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几种植物在石油污染土壤上的生长适应性,设置了4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处理,对6种供试植物的种籽发芽率、株高和鲜重分别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玉米草的生物量最大,达到6.30 ̄7.72g/盆,其发芽率、株高和鲜重分别是对照处理的87.1% ̄89.4%、93.6% ̄97.1%和81.6% ̄84.2%,黑麦草的生物量虽然仅为1.34 ̄1.91g/盆,但其发芽率、株高和鲜重分别是对照处理的93.7% ̄99.5%、82.9% ̄84.5%和70.3% ̄80.5%。上述2种植物的生长受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均较小,因而适合于在石油污染的土壤上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2.
石油在开采、运输和炼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常会有泄露或排放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石油烃在表层土壤中的积累会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土壤通透性能变差,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植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综述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植物以及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实例,并对今后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宋淑敏  王晓楠  潘静  高宇  刘伟伟  高宝昌  王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822-11823,11828
[目的]研究能源植物汉麻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为植物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汉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汉麻对不同浓度石油烃的耐受能力和降解能力.[结果]结果表明,汉麻对石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土壤中石油烃浓度为4 000 mg/kg时,石油烃对汉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显著;在土壤石油烃浓度在4 000 ~7 000 mg/kg时,汉麻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汉麻对石油烃降解率可达55.68%~65.5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18.52%~ 23.86%).[结论]汉麻适于修复中低浓度石油(≤7 000 mg/kg)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4.
油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或者泄漏的原油等会进入土壤,使土壤中的重金属以及有机物超标,对土壤生态系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该文详细介绍了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物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狗牙根、大豆等对石油污染的去除率比较高,能有效清除土壤中的石油污染。  相似文献   

5.
吕雷  朱米家  王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85-7587
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相比于物理方法和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因为其高效、无毒,且对环境不产生明显的干扰而被广泛应用于原位和异位修复油污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方法,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展望了今后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无污染等优点,已经成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原理、特点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修复技术及其评价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污染是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重要影响。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污染处理技术。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室环境下筛选微生物菌株在实际污染土壤环境中不能完全发挥其有效活性;植物修复技术关键是筛选具有增生扩散能力和强力吸收污染物能力的高效修复植物;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应该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念出发,在遵循植物微生物共存的自然规律基础上用生态学理念解决石油土壤污染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搞清楚遭受石油类物质污染的土壤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及其迁移规律;其次借鉴根际微环境研究的成果,引入自然生态学理念,筛选有效植物和微生物,解决修复的高效性问题;警惕生物修复过程中可能给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以及目前还无法预测的其他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够与陆地80%~90%的维管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产生的地下菌丝体网络连接着植物根系、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目前,丛枝菌根真菌被认为是提高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工具。该文从石油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的帮助及与其它微生物及物质共同作用提高石油修复效率等方面做以阐述。未来研究方南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并选择针对不同石油及土壤的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组合,并建立组合库;(2)利用分子手段及基因工程等技术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石油的降解或者提高宿主植物对石油的耐受性或降解等机制等;(3)关注菌丝际生态功能区,以“共生功能体”的概念入手深入挖掘,探究植物、根际及菌丝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期对未来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9.
石油素有“工业血液”之称,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之一。然而,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在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各种泄漏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速度快、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以及反应条件温和等优越性而被人们所提倡。该文综述了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的主要方法、影响因素和强化途径,分析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速度快、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降解石油的微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影响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因素,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被大量开采、运输和使用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利用微生物修复与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成为当前治理石油污染最为理想的有效方法。介绍了营养成分、接种量、pH、石油含量、温度、培养转数等对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石油烃类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样品,经过驯化、富集培养,从中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对这2株菌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分子生物学3方面进行鉴定,确认2株菌分别为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对膨松剂、表面活性剂、金属离子、氮源、磷源等影响混合菌株石油烃降解能力主要因素的研究,以及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各因素的施用种类以及使用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加入占污染土壤质量1.2%的3%的H2O2,营养物n(C):n(N):n(P)=100:6:1,加入体积分数为1%混合菌液,1.25%膨松剂(樟子松松针),在该条件下降解效果最佳.而添加0.05%的SDS与PE-23的混合物,0.02%的Zn2+,避免重金属元素Hg2+,Pb2+的混入,可进一步提高石油降解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法选择紫花苜蓿田间试验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效果。发现紫花苜蓿在石油污染土壤上旺盛生长,而且富集率高的污染物位于植株地上部,便于收获、集中处理,另外紫花苜蓿对污染物有很好的降解和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就微生物修复技术方法、生物降解机制、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以及这一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对这一技术在我国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在长期开采中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介绍了传统氧化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总结了改良芬顿的研究现状,并对芬顿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复杂性,现存技术在实际修复中效果并不明显,提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功能基因、将代谢组研究融入油污土壤的修复、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及菌根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的建议,旨在对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概述了当前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其现状,介绍了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适用范围。同时指出在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过程中,应注意传统方法与生物修复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陕北黄土高原不同石油开采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并比较了研究区主要植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吸收情况。【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重量法测定了3个采样区(安塞萝卜地、延长严家湾西山和东山)土壤中总石油烃的含量,分析了当地主要草本和木本植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吸收情况。【结果】研究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石油污染物多集中于0~20cm土层。随着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的增加,大部分草本植物体内的总石油烃含量也增大。当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低于10 000mg/kg时,大部分植物体内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土壤。狗娃花、冰草、梭草茎叶中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根,而铁杆蒿、黄蒿和无芒雀麦根部的总石油烃含量高于茎叶。冰草、铁杆蒿对总石油烃的转移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沙棘和紫穗槐各部位的总石油烃含量为叶>枝、根,而狼牙刺则为枝>根>叶。3种木本植物对总石油烃的转移和富集能力由高到低为狼牙刺>沙棘>紫穗槐。【结论】冰草、铁杆蒿、沙棘和狼牙刺对总石油烃的转移和富集能力均较强,是当地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优势耐性植物。  相似文献   

19.
罗玉虎  卢楠 《乡村科技》2019,(10):107-109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利用过程中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介绍几种主要的高级氧化技术--芬顿氧化技术、类芬顿氧化技术、过硫酸盐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高锰酸盐氧化技术及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魏样 《乡村科技》2019,(10):114-115
现今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制品的大规模应用,导致了世界各国均存在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问题,而我国的土壤石油污染问题亦不容小觑。石油污染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了动植物、微生物等生命活动,对反映土壤功能和质量的土壤酶活性造成了影响。基于此,本文综述世界石油污染现状,分析石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揭示石油污染对土壤酶活性产生影响的机理,对于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