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形态、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垄双行"、"二比空"争"偏垄宽窄行"3种种植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植形式与常规种植相比,产量增加显著,生物产量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明显增加,"偏垄宽窄行"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不均衡种植形式明显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长."偏垄宽窄行"是增密增产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夏播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夏播青贮玉米农大108为试材,设置5个种植密度(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和15.75万株/hm2)及采用膦酸胆碱合剂(ECK)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与化学调控对青贮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农大108的鲜重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在种植密度为13.50万株/hm2时取得最大值;经ECK处理后,农大108不同密度下单株性状和群体质量均有改善,其青贮产量最高值出现在15.75万株/hm2时。研究表明,ECK能缓解夏播青贮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为实现群体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组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农318、PGX-5、PGX-6玉米杂交组合之间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密度间的玉米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最佳种植密度均为6.3万株/hm2,但杂交组合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不显著,仅PGX-5在4.2万株/hm2时和6.3万株/hm2时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杂交组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行向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影响不显著.东西行向配置可极显著地增加一次枝梗粒数,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采用东西行向配置对增加一次枝梗粒数更为有利.每穗粒数与之趋势一致.不同穗型品种间叶重、茎重、成穗率、千粒重、经济系数等差异显著,但不同行向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覆膜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通过对覆膜种植与直播种植的比较试验,探究这两种种植方法的生育期、生育性状、产量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高产、稳产的种植方法,为农业生产作以指导。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形态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对叶片和叶鞘的伸长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应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烯效唑处理的植株粗壮,叶片厚度、叶宽和茎基宽增加,根数增多,根长显著高于对照,根干重增加,根冠比和苗粗壮度提高,表现出显著的壮苗长相,浓度间以40mg.kg-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叶毅 《种子科技》2023,(6):21-23
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成为我国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文章设立3个不同的玉米种植区域,每个区域的种植密度不同,采用计算机设备与试验器材分析玉米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此明确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不同的影响。通过种植2种中熟玉米与2种晚熟玉米,研究其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从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颖  张宪陶 《耕作与栽培》2002,(4):37-37,46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改营养块双株能苗移栽和直播为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提高双苞率和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采用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的种植方式,667m^2产量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直播分别增产32.7%,43.2%。  相似文献   

11.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在9.0万株/hm2高密度种植条件下旱地春玉米最佳的株行距配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2个处理(DH1.等行距40.0 cm,DH2.等行距50.0 cm,DH3.等行距60.0 cm,DH4.等行距70.0 cm,DH5.等行距80.0 cm,DH6.等行距90.0 cm,KH1.宽窄行(53.3 cm+26.7 cm),KH2.宽窄行(66.7 cm+33.3 cm),KH3.宽窄行(80.0 cm+40.0 cm),KH4.宽窄行(93.3 cm+46.7 cm),KH5.宽窄行(106.7 cm+53.3 cm),KH6.宽窄行(120.0 cm+60.0 cm))。3次重复,研究了行距配置对郑单958在旱地春播情况下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的缩小,穗位叶SPAD值、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LAI)、PAR截获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均提高;其中,50.0 cm+50.0 cm和66.7 cm+33.3 cm配置2年平均籽粒产量较90.0 cm+90.0 cm和120.0 cm+60.0 cm配置的平均产量提高24.3%,除2013年DH6处理产量显著高于KH6处理外,其余等行距处理和宽窄行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高密度条件下山西省春玉米最佳行距配置为50.0 cm+50.0 cm和66.7 cm+33.3 cm。  相似文献   

12.
以大丰30为实验材料,在同一密度下(67500株/ hm2)设置5种不同行距配置(60cm*60cm,50cm*70cm、40cm*80cm、30cm*90cm和20cm*100cm),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雌雄穗开花间隔(ASI)、千粒重、穗粒数、总穗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下,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总穗数的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ASI的变异系数在4.33%-12.50%。各处理的ASI、穗粒数和产量差异呈极显著水平,但千粒重和总穗数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行距配置为40cm*80cm时雌雄穗开花间隔时间较短,穗粒数较多,产量又达到了最高水平,为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玉米自交系叶片保绿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选用我国75个常用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其叶片保绿性参数进行了定点动态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抽丝后叶片保绿度的变化均符合方程y = aeb-cx/ (1+eb-cx),成熟期的绿叶数、成熟期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绿叶面积平均衰减速率(Vm)可作为区分玉米保绿型与非保绿型的关键指标。按照Hiechical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12个保绿型自交系,其成熟期相对绿叶面积在60%以上,其Vm平均值为0.687% d-1,在生长季内相对绿叶面积无大幅度衰减,成熟期绿叶数多,叶绿素含量较高;其余63个为非保绿型自交系,还可分为植株叶片衰老较快型与植株叶片衰老较慢型两个亚类。不同自交系抽丝后叶片保绿性与叶面积持续期、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保绿型的叶面积持续期和单株产量比非保绿型分别高20.02%~23.87%和50.44%~59.38%;与非保绿型自交系相比,保绿型在籽粒灌浆期绿叶面积大,叶绿素含量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作用时间长,因而生物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播期和行距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连云港市稻麦综合示范基地以小麦品种连麦7号和淮麦4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和行距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连麦7号和淮麦45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2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行距25cm时最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加工品质和粉质参数等指标在10月15日和10月30日播期下表现较好,而11月15日播期下各行距处理的小麦品质均明显下降。随着行距增大,2个小麦品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不断提高,但3个行距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以上可知,播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于行距。综合分析可知,兼顾连麦7号和淮麦45高产优质的最佳播期和行距配置分别为10月30日、25cm和10月15日、25cm。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华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地区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提高周年产量。通过在冬小麦季设置"三窄一宽"(14+14+14+20 cm)和"四窄一宽"(10+10+10+10+22 cm)2种行距配置,夏玉米播在前茬小麦的宽行,研究了行距配置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群体质量、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冬小麦等行距种植(15.6 cm)相比,行距配置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机播夏玉米的出苗率明显提高,六叶展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表现较好,整齐度明显提高;2种行距配置处理夏玉米的穗粒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6.7%,产量增加10.2%,13.0%,周年产量分别增加5.76%,5.29%。因此,适当改变行距不会导致冬小麦产量降低,反而有利于机播夏玉米出苗质量的提高,提高夏玉米及周年产量。  相似文献   

16.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我国玉米育种的骨干亲本齐319和黄早四构建的230个F2:3家系群体为材料,通过条件分析结合QTL定位方法探讨了单株产量(GYPP)与单株粒数(KNPP)和百粒重(KWEI)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百粒重比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遗传力高,受环境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更高。单株产量非条件QTL分析共定位到5个遗传主效应QTL和5对上位性位点,其中4个是控制3个性状(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一因多效性位点,1个是控制2个性状(单株产量和单株粒数)的一因多效性位点,全部5对上位性位点都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有关。条件QTL分析还检测到14个QTL位点及10对上位性位点,这些位点在非条件QTL分析中未被检测到,其效应较小。因此,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通过改良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条件QTL分析方法在单个QTL水平上证实了单株产量与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强的遗传相关性,并且能够检测到更多效应较小的QTL;发掘的两个效应较大的一因多效位点可为玉米高产分子育种和进一步精细定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雨养条件下玉米穗位叶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地区是我国夏玉米主产区,但该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玉米生育期内经常干旱缺水,雨养玉米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发展的趋势。筛选简单易行的抗旱指标,对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的评价和选育有重要意义。在雨养水分亏缺条件下,对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穗位叶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浚单20的叶面积中等、叶鲜重和叶干重较重,物质的转运能力较高,其产量最高,具有抗旱节水高产特性。穗位叶各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叶面积对叶干重的影响较大,穗位叶干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具有共线性关系。因此,建议将穗位叶干重作为雨养条件下品种鉴定及选育的指标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究行距配置方式对冠层微气象因子及群体抗逆性的影响,明确夏玉米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在方城和辉县设置大田试验,以3个不同株高类型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中秆品种郑单958、高秆品种先玉335和矮秆品种512-4),设置2个种植密度(60 000株 hm-2和75 000株 hm-2),研究了5种行距配置方式(50 cm、60 cm、70 cm、80 cm等行距和80 cm+40 cm宽窄行)下冠层结构和群体抗逆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株高类型杂交种在相同密度下,随行距扩大,株型变得松散,穗部叶片叶向值减小,并偏离种植行,向种植行垂直方向发展,冠层温湿度降低,群体抗逆性增强,但冠层光照截获率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对比发现,不同品种和密度下,60 cm等行距能够较好地协调冠层微气象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叶片分布适宜,冠层温湿度和光能分布合理,显著提高了中下部的光能截获率,病虫害和倒伏的发生率较低,获得最高产量的频率最高,且适宜机械化田间作业,建议作为适宜黄淮海地区推广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物炭颗粒、炭基肥及普通化肥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颗粒处理的最大干物质积累增长速率最低、出现时间较早,过早进入干物质增长速率下降阶段,影响产量的积累,穗重、穗粗、千粒重、理论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不施肥处理(CK),而秃尖长和秕粒数却高于CK。炭基肥处理的最大干物质积累增长速率出现的时间较晚,能够使干物质生长直线增长阶段延长,生育后期干物质增长速率仍大于其他处理,对产量的增加均起到了促进作用。炭基肥处理的穗重、穗粗、千粒重、理论产量均显著高于CK。与普通化肥相比,炭基肥处理对产量增加的促进作用更大,各炭基肥施用量中以T2(1 500kg/hm2)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苞叶和穗位叶喷施处理,研究了BR对玉米穗位叶功能、籽粒灌浆及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灌浆期随生育进程,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Case)以及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同时,籽粒蔗糖含量显著降低,但淀粉含量和粒重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BR处理显著增加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增强PEPCase、Ru BPCase、蔗糖磷酸合酶和蔗糖合酶的活性。BR处理显著增加籽粒蔗糖和淀粉积累,提高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在产量构成上,BR显著缩短秃尖长度,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本研究说明,灌浆期喷施BR可提高玉米叶源的活性,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持续期,促进籽粒灌浆和物质积累,从而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