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菜蛾抗药性发生严重,目前已经对多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该文主要对小菜蛾抗药性发生现状、抗性机制、杀虫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作物之一。然而,由于茶园长期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得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隐患,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带来了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昆虫性信息素作为上世纪60年代化学生态学的重要发现,因其具有高效、环保、专一性强等优点,受到各国科学家的肯定,被认为是生物合理农药。在过去的研究中,茶园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被相继鉴定和应用,如茶小卷叶蛾的性信息素防治已经成为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的典范。本文将从茶树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鉴定、性信息素微量成分的作用、性信息素手性异构、性信息素多态性、性信息素抗性、性信息素生物合成路径及调控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其他生态学功能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
韩宝瑜 《中国茶叶》2006,28(4):30-30
2006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假眼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捕器在浙江省松阳县茶区大面积示范应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性信息素是昆虫求偶和交配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化合物,自性信息素被发现之初,科学家们就考虑利用其高效的行为调控能力开发害虫防治技术.随着性信息素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性信息素的防治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农作物保护.茶树是一种高经济价值作物,茶叶是一种人们喜爱饮用的饮料,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茶树害虫具有高效、环保、专一性强等...  相似文献   

5.
长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小蠹属(Platypus)昆虫是危害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严重时可造成林木大面积枯死。聚集信息素可用来监测长小蠹的种群密度,进行大规模诱捕和中断交配行为。本文从长小蠹属昆虫的聚集行为,聚集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聚集信息素的化学组成以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β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β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几种植物气味挥发物对棉铃虫及其性信息素的影响,利用电生理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了甜瓜以外,植物挥发物均可刺激棉铃虫产生触角电位反应,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电位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试验所测植物挥发物对性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比例不同影响效果不同,部分组合提高性信息素的电位值,部分组合减弱性信息素的电位值,且苯乙醛的存在可能影响苯甲醛和水杨酸组合对性信息素的作用效果。以上结果将为下一步研究开发棉铃虫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苎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苎麻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受不同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苎麻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生理效应,具体表现为对苎麻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及协调作用.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途径以及化学调控在苎麻生长发育上的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9.
茶毛虫是我国茶区主要常发性害虫。本文通过在茶园开展茶毛虫性信息素试验示范,检测茶毛虫性信息素组合诱捕器对茶毛虫的防治成效,并比较不同厂家性信息素对茶毛虫的诱杀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安装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区域茶毛虫幼虫虫口数对比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中茶所茶毛虫性信息素比A厂家诱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茶树食叶害虫,严重时其幼虫可将整株茶树的叶片取食殆尽,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对我国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进行了鉴定,利用正己烷浸提法对求偶高峰期的茶蚕雌虫性信息素进行了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试了性信息素成分的电生理活性,并通过田间诱捕试验筛选出性信息素最佳剂量,最后利用性信息素对海南五指山地区的茶蚕种群进行了监测。GC-EAD结果显示,茶蚕性信息素提取物中只有1种成分可引起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该活性成分为顺11,顺14-十八碳醛(E11,E14-18Ald)。EAG测试和田间引诱试验验证了性信息素鉴定结果,田间诱捕数据显示不同剂量的性信息素在田间的引诱效果不同,当剂量为0.9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虫口监测结果表明,茶蚕性信息素是一种理想的虫口监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明确海南五指山地区5—10月共有两代茶蚕,成虫高峰期为6月17日和8月27日。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杀防治或虫口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信息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甜菜夜蛾信息化合物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信息化合物在未来防治甜菜夜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室内继代饲养技术及抗性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娟  肖铁光  张友军 《作物研究》2009,23(2):129-132
比较了甘蓝饲养笼法与甘蓝饲养箱法对饲养小菜蛾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甘蓝饲养笼法饲养的小菜蛾种群产卵量高,发育更整齐。同时,用CrylAc毒蛋白及Bt制剂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抗性选育,获得CrylAc毒蛋白抗性倍数为804.60和1329.00的两个小菜蛾高抗性种群及Bt制剂抗性倍数为74.47的一个小菜蛾中抗性种群。  相似文献   

13.
Larval survival and oviposition behavior of three genotypes of diamondback moth, Plutella xylostella L.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homozygous Cry1Ac-susceptibile, Cry1Ac-resistant, and their F1 hybrids), on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broccoli expressing different levels of Cry1Ac protein were evaluated in laboratory. These Bt broccoli lines were designated as relative low, medium, and high,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ry1Ac content. Untransformed brocccoli plants were used as control. Larval survival of diamondback moth on non-Bt leav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genotypes. The Cry1Ac-resistant larvae could survive on the low level of Bt broccoli plants, while Cry1Ac-susceptible and F1 larvae could not survive on them. The three genotypes of P. xylostella larvae could not survive on medium and high levels of Bt broccoli. In oviposition choice tes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eggs laid by the three P. xylostella genotypes among different Bt broccoli plants. The development of Cry1Ac-susceptible and Cry1Ac-resistant P. xylostella on intact Bt plants was also tested in greenhouse. All susceptible P. xylostella larvae died on all Bt plants, while resistant larvae could survive on broccoli, which expresses low Cry1Ac protei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greenhouse trial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laboratory tests.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high dose of Bt toxins in broccoli cultivars or germplasm lines is required for effective resistan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20种热带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20种热带植物提取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含羞草、腰果、菠萝蜜、油梨、人心果、飞机草6种提取物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其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均达40%以上;在选择性试验中,菠萝蜜、含羞草、腰果3种提取物有较好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低于0.4;在非选择性试验中,菠萝蜜、含羞草、人心果、腰果4种提取物有较好的产卵驱避作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低于0.02。  相似文献   

15.
玉米氮效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进军  黄瑞冬 《玉米科学》2005,13(1):089-092
玉米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决定了不同氮肥供应条件下氮素吸收能力的差异,选用氮高效品种可以在低氮条件下获得高产,减少氮肥的浪费.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氮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植株性状与氮效率的关系、氮效率的生理生化基础、氮效率的遗传改良等.对玉米氮效率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如何继续开展对玉米氮效率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are a rich source of novel and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The number of identified marine natural compounds has grown 20%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from 2009 to 2013.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 sample collec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have limi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search field. Nonetheless, new approaches, such as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organisms from extreme ocean environments, nanoscale NMR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for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re now available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 th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s in the field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which in our view will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new drug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高温对水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随着温室效应和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水稻遭遇高温热害的情况频繁发生,研究高温对水稻危害的机理与对策对稳定和促进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从光合特性、抗逆系统、脯氨酸、激素、多胺、蔗糖 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阐述了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胁迫的调控措施,并对未来深入开展水稻高温逆境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巴戟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海巴戟的主要营养和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前景;介绍我国引种栽培现状,并对推广中需重视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温和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和干旱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全面理解高温和干旱胁迫对评价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概述了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从光合作用、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其生理机制;提出减轻水稻高温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对未来深入开展水稻高温干旱逆境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甘蔗赤条病(Sugarcane red stripe disease)是甘蔗主要细菌性病害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对蔗糖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该病致病菌为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Aaa)。本文从甘蔗赤条病的分布与为害、传播与流行规律以及致病菌的生物学基本特征、基因组特性、分类地位、鉴定与检测、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内容做了综述,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措施和今后的研究重点内容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