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不同竹类专用肥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NP毛竹增产剂、复合肥(竹类专用)、生物有机肥(竹类专用)3种不同肥料对毛竹林生长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肥料对毛竹发笋数、成竹数及成竹平均胸径均产生极显著影响;BNP竹腔施肥与施复合肥(竹类专用)、生物有机肥(竹类专用)及不施肥(CK)相比,单位面积发笋数分别增加3.41%、7.07%和44.22%,成竹数分别增加12.70%、13.60%和61.36%,成竹平均胸径分别增大3.21%、5.50%和15.76%;而且BNP竹腔施肥的退笋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设置4种施肥方式:竹腔施毛竹增产剂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竹腔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GR,不施肥为对照,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雪灾后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竹腔(蔸)施肥,可以明显提高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促进雪灾后毛竹林尽快恢复;连续施肥3年后,毛竹林立竹数和平均胸径分别较对照提高16.8%和5.6%。不同施肥方式比较,以竹腔施BNP+竹蔸施尿素效果最好,其次为竹腔施BNP和竹蔸施尿素,而竹腔施GGR则对毛竹胸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几种施肥方式均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毛竹增产剂配方筛选及竹腔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毛竹林连续5a的竹腔施肥试验,分析毛竹增产剂配方中各试验因素和水平之间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出笋数及成竹率的影响,并对竹林竹腔施肥前、后总体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均水平与试验前水平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年均出笋数、成竹率分别提高了62.8%、16.9%、69.0%和17.9%。试验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量、新竹平均胸径、笋产量、成竹率分别提高了75.0%、15.2%、79.7%、35,2%,年均增加收益115.9%。  相似文献   

4.
历时10年对大径级毛竹林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大径级毛竹林发笋率、成竹率和大径级新竹数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30倍、1.31倍和16.07倍,大径级新竹数量占成竹总株数平均值为62.8%;大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分别为12.28 cm、17.03 cm,平均枝下高和最大枝下高分别为8.95 m、13.0 m,立竹密度平均达到4 705株/hm2。大径级毛竹林中,产材量和各解析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均随大径级毛竹比重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径级越大其增长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不同肥料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 de Lehaie]林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的精准施肥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选择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毛竹纯林,在样地经垦复后,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毛竹专用肥(ZYF)、矿渣肥(KZF)和不施肥(CK)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9块20 m×20 m的样地,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毛竹出笋和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肥料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笋数、退笋数和成竹数。毛竹专用肥处理出笋数和退笋数最高,分别较对照高出19.48%和51.17%,矿渣肥处理较对照处理分别高出16.05%和16.96%;而矿渣肥处理的成竹数最高,其次为毛竹专用肥处理,二者分别比对照高175、108株/hm~2。不同施肥处理间,竹笋地径总体呈毛竹专用肥处理最高,其次分别为矿渣肥和对照处理,而笋高在不同处理间的波动较小。2种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新竹胸径和大径材毛竹的比例,并以毛竹专用肥处理效果更为明显。毛竹专用肥处理新竹枝下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而矿渣肥与对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毛竹专用肥更有利于作为以生产竹笋、大径材竹为目的的毛竹林培肥措施,矿渣肥对促进毛竹林优质、丰产的短期肥效低于毛竹专用肥,可能与其为缓释肥有关。  相似文献   

6.
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效果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材用林竹腔施用毛竹增产剂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毛竹增产剂对毛竹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般经营水平的竹林中,施肥区新竹数比对照区新竹数增长达65.3%;施肥区新竹胸径均有较大的提高,与同林分2007年竹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6.4%;施肥区与对照区相比,新竹平均胸径提高21.3%。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三明市对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潜力与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毛竹增产剂竹腔施肥、传统土壤施肥与不施肥3种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毛竹新竹成竹数、新竹平均胸径、春笋出笋量和冬笋产量,竹腔施肥和土壤施肥各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25.4%和34.6%、5.6%和7.8%、14.6%和31.9%、55.8%和105.2%;竹腔施肥与土壤施肥间施肥效果虽然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靖安县开展了毛竹注射BNP溶液试验示范项目。调查2年绩效的数据显示:毛竹注射BNP溶液后竹林小年和竹林大年显效率依次为46.2%和73.3%。调查数据证明,BNP毛竹增产剂具有促进笋芽分化、提高毛竹林笋、竹产量的功效。2009年毛竹林出笋成竹呈现出双胞竹、叁胞竹、多胞竹的现象。毛竹林小年显效的林分均为水肥条件好的地段。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四村村、高池村,白沙镇南卓村、罗坪村开展毛竹林不同强度钩梢试验,5 a的试验结果表明:毛竹受害程度、新竹成竹数和新竹胸径在不同强度钩梢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现最佳的是D处理(留枝22盘),毛竹胸径10.1 cm,成竹数620株·hm~(-2),受害程度2%。毛竹适度钩梢具有明显的防灾减灾作用,同时还具有促进新竹成竹数和新竹胸径生长量增加,从而促进毛竹林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类型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福建省常见的7种土壤类型(红壤、黄红壤、黄壤、紫色土、红土、黄泥土、水稻土)对毛竹林出笋数、新竹成竹率和新竹胸径的影响。结果显示,毛竹林出笋数及新竹胸径在不同土壤类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新竹成竹率在不同土壤类型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认为,在毛竹造林时应优先选择退耕的农地,即耕作土壤黄泥土和红土。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竹腔施肥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龙岩市新罗区在BNP毛竹增产剂、毛竹林竹腔施肥技术和操作方法实践应用和推广中取得的成效。通过设立样地进行对照试验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竹腔施肥可提高竹林的产笋量、成竹率和新竹的径级;这一技术对竹林增产增效具有效果良好,认为其适于在新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林BNP竹腔施肥增效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竹标准样地,开展了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均产生极显著影响,对新竹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竹腔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单位面积出笋数、挖笋量、新竹株数、新竹胸径、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3%、51.9%、26.3%、21.2%、65.6%。  相似文献   

13.
配方施肥对毛竹林新竹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414"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N、P、K配方施肥对福建三明毛竹林新竹生长及竹林经济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N、P、K不同配方对新竹的成竹率、新竹胸径与新竹产量以及对竹林经济产出的影响差异显著。14个配方处理中,N2P3K2的新竹数最高,为对照的1.69倍;N2P2K2的新竹胸径和产量均为最大,分别为对照的1.09和1.91倍,且新竹叶片的N、P、K、Mg浓度最为均衡。该试验条件下,施尿素540 kg/hm2、硫酸钾135 kg/hm2、过磷酸钙450~675 kg/hm2,能较为有效地促进新竹生长与产量持续。各配方施肥对毛竹林的增产幅度为18.1%~192.4%,增产效益明显,N2P2K2的竹林产值最高,是对照的2.92倍,资金产出率(产投比)前3位为N2P2K2、N2P3K2和N2P2K3,分别是3.83,3.43和3.26,N素对新竹生长的影响最大,缺N素、P素试验的资金产出率低于无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4.
毛竹平衡施肥促丰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良的速生用材竹种和经济竹种.在毛竹林的经营中,为促使毛竹丰产、高产,需要追施肥料来补充养分.毛竹林施用的肥料有专用肥、复混肥、微肥和采用先进的方法,达到毛竹经营的长久效益,养分平衡和地力维持.土壤肥力状况是毛竹林合理施肥、集约经营的重要依据.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经营时期的毛竹林合理施肥,表现出毛竹林土壤养分动态变化.低产毛竹林的主要原冈是土壤20~40cm土层有效养分总储量低,而施肥能提高出笋数量,并使发笋期提早和延长,实践证明,氮磷钾合理配比施肥效果明显.平衡施肥能有效提高新竹眉径,使竹子明显增粗.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14棵自然生长在毛竹林中的散生杉木为中心,调查16 m范围内毛竹的胸径以及杉木的胸径、冠幅和杉竹间距。以立地为随机效应,建立毛竹胸径与竹杉间距及杉木胸径关系的线性混合模型;采用O函数结合不同零模型分析杉木对周围毛竹的竞争。结果表明:不论样地是否施肥,杉木显著减少4 m范围内立竹密度,但不影响4 m以外毛竹的分布。竹林内散生杉木对其附近新竹生发具有竞争抑制作用,且不因施肥而缓解。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林不同留养度数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作者对毛竹林不同留养度数(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竹林结构、竹材产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几点。 1.不同留养度数的毛竹林、其新竹数量、新竹胸径和竹材产量的差异是显著的。 2.不同留养度数的毛竹林对立竹的密度、匀度、径阶、叶面积指数等林分结构因子有显著影响。 3.a.留养四度的毛竹林,竹材产量最高,笋产量也高。b.留二度、三度的毛竹林,成竹率高、成竹数多。c.阴坡留养五度、六度的毛竹林可增大立竹粗度,提高竹材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N,P,K 3因素3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分析了不同N,P,K肥配施对福建省沙县毛竹林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施用量范围内的N,P,K肥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毛竹林新竹的生长,9个施肥处理与对照(未施肥)比较,各处理之间除新竹胸径差异不显著以外,新竹竹高、株数、产量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N3P1K3(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9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的新竹胸径生长达最大(10.8 cm),比对照增长14.9%;N3P3K2(尿素1 050 kg/hm~2,过磷酸钙1 3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的新竹竹高达最大,比对照增长11.3%;选择施肥后新竹产量作为评价施肥效应的综合指标,极差分析认为,施用均衡且适当的N肥(尿素750 kg/hm~2)、P肥(过磷酸钙900 kg/hm~2)、K肥(硫酸钾150 kg/hm~2),其新竹产量为25.8 t/hm~2,比对照增长79.2%,能为新竹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不同垦覆深度对毛竹林进行了垦覆抚育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垦覆深度抚育管理的竹林,出笋数、成竹数和新竹胸径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垦覆深度为25 cm和30 cm的毛竹林,其垦覆后第3年出笋数和成竹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垦覆深度的竹林;新竹胸径在不同垦覆深度的毛竹林中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BNP毛竹增产剂及竹腔施肥是江西省林科院研发的新成果。为探索该成果在我市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采取设观察样地的对比方法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出笋多、成竹率高、径级增大,特别是对低产毛竹林和新造竹林的作用十分明显。该项成果引进毛竹产区推广应用,其效果与传统施肥相比,省工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靖安太平洲毛竹林进行毛竹专用矿渣肥不同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毛竹新竹胸径、枝下高、成竹数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根据试验得出矿渣肥影响毛竹胸径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8 kg、株施;影响毛竹枝下高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影响毛竹成竹数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后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