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遥感解译方法,取植被覆盖率小于等于10%的区域作为石漠化评估区,尔后进行野外实地验证,统计各区域石漠化的具体面积,对各区域岩石取样分析,得到岩溶石漠化分布规律,结合该规律分析石漠化的形成条件及发育程度,最后提出了石漠化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会泽县石漠化演变特征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会泽县岩溶区面积分布广泛,是云南省石漠化较严重的县之一,加剧的土地石漠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遥感数据表明,会泽县1987、1999、2011年土地石漠化面积分别为763.438、894.254、717.257 km2,各石漠化类型面积变化反映出石漠化总体呈先恶化后部分改善的趋势,而人类活动是引起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实地勘察中发现,石漠化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关岭组、二叠系阳新组、石炭系马平组和黄龙组、泥盆系宰格组、震旦-寒武系灯影组,岩性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基于上述成果,在会泽县开展石漠化监测和治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河州是云南省石漠化较严重的州市之一,全州岩溶面积分布广泛,石漠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查统计和遥感数据显示,红河州8个试点县市2005、2011、2016年土地石漠化面积分别为3 267.49、2 438.69、2 345.06 km~2,石漠化总体呈逆向演变趋势,岩溶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其中:2005—2011年石漠化面积显著减小,石漠化逆向演变特别明显;2011—2016年石漠化面积减少不明显,其中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土地显著减少,轻度和中度石漠化土地却有所增加。特殊的生态环境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是影响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的主要因素,石漠化主要分布于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类地层出露区,岩性以灰岩、白云岩和灰岩与白云岩组合为主。自2008年开始,红河州主要石漠化分布的县市先后实施了国家第一期和第二期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治理是全区石漠化得以遏制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云南红河州继续推进国家第二期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广西喀斯特石漠化演变特征,选择2000,2004,2008,2012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根据石漠化与植被覆盖度的对应关系,反演了研究区不同时相的石漠化信息,分析了石漠化总体演变特征、演变轨迹,并探讨了石漠化演变与环境背景因素、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石漠化治理政策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研究区石漠化面积总体呈先迅速减少后又略有回升的趋势,石漠化改善与恶化并存,石漠化演变动态度最快的为轻度石漠化,动态度为3.73%;2)13a间,石漠化演变轨迹为改善型的面积占喀斯特总面积的11.60%,反复型的占9.54%,恶化型的占3.69%,4个研究时段均为石漠化的面积仅占1.59%,改善面积大于恶化面积;3)石漠化演变过程受环境背景因素、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石漠化治理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 2 0 0 0年TM影像资料及典型地区TM 7个波段数据 ,在ARCVIEW和ENVI平台上进行解译 ,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及图件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贵州喀斯特山区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7 5 % ,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2 0 4%。从分布上看 ,石漠化土地更多地分布在纯碳酸盐岩为主的贵州西部、西南部  相似文献   

6.
针对石漠化综合治理信息管理滞后、成果共享困难等,基于Arc GIS Engine、Microsoft Visual Studio和Dreamweaver开发环境,采用C/S与B/S混合结构体系构建石漠化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功能、数据组织等。C/S桌面应用系统以Com GIS技术进行组建,实现数据的查询、分析与统计等。基于Internet的Web GIS应用系统通过Arc GIS Server技术实现石漠化综合治理数据及成果信息的共享与发布,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3S技术在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石灌化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应用2000年TM影像资料及典型地区TM7个波段数据,在ARCVIEW和ENVI平台上进行解译,并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及图件,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山区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5%,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0.4%,从分布上看,石漠化土地更多地分布在纯碳酸盐岩为主的贵州西部、西南部。  相似文献   

8.
陕南土壤侵蚀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历史文献和遥感技术及实地考察资料,对陕南地区的土壤侵蚀特征,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了系统分析研究,并针对影响土壤侵蚀发展趋势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陕南石质山地土壤侵蚀综合整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SPOT影像(2.5m分辨率),利用3S技术勘察研究了贵州省毕节市石桥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石漠化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部分耕地、灌木林地、疏林地、荒草地发生了石漠化(轻度及以上),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无石漠化分布。根据流域上、中、下游段生境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别对发生石漠化的各类土地采取生物与工程措施治理,以坡耕地林—草、林—粮、粮—草间作及轮作复合经营作为高人口压力下生态建设的突破口,以水资源提取—高位水池—管网调度利用为核心,建立了城郊型混农林草牧(禽)业模式,初步形成引领小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生态产业。流域内水土流失与石漠化趋势得到遏制,流域土壤流失量减少了32%,人均收入增加了532元,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13年灵宝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资料,从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等方面阐述了灵宝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归纳了灵宝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空间上沿河流、沟谷呈条带状分布,受地形地貌控制,在低山区灾害发育密集,在乡镇人类活动强烈地区较发育;在时间上呈现出在雨季集中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区域蒸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蒸散测量方法,区域蒸散研究理论基础,模型方法及参数获取,GIS、GPS时空扩展等多个方面对区域蒸散研究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存在的蒸散计算模型、遥感反演模型参数精度及时间空间尺度转换等若干问题。指出以良好的物理基础为背景、以模拟SPAC中能量、物质交换过程并利用遥感技术确定地表关键参数来建立的区域蒸散数值模型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方法上与3S技术紧密结合、多源数据(不同分辨率、不同时序卫星资料及数字高程模型等)结合可以减少模型中的非遥感参数,提高参数的反演精度和时空尺度转换精度,也将对区域蒸散的空间不均匀性问题解决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热带林业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着利用3S技术创建的数字林业综合信息系统体系,主要是以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灾害监测、林地的变化监测以及森林的资源管理等的功能研究为出发点,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建立一套基于GIS为平台的林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热带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水土流失现状分布复核调查是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基础,为了编制符合实际水土保持工作需要的规划,需要对当地的水土保持现状、特点、成因进行详细的调查,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水土保持区划、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治理区、易发区及有针对性地安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吸取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浙江省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成功经验,充分应用3S技术,以小流域为基本调查单元,对安吉县水土流失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摸清了安吉县水土流失现状分布、水土流失成因,为下一步的规划编制垫定翔实的数据支撑及现场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现象不但对生态环境,而且对农业气象要素的分布都产生影响。应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在分辨率为20km×20km条件下,通过石漠化(2000年)和非石漠化2组模拟数值实验,检验了石漠化对农业气象要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漠化引起了该地区农业气象要素空间分布变化。(1)石漠化区域及周边大部分地区的月降水量减少了20~80mm,小部分地区增加,降水的变率加大;(2)部分地区的地面温度上升。在不同的季节,上升的幅度不同,其中春、秋两季的温度增加较为明显,为0.2~2.0℃;(3)在非汛期,石漠化区域地面相对湿度下降2%~8%,但在雨季,石漠化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不明显;(4)石漠化区域的总蒸散量略有下降。在夏季,石漠化使该区域的地面蒸发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貌环境下喀斯特石漠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明不同地貌环境条件下喀斯特石漠化分布的土地利用类型异同特征,利用2008年SPOT影像数据(2.5m分辨率),在3S技术支持下,定量研究了喀斯特盆地、山地和峡谷3类环境石漠化分布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果表明:(1)旱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荒草地和裸岩地可能发生石漠化。其中:灌木林地最严重,为中度石漠化;疏林地、天然草地和荒草地可能发生强度及以下石漠化;旱地可发生各等级石漠化,裸岩地100%为强度及以上石漠化。(2)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石漠化发生率及强度存在差异。(3)总体上,高原峡谷环境石漠化发生率最高,等级最强,盆地次之,山地最小。(4)峡谷环境和盆地环境石漠化演变主要表现在强度升高上,喀斯特山地环境石漠化发生面积及强度都可能加大。  相似文献   

16.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GIS、GPS、R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许多应用工程或应用项目需要综合利用这三大技术的特长 ,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对地观测、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能力。为实现真正的 3S集成技术 ,需要研究和解决 3S集成系统的实时空间定位、一体化数据管理、语义和非语义信息的自动提取等问题。应用 3S技术比手工操作成本要低3 0 %~ 70 % ,甚至更低 ;工作效率能够提高 3 0 %以上 ,对于复杂的项目可能会提高几倍。  相似文献   

17.
基于"3S"技术建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特点,对水土保持信息进行分类,确定信息采集标准,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采集、预处理,建立数据库;按照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为4个核心功能模块、8个基础应用模块、6个专业应用子系统模块.系统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特点 ,对水土保持信息进行分类 ,确定信息采集标准 ,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 ,进行信息采集、预处理 ,建立数据库 ;按照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求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为 4个核心功能模块、8个基础应用模块、6个专业应用子系统模块。系统建成后 ,将大大提高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3S技术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深圳市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W/D三层体系结构,实现GIS和MIS的紧密结合,克服了C/S结构的客户端维护量大的弱点,发挥B/W/D结构良好的数据交互能力和便于集中控制、维护简单的优点,充分利用了GIS优越的空间分析、直观的信息表达功能和MIS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功能。系统通过对水土保持工作必需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检索,利用地图、文字、表格、影像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表达。通过开发的水土流失估算模型,可对将要进行开发的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估算,同时可以载入遥感影像图,为水土流失状况的对比、分析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效果,也可利用GPS接口转入GPS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地块数据自动、批量录入、更新,实现系统专题图等数据的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3S技术的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干旱灾害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旱灾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计量可以为科学减灾、防灾及救灾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本文概述了干旱灾害损失的复杂性以及利用 3S技术进行监测、建立损失评估模型和进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今后干旱灾害损失模型的建立应向着定量化、程序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以期为防灾、减灾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