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城市河道治理中,是河道整治的发展趋势,北票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但城市上下游河段均未系统治理,防洪体系尚不完善,部分河段仍存在堤防不达标或无堤防段等防洪隐患,威胁着沿岸居民及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早期城市河道治理主要考虑其疏浚功能,将其作为“泄洪渠”实行渠道化、简单硬化整治,破坏了河流净化功能和原有生态平衡,导致内河水质污染、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考虑用地条件和投资成本等因素,结合北票市城市河道既有治理措施以及“城水和谐”理念提出顺应自然、山水相依、生态净化、城水相融等适用于当地的生态治理措施,可为构建环境宜居、城水相融的生态河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河道建设不仅重视以优美的河道吸引两岸居民和游客停留、游览,也使空间实现多向使用,特别是在建设方面开始关注景观效果提升、生态环境修复。为提升河道生态服务功能,我国河道建设越来越注重打造以游憩、健身锻炼、亲水为目标,实现一段一景,并将景观节点串联,进而营造“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探松”的景观河道,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游人前来,提高河道空间层面的有效利用率,使河道的生态效益得以发挥。随着北京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愈发重视。这就需要摸索出一条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道路,而景观生态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凉水河硬质护坡绿化工程为依托,对河道硬质护坡绿化和生态治理进行思考,为景观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凉水河景观生态河道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传统城市河流与城市周边用地之间缺少河漫滩作为过渡,河道多被束缚在堤防之内,这种堤防不允许周期性洪泛跃堤的单一结构往往令城市河流进入快排模式,河流只是消化洪水的通道。而在非洪泛期,这种快排通道式的河道也随之失去了应有的生态功能。以平顶山湛河支流香山沟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设计为例,提出了在城市近郊恢复河流生态栖息地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通过宏观层次上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中观层次上对河流物理结构的修复,微观层次上具体栖息地设施的构建,阐述了河漫滩生态修复是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完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自然河道植物群落构建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碎高  王帅  韩玉玲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108-111,147
分析了河流作为重要地理要素和生态廊道在区域景观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以及河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阐述了河道植物通过边缘效应、廊道效应和干扰效应可以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10多个试点河段两年多的试验研究,提出河道建设要为植物措施创造条件,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恢复健康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认为河道生物多样性还需要考虑河流形态多样性,加强定位系统观测和注重研究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相似文献   

5.
石笼网具有透水性好、柔韧性好、耐腐蚀、整体性好、景观效果好、施工简单等优点,近年在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滦平县伊逊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石笼网在河道拦水坝建设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石笼网拦水坝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得知石笼网拦水坝可有效拦截河道上游泥沙、增加生物多样性、改善河流水质、提升河道景观,适...  相似文献   

6.
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治理工程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河堤、控制河流污染、创建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国际上城市河流治理发展的总趋势。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对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进行综合评价。此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保障防洪安全,还可以综合开发利用河道资源,提高市区的绿化水平,营造水域景观,美化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优化投资环境,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创造适宜河溪生物栖息环境是河溪生态恢复的主要目标之一。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指出人工化的河溪或平缓顺直的、激流的河溪通常不能为河溪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构建河道内生物栖息地的措施出发,论述了创造深潭-浅滩结构、改变河床底质以及一些直接提供生物栖息环境等生态河溪建筑物的特点、作用、功能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在中国开展创造河溪生物栖息环境生态工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河道的生态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城市河道生态防护型式,提出了充砂管袋生态护坡和生态鱼巢构件护岸两种新型城市河道生态防护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依据流域地形特征、河道主导功能、河流流经地区、河道水位变动情况来选择生态植物的原则。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河道生态防护实践。  相似文献   

9.
生态河流构建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河流整治技术,如裁弯取直、疏开挖河道、浆砌石或混凝土加固河岸、高筑河堤等,忽略了河流的生态特性,结果导致河流水文发生改变,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创伤。分析了河流治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提出生态河流的概念,并探讨了生态河流的基本特征和构建原理,然后分别从河道景观设计、河道平面形态设计、河道断面设计和岸堤设计几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河流构建的技术体系。最后,以镇江古运河生态岸堤构建为例,介绍了生态岸堤构建的实施办法,旨在探讨河流的生态治理的方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与影响驱动因子,为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湟水河流域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指数法构建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耦合ArcGIS 10.6,Fragstats 4.2,GeoDa 1.20讨论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驱动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结果] ①草地和耕地是湟水河流域的优势地类,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之间,城市扩张是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2000—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先增后减小,生态服务价值与景观生态风险表现出负相关性。③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高程是导致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分异的主导因子,因子交互作用对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有增强效应。④景观生态风险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海拔梯度效应。可根据海拔梯度将湟水河流域划分为重点管控区、严格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结论] 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是湟水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生态风险空间管控区应采取差异化调控措施,土地利用优化管理与用途管制在生态风险调控中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保证防洪和尽量不影响现有土地利用和水工设施的前提下,设计一系列措施将洪水重新引入泛滥平原,促进泛滥平原蓄集洪水,使得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方法]结合当前的河流整治工作,通过影像分析、实地调查等方法,依据生态学的理论进行生态蓄洪设计研究。[结果]以山西省宁武县恢河的一个泛滥平原为例,提出泛滥平原分洪网的生态蓄洪设计,具体包括浅滩深潭序列渠、池塘链分洪渠、分洪出入口等措施,将河道中的洪水引入泛滥平原并蓄集下来,尽可能地恢复泛滥平原的蓄水功能,调节河流流量、消洪减灾。[结论]泛滥平原分洪网设计符合河流生态系统自然规律,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小型河流泛滥平原的生态效益,重视发挥小型河流的生态蓄水功能,恢复健康的河流和流域。  相似文献   

12.
济南绿地生态网络体系的规划布局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规划布局及构建, 是城市基本生态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景观格局模式, 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途径和内容。本研究运用城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对济南市绿地生态网络体系进行了规划布局与构建: 采用以核心公园为中心、放射状园林绿带为轴线、市级公园为结点、环城绿带为结合部的多绿心、环网状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 形成“一心、三环、六带、七廊、七区、多楔、多点”的绿地生态网络体系格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河流生态用水特征,选择河道未渠化率、污水处理率、植被覆盖率、透水表面率和河道疏浚频率5个指标,采用模糊物元法评价分析朝阳市2011—2021年城市河流生态用水效率。结果表明,经过近10 a整治朝阳市生态水系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加大河道生态景观、污水处理、绿化等投入,研究成果为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及其用水效率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为城市河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护坡安全性、生态环境性、景观适宜性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结果]合肥市四里河、南淝河和十五里河3种生态护坡综合评价值分别为:多孔生态砖护坡1.57,生态混凝土护坡-2.39,生态砌块直立挡墙为0.82,多孔生态砖护坡评价结果较好。影响生态护坡综合评价的主要因素有结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水环境修复、亲水性和公众认可度;评价结果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一致。[结论]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易于确定影响生态护坡的主要因素,可作为城市河道生态护坡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港河道是湖北省梁子湖水系众多湖泊的唯一入江口.为着力保护和修复长港流域生态环境,鄂州市从2008年开始对长港进行河道整治和生态修复,采取污染源削减工程控制污染源入河,堤基加固、加筋格宾挡墙等工程整治险工险段,岸坡整治、水工建筑物改造等工程改善河道功能,并采用水生植物恢复、湿地构建、岸线绿化、生态护坡等手段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河道防洪安全,逐步实现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黄杖子河作为北票市城区内重要河流,也是辽西地区城市河流的典型,其河道的整治关系着北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规划布局的实施。因此,以黄杖子河为例,对辽西地区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河道治理的必要性,并拟定具体的河道整治规划方案。针对河道整治规划内容对生态护坡工程、河道悬浮物沉淀池处理和溢流坝改造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卫河重新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以卫河历史资料和现场调研资料、卫星图像为依据,利用生态工程方法和景观规划方法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将植被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卫河作为新乡的“母亲河”,对新乡市城市健康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卫河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建,使其成为新乡市的“蓝带”和“绿带”,除了提供生态保护功能外,也成为优质的城市户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8.
河流不仅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提供了与之相当的运力和安全防护,并能够容纳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对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内蒙古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富集,其河道景观建设既要考虑效果,更要考虑实用性。从三种不同的景观构建模式出发,以保护黄河生态为核心、提升黄河景观质量为目的,探讨了内蒙古沿黄地区景观构建的成功经验,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分析城市河道污染、淤积及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河道整治在截污纳污、水资源调度、生态性堤岸建设、复式亲水生态与防洪河道断面及滨水景观建设等方面的思想、目标及发展方向,并从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进展方面,论证城市河道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指出城市河道整治应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出发,对现有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从而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生态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河道治理工程不仅要满足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还要具有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深圳市在大沙河上游段河岸综合治理中的生态治河理念是:摒弃以往的浆砌石或混凝土固岸、裁弯取直、疏挖河道等措施,采用了生态石笼护岸,这种护岸形式不仅贴近自然、结构稳定,而且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在两岸景观设计中兼顾河流的形态、空间和沿线人文历史等因素,分区、分段设计景观,选用绿化植物,布设景观小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