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所以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应采取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2、防治疾病对  相似文献   

2.
<正> 1 饲料投喂。鲢、鳙鱼以池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草鱼、团头鲂以青饲料为食,鲫鱼以鳖、鱼的残饵等为食,并都辅以部分配合饲料,投喂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大致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为存塘吃食性鱼体重的3%~5%,青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草食性鱼体重的10%左右。鳖的饲料主要有螺蛳、鲜杂鱼以及配台饲料等,饲料投喂在食台上,每灭上午9时左右投  相似文献   

3.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主要因素是: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患红底板病的鳖底板红肿,脖子粗大,拒食懒动。患红脖子病的鳖脖子伸长不能缩回,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肿胀,重者口鼻出血,眼睛浑浊发白。针对以上越冬亲鳖死亡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尽量补充营养消耗,是控其死亡的关键。2.防治疾病。对新购亲鳖,下塘前按每立方米水体…  相似文献   

4.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若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  相似文献   

6.
鳖人工繁殖有关技术及影响鳖卵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鳖越冬成活率的研究表明,2a供试亲鳖8100只,产卵172229粒,受精率88.83%,孵化稚鳖141852只,孵化率为92.72%,其中利用自制亲鳖促性腺发育配合饲料投喂比天然饲料投喂的雌亲鳖产卵量提高23.32%;利用LRH-A对亲鳖进行人工催产的受精率为91.82%,比自然产卵受精率(85.13%)提高6.69%;保温越冬稚鳖4800只,成活率95.3%,比常温越冬成活率(81.75%)提高13.55%;平均饲养稚鳖229d,增重倍数为5.14,饲养幼鳖3400只,成活率97.01%,增重倍数为7.63。  相似文献   

7.
<正>健康养殖是根据中华鳖的生物学特性,模拟自然界中华鳖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投喂鲜活饵料为主,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生产出接近野生的、高品质的商品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达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养鳖场地的选择和设计建造1.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方便处建场,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5051~2001)要求。2.养鳖场应建有亲鳖池、成鳖池、孵化房、稚鳖池、幼鳖池和生活用房。亲鳖池、成鳖池要求是土池池底,土质以沙壤土为宜,淤泥厚  相似文献   

8.
4.亲龟的饲养管理 (1)饲料与投喂 亲龟的饲料有动物性饲料:蚯蚓、鱼、虾、螺蛳、河蚌、蜗牛、黄粉虫、蚕蛹及动物内脏等;植物性饲料:豆饼、米糠、麦麸、米饭、瓜皮、稻谷及植物性的嫩叶以及人工配合饲料.开春后至产卵前和产卵期间要投喂蛋白质高、维生素丰富、脂肪低的饲料,产卵后至入冬前要投喂蛋白质高、脂肪较高的饲料.乌龟投喂按"四定"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行山瑞鳖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为山瑞鳖繁育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2年4月29日,选购5~8冬龄、平均体重3.51 kg、成熟良好的山瑞鳖亲鳖9组共36只(雌雄比例3∶1),放养于1口面积为240 m2的池塘中,以淡水鱼为主、配合饲料为辅投喂,种植水葫芦遮荫和净化水质,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位稳定和水质清洁,收集鳖卵于室内进行人工孵化。[结果]至2013年9月25日,成活34只,培育成活率94.4%;亲鳖于2013年5月6日至6月29日产卵,共产卵52窝、818枚,受精615枚,孵化鳖苗503只,平均每只雌鳖年产卵30.3枚,受精率75.2%,孵化率81.8%。[结论]研究表明,山瑞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品种,活动、摄食温度范围为20~30℃,交配于水中进行,在岸上沙池产卵,产卵期5—6月,年产卵1~3次,每次产卵13~20枚,适宜孵化温度28~30℃,适宜孵化空气湿度82%~90%,在28~30℃的条件下孵化时长68~74 d,孵化积温约49 500℃·h。  相似文献   

10.
1.种植瓜菜.鳖也爱吃一点瓜果蔬菜,尤其爱食红薯.因此,可利用零星土地种植瓜、豆、菜、薯作为鳖的铺助饲料.瓜菜要清洗干净后切碎投喂,红薯应煮成半熟后切成寸条投喂.  相似文献   

11.
徐炎 《饲料博览》2000,(3):45-46
鳖是我国和亚洲诸国的美食补品 ,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 ,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我国养鳖业是从70年代逐步开展起来的。当时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是以鲜活饵料为主 (鲜鱼、虾等 ) ,进入80年代以来 ,由于人工温控技术的应用 ,鲜活饵料在数量和营养上都无法满足养鳖的需求 ,且投喂鲜活饵料易带进病原细菌和寄生虫等。为此我国在90年代研制出鳖用配合饲料 ,结束了用进口鳗料喂鳖的历史 ,国内也相继建立了一大批鳖用饲料生产企业 ,以满足养鳖业迅猛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质量管理差等原因 ,生产的鳖用饲料还存在严重不足 ,…  相似文献   

12.
1.稚鳖期鳖从出壳到当年底越冬为稚鳖期。这一阶段由于鳖体幼嫩,活动力不强,容易大批死亡,必须精心饲养。一般孵化后2~3天,当卵黄囊吸收完后,稚鳖开始摄食,就要进行人工投饵。起初可投喂水蚤、蚯蚓等,每天投喂量为鳖体重的10%左右。稍后即可投喂蛋黄、鱼肉、螺肉、猪肝等,每天投  相似文献   

13.
丰收 《新农村》2001,(12):16-16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温度降到16℃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  相似文献   

14.
王洋洋 《新农村》2008,(9):24-24
1.种植瓜菜 鳖爱吃瓜果蔬菜,尤其喜食红薯。因此可利用零星土地种植瓜、豆、菜、薯作为鳖的辅助饲料。瓜菜要清洗干净后切碎投喂,红薯应煮成半熟后切成寸条投喂。  相似文献   

15.
<正> 1 选择优良亲鳖并合理放养。选择优良亲鳖并合理放养是提高鳖卵孵化率的重要一环。通常选用5龄以上,体重在1~1.5kg以上性成熟的鳖作为亲鳖,亲鳖要求健壮、无伤,背部发亮光滑,行动敏捷,同时还应检查鳖是否有内伤,检查方法是将鳖腹部向上背朝下,如果是健康的鳖马上能翻过身来,迅速逃走,而内部受伤、体内有钓钩的鳖则翻不过来,也  相似文献   

16.
人工孵化鳖卵,如能把好以下三道关,可使鳖卵的孵化率达到90%以上,从而为养鳖提供充足的鳖苗。1.亲鳖选择关通常选用5龄以上、体重在1~1.5公斤、性成熟的鳖作为亲鳖。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敏捷,背部发亮光滑,无内伤。检查鳖有无内伤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17.
从稚鳖到成鳖的各个阶段中,其食性基本保持不变,喜食动物性饲料,各种动物内脏、鱼虾、蚯蚓、害虫、鱼粉、蝇蛆及瓜、菜、黄豆等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饵料都是鳖喜爱吃的食物。根据饲养实践发现鳖的饵料系数并不高,用废鱼投喂,一般消耗废鱼约6kg即可生产1kg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18.
从池塘条件、建防逃设施、设置晒背台和食台、清塘消毒、种草移螺、鳖种与鱼种投放、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控等方面总结了池塘生态仿野生鳖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一、甲鱼饲料的配制 按照甲鱼生成各阶段的营养指标,可配制成4种甲鱼所需要的配合饲料,即稚鳖阶段的配合饲料构成为:北洋鱼粉76%、专用酵母3%、α-淀粉17%,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幼鳖阶段的配合饲料组成为:北洋鱼粉74%、专用酵母4%、α-淀粉18%、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成鳖阶段的配合饲料组成为:北洋鱼粉69%、专用酵母6%、α-淀粉21%、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亲鳖阶段的配合饲料组成为:北洋鱼粉70%、专用酵母4%、α-粉22%、复合维生素1%、添加剂3%.  相似文献   

20.
进行佛罗里达鳖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观察生物学特性.结果证明,其生活习性与中国山瑞鳖基本一致,且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肉质好.亲鳖年产卵多、卵粒大,受精率高,繁殖力优于中国山瑞鳖.一般稚鳖经14个月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最大个体可达4kg,平均体重为1.5kg,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在我国市场开发潜力大,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