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地不容提取物及其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及其化合物对梨褐斑病菌、梨黑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对上述4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0 g/L时,72 h的抑菌率分别为100%、91.96%、84.76%和100%;在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分离出的7个化合物中,l-罗默碱对4种病菌均有很高的抑菌活性,质量浓度为1 g/L时,72 h的抑菌率分别为100%、100%、85.04%和100%。紫堇定对梨黑斑病菌抑菌活性高,72 h抑菌率为100%,对梨褐斑病菌和柑橘疮痂病菌也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而对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低。广西地不容块根提取物对梨褐斑病菌、梨黑斑病菌、柑橘疮痂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EC50分别为1.252 5、2.379 3、1.758 2、1.510 0 g/L,l-罗默碱的EC50分别为0.147 3、0.167 1、0.3464、0.118 2 g/L。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油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9种植物的70种提取物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活性较好的提取物,并通过浓度梯度试验测定其抑菌毒力。结果表明,在提取物浓度为1 mg/mL时,臭灵丹石油醚萃取物和益母草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油茶炭疽菌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4.48%和50.75%,经毒力测定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7013和0.6246 mg/mL。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臭灵丹、益母草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梅叶抑菌活性成分初步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对杨梅叶甲醇提取物进行了萃取,得不同萃取相。测定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水稻立枯丝核Rhizoctonia solani、小麦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等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的抑菌活性较好。对乙酸乙酯相进一步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鉴定其分别为已知化合物山楂酸( 1 )、3-O-反-对-香豆酰基马斯里酸( 2 )、3-O-没食子酰二氢杨梅素( 3 )、斛皮素-7-O-鼠李糖甙( 4 )、杨梅素3-O-鼠李糖甙( 5 )、杨梅素-3-O-鼠李糖(3-O-没食子酰)甙( 6 )和杨梅素-3-O-鼠李糖(2-O-没食子酰)甙( 7 )。孢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 3~6 对番茄灰霉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在3.44~4.59 mg/L和8.85~11.6 mg/L之间。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3种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 筛选出优秀的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药提取物组合?用不同溶剂对川芎?干姜?穿心莲3种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讨3种中药提取物及其组合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采用Gowing法对提取物组合协同增效作用进行判断; 采用GC-MS?HPLC?UV对3种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和含量测定, 分析抑菌机理?结果表明, 在1∶1(m∶m)配比下, 川芎+干姜提取物在100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cumerinum表现为增效作用, 且抑菌率均大于80%; 川芎+穿心莲提取物在100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抑菌率均大于88%; 干姜+穿心莲提取物在500 mg/L时对水稻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抑菌率均大于88%; 通过GC-MS鉴定出川芎提取物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内酯类, 总含量达90%以上, 干姜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类, 总含量达70%以上, 利用HPLC测得穿心莲主要抑菌成分穿心莲内酯含量为2.67%,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川芎主要抑菌成分酚酸类含量为9.15%, 穿心莲主要抑菌成分黄酮含量为4.85%?抑菌机理分析得出, 川芎酚酸类成分和穿心莲部分黄酮类成分具有亲水性, 可打开细胞壁通道, 使川芎内酯类?干姜倍半萜类和穿心莲内酯黄酮类等亲脂性成分顺利通过细胞壁, 利用亲脂性破坏细胞膜, 阻碍细胞生长, 从而达到协同抑菌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牛耳枫果实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牛耳枫Daphniphyllum calycinum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等分离技术,从牛耳枫果实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化合物,并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3种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种,对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解析,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醛(2)、5,7-二羟基色原酮(3)、对羟基苯甲酸(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5,7,4'-三羟基-3'-甲基黄酮(6)、山奈酚(7)、 β-胡萝卜苷(8)、木犀草素(9)和3,4-二羟基苯甲酸(10)。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下,化合物3、6、7和10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8.1%、74.3%、85.0%和79.5%;化合物6和7对番茄白绢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2%和72.5%;化合物6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54.5%。化合物1~7和9~10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7.
筛选和评价植物资源的抑菌活性是植物源农药研发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46科87种药用植物为试验材料, 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为靶标菌,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初步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测定了活性较高的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毒力和抑菌谱, 以期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结果显示, 在2 mg/mL浓度下, 厚朴Houpoea officinalis和麻叶蟛蜞菊Indocypraea montana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95.80%和78.31%; 厚朴?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和乌药Lindera aggregata提取物对禾谷镰孢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抑菌率分别为78.75%?66.52%和60.42%?进一步的毒力测定显示, 处理96 h后, 厚朴和麻叶蟛蜞菊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的EC50分别为0.10 mg/mL和1.57 mg/mL; 厚朴?乌药和麦冬提取物对禾谷镰孢的EC50分别为0.45?1.54 mg/mL和4.07 mg/mL?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 厚朴?麻叶蟛蜞菊?乌药及麦冬提取物对异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野生型)的抑菌率以及厚朴提取物对异旋孢腔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抑菌率均达到90%以上; 厚朴?乌药和麻叶蟛蜞菊对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抑菌率在60%以上?由此可见, 厚朴和麻叶蟛蜞菊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突变体的抑菌活性较好; 厚朴?乌药和麦冬提取物对禾谷镰孢的抑菌活性较好, 且上述植物均具有较广的抑菌谱, 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盆栽法,测定8种植物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香樟叶、黄杨和刺槐提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粗提物干质量浓度为40 mg/m L时,对白粉菌抑菌效果依次为57.68%,38.67%,42.39%;香樟叶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的室内预防和治疗作用的EC50分别为10.39 mg/m L和30.43 mg/m L,其预防效果显著优于治疗效果;测定香樟叶4种萃取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发现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8.71 mg/m L。说明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石油醚相中。 相似文献
9.
除虫菊内生真菌Y2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从除虫菊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抑菌活性系统筛选的基础上,对其中活性较高的Y2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和活性物质的分离。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镰孢属真菌Fusarium sp.,其发酵液粗提物高抑菌活性馏分集中在丙酮、乙酸乙酯等中等极性馏分段。Y2菌株发酵液10倍稀释液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6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80.41% ~93.26%之间,其5倍稀释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80%。活体生测结果表明,该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和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大于50%,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室内测试了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葱菌核菌、番茄早疫菌、菜豆根腐菌、辣椒枯萎菌、黄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等6种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质量浓度1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葱菌核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1%以上;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番茄早疫菌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葱菌核菌的抑制率达81.61%。试验表明,随着苦参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对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7.04%以上。 相似文献
11.
Quan Gao Yanhong Shi Min Liao Jinjing Xiao Xiuxia Li Lijun Zhou Chengwu Liu Peng Liu Haiqun Cao 《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19,75(12):3167-3174
12.
为明确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对玉米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联用技术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手段鉴定侵染样品中的差异组分,并对差异组分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侵染后,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共有34种组分发生差异表达,主要包括有机杂环化合物、苯类和有机氧化合物等,其中尼氟酸、咖啡酸乙酯、4-甲基-3-硝基苯甲酸和乙酸香兰素酯这4种组分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以尼氟酸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00 μg/mL时其对禾谷镰刀菌产孢量和3 h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6.0%和87.0%。此外,乙酸香兰素酯能使禾谷镰刀菌菌丝产生大量活性氧;而尼氟酸和4-甲基-3-硝基苯甲酸不仅诱导禾谷镰刀菌孢子产生大量活性氧,还引起菌丝和孢子的细胞坏死。表明筛选出的这4种抑菌组分可作为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3.
2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为供试菌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抑菌作用最好,抑制率分别为59.30%、48.29%和45.54%。同时,这3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抑菌活性均显著高于石油醚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在室内毒力测定中,花椒、黄柏和木香的乙醇提取物对供试菌株的EC_(50)分别为3.74,13.98和17.02 mg/mL。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大葱水提物对辣椒疫病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以及GC-MS联用测定发现,大葱茎叶与根水提物均对辣椒疫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含300 mg/mL根水提物的平板上培养2 d,辣椒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81.5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抑制作用减弱,5 d后,200 mg/mL根和茎叶水提物对病菌的抑制率仅为34.18%和25.62%。用300 mg/mL大葱水提物灌根,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可达50%左右。将大葱与辣椒轮作或混栽可有效降低田间辣椒疫病的病情,防病效果分别为40.67%和41.21%。GC-MS测定结果表明,大葱根和茎叶水提物中分别含有14种和28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有机硫化物为主,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2.17%和99.40%,这些硫化物对辣椒疫病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大葱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在辣椒疫病的绿色防控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施用SupperGreen的小白菜‘凤山5号’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白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HZB02。该菌株对白菜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盆栽白菜发病等均有明显的抑制能力。根据菌落形态、菌体电镜观察及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判断,该菌株属于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进一步研究不同培养基条件及添加大豆油对HZB02抗生作用的影响,发现其在SYMA、PDA培养基上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力最佳,此外其SYM、PDB发酵液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亦最强,然而它的TSB发酵液则显示出最优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研究发现在SYM与PDB中添加5%大豆油的发酵液可显著提升HZB02的抑菌功效。 相似文献
16.
以芝麻酚和芳香醛为主要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关环和羟醛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橙酮类似物,其结构均经1H NMR、MS和IR确证。初步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00 mg/L下,所有目标化合物对7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 3a、3b、3c和3d 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的抑制率达到100%, 3g 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via lunat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vasinfectum、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抑制率均大于80%, 3m 对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olani和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83.8%。 相似文献
17.
新型砜类化合物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得2-(苄基砜)-5-(2,4-二氯)苯基-1,3,4- NFDA1 二唑( 2008334 )对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27.54 μ g/mL,与对照药剂 NFDA1 霉灵(EC50值为29.13 μ g/mL)相当;同时该化合物对辣椒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41.37 μ g/mL。以质量浓度为100 μ g/mL的 2008334 处理辣椒枯萎病菌菌丝,在短时间内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显著增强,菌体内还原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