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我县无电户概况及形成原因 目前,湖北省南漳县供电公司供电区域内,现有无电户共651户,共涉及8个乡镇、131个自然村。其中,有历史型原因形成的无电户188户,中断型原因形成的无电户463户。  相似文献   

2.
梁汉生 《农村电工》2006,14(10):6-6
1 关于我县无电户形成的原因 1.1 通电工程投资过大.一直未通电。由于一些农户居住在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的山区,距电源点较远,过去农村集资办电时未解决,农网改造时,改造资金有限,这部分新建工程也未能纳入改造计划,形成历史型无电户。  相似文献   

3.
魏建民 《农电管理》2010,(12):38-39
由于地处偏僻、农牧民居住分散等历史原因,截至2009年年初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仍有261户农牧民没有用上电,2009年4月乌拉特中旗电力公司实施"户户通电"工程以来,科学规划,迎难而上,为农牧民点燃了山区幸福生活之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我们辽宁省朝阳地区,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山林果树联产承包,一部分村民逐渐离开村庄,走向山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形成了自然屯.据1995年统计,全市尚有10户以上的无电村屯188个5857户.其中三年内增加的无电村屯133个,平均每年增加44个.这样,形成了这边无电村屯办电,那边无电村屯自然形成的趋势.现全市188个无电村屯通电,共需投资2067万元.但由于无电村屯地处偏远山区,线路架设后,增大了供电半径,配电变压器利用率低,给电网增加了很大线损.我们仅以一无电村屯为例来说明常规办电的结果.建平县榆树林乡前营子村南山洼屯,共有18户村民.从变电所榆树林出口T接,建10kV线路2.5km,低压线路0.8km,安装配变10kVA1台,共投资5.2万元,平均每户通电费用2889元.通电后,18户居民月用电量80kw·h,分户表抄见电量73kw·h,配变损失电量59kw·h,线路损失3kW·h,每月损失共69kw·h,  相似文献   

5.
刘少伟 《农村电工》2006,14(12):7-8
江西省吉安市供电区域内有10个县(市、区),农网一、二期建设与改造工作从1999年开始投资6.3亿元,农村电网改造而达到70%.在30%未改造的农村有9000多个无电户,其中有6000户利用地方小水电自发自供,另有3000多户至今没有用上电。笔者根据吉安市农村电网的实际状况,就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目标,提出几点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地广人稀,许多边远地区的农牧民居住分散,电网无法延伸。全省现有29个无电乡、626个无电行政村、8.07万户无电农牧民。为解决边远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青海省各级政府及电力、科委、水利等部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电网延伸能解决的,尽量用电网延伸解决;电网无法延伸的,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分别采用水小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电源等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7.
由于恩施州山大人稀,一些偏远地区远离电网,加之住户分散、投资不足、农民生活困难等原因,生活在2.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93万户农村居民中,有近2万户未实施农网改造,其中有一半属于“无电户”,这1万多户农民至今还没有用上电。这些没有用上电的农民,大部分是生活十分贫困的群众,他们饱偿无电之苦。  相似文献   

8.
《农村电工》2007,15(2):29
1.湖北省2006年10月15日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工程涉及11个市(州),54个县(市、区),540个乡镇,5 731个行政村,42 419户无电户,115 726位无电人口,新安装和改造配电变压器1 365台,89 995 kV·A,10kV线路2 779 km,低压线路13 000 km,工程总投资5.089 1亿元.  相似文献   

9.
1995年度我们泗洪县供电局动员全局400名职工和乡站电工256人、村电工421人参加扶贫通电工作,先后组织了22个专业施工队,共完成48个村479个组18700个农户的通电任务,让约7万人喜见光明。 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调查。在实施扶贫通电的初始阶段,局农电总站按照上级要求,对全县的所有无电村、无电组、无电户进行逐一摸底调查、登记,做到不漏一村一组一户。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共调查出88个无电村,852个无电组,49995个无电户,为上级确定扶贫通电资金的投放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2.认真勘察,准确预算。为了使扶贫通电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又能使资金准确投放,我们农电总站及有关人员对所有的无电村进行实地勘察。局党、政、工、团一起上,顶烈日,冒严寒,一个村一个村的测量、放样,认真勘察,准确绘图,使工程预算能够准确无误。 3.精心组织,认真施工,确保安全。1995年初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我局农电总站就组织48个无电村56名村电工进行培训,为无电村培养了技术人才。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于3月初又为无电村上电前期预付材料订金30万元,为无电村上电做好了材料准备和供应工  相似文献   

10.
小型风力机的选择与选址石娅莎据统计,我国目前有风无电区有50万户。他们居住分散,流动性大,适合于凤电供电,如建设常规能源,耗资巨大,高出风电投资10倍以上。为解决广大有凤无电地区农牧渔民生话与部分生产用电,我国使用的风力发电机主要以小功率并用蓄电池储...  相似文献   

11.
据电监会消息,目前中国还有256个无电乡(镇),3817个无电村,93.6万户无电户,387万无电人口;其中,有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云南等14个省(自治区)。为加快解决无电地区用电问题、改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电力企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做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相关工作,让现代文明沿着电网延伸到无电人口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要致富 电开路如皋两年内将使20200户无电户安上“夜明珠”江苏省如皋市“扶贫通电工程”经人代会讨论通过,最近进入实施阶段。两年内将使20200户无电户安上“夜明珠”。如皋属革命老区,目前已有8891个村全部通电,尚有20200户无电户。这些无电户大...  相似文献   

13.
六盘水市由于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直到2009年初,仍有19个乡镇的36个自然村组,1237户无电户,面对严峻的现实条件,六盘水供电局站在重民生、讲和谐、顾大局的高度,作出了不管地处多么偏远,不论工程多么艰难、造价多高,都要确保在2009年国庆前圆满完工,决不漏掉一户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经历就是财富。"苏保华自言自语道。尽管工程已竣工投运一年多了,一有时间,苏保华时不时还会拿出自己的日记本,一会儿默读施工日记,一会儿又向后伸个懒腰,眯起眼睛深情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自2013年10月,历时9个多月,共2批5个单项的甘肃省庆阳市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如期竣工投运,工程共完成概算批复投资4 988万元,使3 975户19 421人无电人口受益。  相似文献   

15.
电力扶贫有困难更有机遇──青海省提出七年电力扶贫实施意见目前青海省还有及个无电县,5个无电人口集中县,106个无电乡,870个无电村,约11万户农牧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近乎远古的传统生活。广大群众,盼电心切。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相似文献   

16.
从1995年元月起到1997年底,江苏省无电村和无电户的通电率将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这是1994年12月15日在淮阴市召开的江苏省实施扶贫通电工程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总体目标。 据统计,目前江苏全省还有339个无电村、89.2万个无电户。江苏省政府把实施扶贫通电工程作为振兴贫困地区经济的一项战  相似文献   

17.
盐都县全面完成1996年扶贫通电任务9077户无电户告别了用煤油灯的历史。目前,该县农户通电率已达98%以上,到1997年底,这个县将彻底消灭无电户,农户通电率将达100%。(江苏盐城市盐都县供电局办公室)盐都县全面完成1996年扶贫通电任务$江苏盐城市?..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电气化》2006,(10):63-64
安徽全省自9月15日,已使10742户无电农民用上电,实现了全省农村“户户通电”的目标。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安徽省电力公司共筹措专项资金3000万元,架设10kV线路150.7km、低压线路756km,安装配电变压器24台。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湖北、湖南大电网覆盖区实现村村通电本刊讯 1997年12月28日,当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 茅湖桥村的电闸合上后,湖北大电网内最后一个无电村宣 告通电;1997年12月29日,随着湖南省邵阳市最后一个无 电村——川岩村合闸送电成功,湖南大电网提前三年实现 了村村通电的目标。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截止1993年底,湖北电 网直供直管县(市)、区内尚有339个无电村;截止1997年 初,湖南省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还有363个无电村。这些无电 村大多分布在贫困、偏僻山区,通电难度大。为了早日结束 无电村村民“牛推碾子驴推磨,黑夜伴着松明灯”的历史,湖北、湖南两省电力局分别启动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和“献 爱心、送光明”扶贫通电活。湖北省三年来动员社会力量 筹措资金1.6亿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697.2千米,新  相似文献   

20.
1960年3月1日,在江苏省泗洪发电厂第一台500kW发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庆典会上,老县长施俊昌顶着寒风,颤抖着双手,激动地合上了向全县送电的刀闸,顿时县城一片光明,群众雀跃欢腾。从此,泗洪县结束了无电县的历史。 时至今日,这位老县长的女儿,现任泗洪县供电局副局长的施兰华,为实现父辈的夙愿,又挑起消灭泗洪县无电村、无电户的重任。 现年44岁的施兰华,在农村度过了她最难忘的青少年时代。多年的农村生活,使她深深地了解无电而贫困的农民们。她立志有朝一日来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1987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学院的她,被聘任为县供电局副局长。 1994年底,当扶贫通电工程在全县全面启动时,作为分管农电工作的施兰华深知,要想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全部消灭全县88个无电村,5万个无电户,并不是件容易的工作。省、市供电会议后,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光明工程”中,拿方案,找县长,跑资金,联系材料厂家,组织施工力量。为掌握无电村第一手资料,她跑遍了全县所有无电村,走访了众多无电户。面对农民们那一双双盼电心切的目光,她深知自己肩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