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了了解云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病情况,为猪场制定合理的防控规程提供依据,2011~2014年对部分地区养猪场共784份组织样品进行了CSFV RT-PCR病原检测。结果显示:2011、2012、2013、2014年的阳性率分别为18.01%、11.32%、16.76%、8.41%,阳性率2012年比2011年有所降低,2013年升高,2014年降低;每年春季阳性率最高,夏季其次,秋季最低;多个地区均有发病,阳性率在9.18%~36.36%之间,玉溪市、保山市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1.65%、36.36%,昆明市阳性率最低仅为9.18%,各地区平均阳性率为13.14%。说明该病已对云南省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不同时间和地区感染情况不同,养殖场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运用RT-PCR与PCR方法对四川某规模化发病猪场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圆环2型病原检测,同时运用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该场不同日龄猪群蓝耳病,猪瘟抗体。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2型,猪瘟阳性率分别为33.3%(12/36),50%(15/30),0(0/8),而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与猪瘟抗体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率分别为81.8%,79.4%。值得注意的是,在31-50日龄阶段猪群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2型阳性率,蓝耳病抗体阳性率与猪瘟抗体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率分别为88.9%,83.3%,88.2%,52.6%。结果表明,该猪场主要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与圆环2型混合感染,而高致病性蓝耳病与圆环2型在猪场的存在对猪群猪瘟免疫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五年湖南省部分地区猪场主要病毒性疫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5年湖南省部分地区猪场送检的临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猪群病毒性疫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包括猪瘟(CSFV)、猪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V)、猪伪狂犬(PRV)、猪口蹄疫(FMDV)、流行性腹泻(PEDV)、以及各种混合感染。结果显示近5年猪群感染PRV和PEDV的比例最高,病原阳性率分别为33.7%和34.2%;其次是HP-PRRSV,病原阳性率为33.0%;CSFV和FMDV的感染比例非常低,病原阳性率分别为0.04%和0.7%,甚至在2017年均未检测出阳性。HP-PR R SV和PR V阳性率在2014年到2017年逐年降低,但病原阳性率仍旧很高;PEDV感染率在2014年~2016年一直居高不下,2017年有所降低。根据各猪场监测情况,适时进行疫病净化,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从源头控制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市部分猪场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免疫情况,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笔者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应用间接ELISA法对该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收集的600份血清样品进行高致病性PRRS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平顶山市部分猪场PRRSV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84.3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群血清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为61.67%~98.33%,中小型规模化猪场阳性率较低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分别为70.0%和91.5%。调查结果说明平顶山市部分猪场PR R S免疫情况较好,可有效防控PR R S的发生,但仍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防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科学评估疫苗使用后免疫效果及存在问题,2010年至2013年,对常德某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前后的生猪生产及免疫效果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该县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率较2009年下降了99.9%,规模猪场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下降12.6%,窝平产仔数增加2.42头,仔猪成活率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6.
张建明 《养猪》2020,(2):105-106
研究旨在了解酒泉市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控与净化提供数据参考,于2018年3—10月应用ELISA法对该市部分地区16个猪场共742份血清样品进行PRVgE蛋白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该地区伪狂犬病野毒场阳性率为43.75%(7/16),129份样品检测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7.39%;其中散养场较规模化猪场阳性率高,分别为25.29%和10.55%;不同类别猪群阳性率存在差异,以保育猪最高(21.81%),种公猪最低(9.38%)。结果表明,酒泉市猪伪狂犬病野毒在部分猪场流行情况较严重,相应猪场负责人需提高对该病防控的警惕性,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云南近3年来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状况,以便更好地控制该病的发生,2013-2015年在云南省部分发病猪场共收集387份猪组织样品,应用PCR方法进行PCV2抗原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猪组织样品中抗原阳性总数为91份,总阳性率为22.64%;2013、2014和2015年送检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7.65%、28.67%和21.59%,参与的混合感染类型越发复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安徽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抗体阻断ELISA、荧光RT-PCR方法检测了24个猪场的588份血清样本和28个场点的790份组织样品。[结果]高致病性蓝耳病个体抗体免疫合格率为78.1%,群体免疫合格率为75.0%;中型猪场的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7.1%、小型猪场为63.9%。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为28.7%,群体阳性率为75.0%;中型猪场、小型猪场和生猪屠宰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1.7%、19.5%和6%。[结论]2015年安徽省规模猪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抗体免疫合格率较高,但存在带毒现象,建议加强疫病的免疫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养猪过程中备受关注的一类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疾病,又称高热病、猪蓝耳病。此病由PRRSV(猪蓝耳病病毒)引起,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80%~ 90%甚至更高,若防控措施不当或不及时,极易引起大范围暴发,造成大量生猪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我国猪蓝耳病防治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7年国家已正式取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措施),但是由于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再加上一些猪场养殖理念或饲养管理措施跟不上,在一些地区仍时有病例暴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禄丰地区部分猪群中蓝耳病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情况,为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用ELISA方法对云南禄丰部分规模猪场进行了猪蓝耳病血清抗体的检测,共检测8个规模化猪场的150份血清。结果显示:8个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3.30%,90.00%,82.76%,83.33%,14.70%,9.10%和3.70%;蓝耳病抗体平均值分别是0.117,1.395,1.115,0.036,0.075,0.603,1.286和0.758,离散度分别是0.164,0.566,0.527,0.071,0.061,0.691,0.548,0.577。结果表明不同猪场的猪蓝耳病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调查表明:云南禄丰地区大部分规模猪场的猪群蓝耳病免疫效果合格,同时也存在小部分猪群蓝耳病免疫效果欠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新乡市部分猪场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免疫情况,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笔者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应用间接ELISA法对该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收集的600份血清样品进行高致病性PRRS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新乡市部分猪场PRRSV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84.3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群血清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为61.67%~98.33%,中小型规模化猪场阳性率较低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分别为70.0%和91.5%。调查结果说明新乡市部分猪场PRRS免疫情况较好,可有效防控PRRS的发生,但仍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2.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市部分猪场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免疫情况,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借鉴。笔者于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应用间接ELISA法对该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收集的600份血清样品进行高致病性PRRS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平顶山市部分猪场PRRSV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84.33%;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群血清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为61.67%~98.33%;中小型规模化猪场阳性率较低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分别为70.0%和91.5%。调查结果说明平顶山市部分猪场PRRS免疫情况较好,可有效防控PRRS的发生,但仍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3.
调查表明,2007~2010年间,甘肃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发病猪群表现为高发病率(4年平均为80.14%)、高病死率(4年平均为44.44%),全省14个市州有10个市州发生疫情。2007~20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率为0.63%,病原学监测阳性猪分布在13个市州。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监测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趋势,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免疫情况介绍 2007年6月中旬,我县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采取了以紧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们先后调入20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疫区、受威胁区、交通干线、重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免疫效果反映不尽相同.有部分猪场免疫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如岘山乡彭家村某猪场,存栏猪50头,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无一头猪发病;有部分猪场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西渡镇联胜村某猪场,存栏120头,接种后发病死亡90头;还有的猪场连续用普通蓝耳病疫苗、自家苗、高致病笥猪蓝耳病疫苗进行了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仍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台源镇某规模猪场,免疫接种三次后,仍发生了严重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发生后往往引起严重的继发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疫苗生产又相对滞后.对该病的防治主要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其内容包括日常防控、高危季节防控和发病猪场控制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性猪蓝耳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该病主要以猪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该病来势猛,传播快,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散养户和小型猪场多发,往往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通过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的阐述,提出了防控该病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三明市某大型猪场进行猪瘟、普通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疫病在猪场的流行情况,为猪场这几种疫病的防控和净化奠定基础。本次调查分别检测45份后备母猪血清、92份生产母猪血清、13份生产公猪血清,共计150份血清,150份扁桃体样品。通过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猪瘟、普通蓝耳病、伪狂犬病gE和伪狂犬病gB。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结果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8%和5.3%。一个月后对病原学检测阳性猪采样复查,结果猪瘟阳性率4.6%,高致病性蓝耳病阳性率2.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93.3%,普通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96%,伪狂犬病gB免疫抗体合格率100%,伪狂犬病gE感染抗体2%。生产母猪胎次越多,猪瘟和普通蓝耳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如不搞好预防,会给养猪业造成很大危害,搞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事关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随着该病的不断流行和传播,养殖户免疫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但因各种原因而致免疫失败,猪群未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1发病情况某市某区规模化猪场于2010年3月26日,给猪场内92头42日龄左右猪群注射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次日,其中,54头免疫猪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严重者张口喘气,厌食,体温在39.5℃~41.5℃之间。畜主误认为是注射高致病性蓝病疫苗所致,遂注射肾上腺素,未见好转;病猪群逐渐消瘦,眼结膜苍白,部分病猪皮肤上有出血坏死点发炎,先后共死亡25头。发病率高达58.7%,死亡率达27.17%。至2010年5月份,猪场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