ⅱ级﹥Ⅲ级﹥Ⅳ级。  相似文献   

9.
陈家裕 《防护林科技》2022,(6):44-46+50
为提高红椎人工林育林成效,以3.5年生5种不同混交模式的红椎、黑木相思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树高、胸径生长量及叶片光合产物(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能显著提升红椎、黑木相思林分的高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明显增加。混交显著增加了黑木相思叶片中氮、磷、钾含量,而红椎则以纯林中叶片氮、磷、钾含量最高,且具有随着黑木相思混交比例增大而红椎叶片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整体上,在供试5种试验林中,以7∶3红椎、黑木相思混交林中树高、胸径生长量最大,光合产物含量最高。混交能显著能提升红椎林分生长量,固碳能力增强,但考虑到树种间竞争性,其混交比例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选用430块标准地资料,采用树高导向曲线Y=115.8529X编制出蓝桉纸浆林立地指数表,运用数量化Ⅰ方法编制出蓝桉立地质量评定表,运用立地指数表和立地质量评定表可以预测宜林地或无优势高林分产量。采用中国林科院编制的“scope”软件程序导出蓝桉部份生长模型,初步建立蓝桉纸浆林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红锥人工林的立地选择和高价值心材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红锥中龄林和近熟林内设置9块20 m × 30 m的样地,选取样地内优势木进行解析,分析其生长和心材特征,并采集0~20、20~40、40~60、60~100 cm 4个土层的土样,分析其理化性质,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对红锥人工林生长及心材形成的影响。 结果 2个龄组红锥心材直径比分别为24.27%和49.33%,高度比分别为44.99%和45.99%,材积比分别为6.88%和14.9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近熟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的关联度最高,而中龄林的这些指标与非毛管空隙度和全磷含量的关联度最高。中龄林和近熟林心材特征与速效钾、全钾和有效磷含量的关联度最高。 结论 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是影响红锥人工林生长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钾、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是心材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稀疏马尾松林混交红椎后的小气候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混交林在抗病虫害、改善气候、促进林木生长方面的作用原理,适地适树混交其它树种,能提高林木根系的吸收能力[1]和林分生产力,增强林分的抗逆性[2]。研究稀疏林分及其改造后的小气候变化,对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1试验区自然概况广西凭祥市中国林...  相似文献   

13.
红锥人工林生长规律及6种生长模型拟合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株28年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对其去皮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形数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对去皮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进行回归分析,选取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28年生红锥在第8-15年为速生期。胸径在第8-15年处于生长高峰期,连年生长量范围为1.01-1.11 cm/a;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在第6-15年间处于较高的阶段,连年生长量范围为1.02-1.16 m/a;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增长幅度在第6-17年之间和第24-28年间较大,连年生长量在第14年后均大于0.01 m^3/a。坎派兹(Compertz)方程对去皮胸径的拟合效果最好,韦布尔(Weibull)方程对树高的拟合效果最好,苏玛克(Schumacher)方程对单株材积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丝栗栲林生长与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邵武市洪墩采育场,调查丝栗栲林标地10块,做平均木、树干解析木9株,杉木人工林标地2块,研究丝栗栲的生长与生产力,结果表明:丝栗栲林的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20a前生长最快;树高16a前生长最快;材积36a时尚未有下降的趋势。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胸径生长高峰,好立地12a,中、劣立地15a;树高生长高峰,好立地10a,中立地8a,劣立地12a;材积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好、劣立地36a时仍未下降,中立地34a时生长量最大。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生长量达高峰后,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生长高峰出现的年龄,好立地28a,中立地22a,劣立地26a。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丝栗栲林的蓄积量比杉木人工林低,但乔木层总生物量比杉木林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红锥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碳库稳定性特征,以期为南亚热带不同红锥混交林碳平衡过程的评估和混交模式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以南亚热带红锥人工纯林(HC)、红锥+湿地松人工混交林(HS)、红锥+火力楠人工混交林(HH)、红锥+米老排人工混交林(HM)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 结果 4种林分类型的SOC、EOC、POC、DOC、MB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SOC与EOC、POC、MB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POC的相关系数最大,不同林分间SOC含量均表现为:HM>HH>HS>HC,且0~20 cm土层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4种林分类型0~40 cm土层的CMI表现为:HM>HH>HC>HS,且20~40 cm土层的CMI变化与0~40 cm土层的变化一致。 结论 4种林分类型SOC、EOC、POC、DOC、MBC含量主要受林分表层土的影响,CMI主要受林分下层土的影响,POC含量与SOC关系最为密切;红锥阔叶混交林较红锥针阔混交林更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且HM的阔叶混交模式土壤碳库质量最高,在有机碳和活性碳增加的同时也有助于惰性碳的积累及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育苗基质对红锥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黄心土、火烧土、泥炭土、红锥林表土四种基质对红锥幼苗进行基质试验,测定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方差异显著,最理想的基质配方为24%黄心土+25%火烧土+25%泥炭土+25%红锥林表土+1%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抗逆性指标测定以探究不同种源幼苗的环境适应能力,筛选出抗逆能力强的种源。将5个种源高山栲一年生实生苗种植于同一环境,测定其株高、地径、冠幅等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蒸腾速率、光响应等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生长及生理性状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镇沅种源高山栲幼苗株高和冠幅生长量最大,表明镇沅种源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其MDA含量最低,SOD、POD活性最高,表明镇沅种源幼苗的细胞膜受损程度更低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段400~800 μmol/(m2·s)内高山栲幼苗达到光饱和点,镇沅和龙陵两个种源在相同光辐射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大,光合适应性强。综合不同种源幼苗生长及生理测定结果表明,适应性由强到弱排序为ZY>LL>BC>YD>SB。不同种源高山栲幼苗在同一环境中生长,其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结合生长和生理指标分析,高山栲苗期在种源选取方面可优先考虑镇沅种源。  相似文献   

18.
在综述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红锥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技术、种植模式、抚育管理及其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红锥人工林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毛竹红锥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杉木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毛竹红椎混交林及毛竹和红锥纯林,各林分管理措施基本一致,12年后对比分析混交林与纯林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毛竹红椎混交林可形成复层的林分结构,林分空间利用率高,混交林各组成树种的生长状况均优于纯林,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达到68.91 m^3/hm^2,分别较毛竹和红锥纯林提高13.94%和43.50%;混交林的林分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和持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均优于毛竹和红锥纯林。毛竹红锥混交经营模式值得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1987 ̄1995年,在江西省信丰县金盆林场设定固定样地,研究了不同密度次生栲树,木荷林的生产力。在好、中、差立地条件下,37年生栲树,木荷林的林分平均蓄积分别为300、284.2、242.7m^3/hm^2,立地条件差的林分平均蓄积是好立地的80.8%,胸径生长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林木直径生长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次生栲树、木荷林经营应以培育大径级用材为主,抚育间伐间隔期为8a,采用下层疏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