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脏器中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组.治疗结束后,采集脏器,用半定量PCR检测各脏器中弓形虫基因拷贝数.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中的虫体拷贝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  相似文献   

2.
通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桦褐孔菌并提取其多糖,以感官评分与滴定酸度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多糖添加量,进一步优化桦褐孔菌多糖牦牛酸乳的生产工艺参数,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研究桦褐孔菌多糖添加对牦牛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添加量为0.4%时,牦牛酸乳的感官评分最高且酸度较为适口;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牦牛酸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热水提取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进行半仿生降解,旨在确定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胃液及肠液中的降解方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DNS法测定降解过程中桦褐孔菌菌核的糖含量及还原糖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降解产物的分子量。[结果]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半仿生降解过程中糖含量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变化不明显;降解后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HPLC中的保留时间与未降解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相比无明显变化,说明降解前后的多糖分子量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桦褐孔菌菌核多糖在胃液及肠液中的降解并非从糖链末端、支链的糖苷键逐个断裂,而是通过将多糖的糖链断裂成短链的方式进行降解。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桦褐孔菌多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桦褐孔菌菌核多糖提取率。并将提取的多糖配制成试验所需浓度用于测定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活性。MTT法检测预先加多糖、接种病毒后加多糖和多糖与病毒同时加入3种不同方法对新城疫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初步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为新型抗新城疫病毒药物或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桦褐孔菌是一种天然的药食两用真菌,在预防、抑制或治疗疾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良好的保健和医用价值.本文从生物属性、生长环境、药理作用、生产应用等多方面对桦褐孔菌作一综述,有助于学者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和技术加强对桦褐孔菌的深入研究,使药用价值发挥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后的C57BL/6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糖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桦褐孔菌多糖高剂量组、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组、桦褐孔菌多糖低剂量组共5个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小鼠均是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周后禁食不禁水12 h空腹血糖值≥7.8 mmol/L的成模小鼠,桦褐孔菌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体重灌胃给予600,400,200 mg/kg的桦褐孔菌多糖,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禁食不禁水12 h,眼球后静脉取血测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含量;取脾脏计算脾指数;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的CD_4~+/CD_8~+比值。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和脾指数,降低其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的含量,提高脾脏的CD_4~+/CD_8~+比值。说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糖、脂水平,提高糖尿病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53-1757
应用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及乙胺嘧啶等药物对Vero细胞中培养的犬新孢子虫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结果显示,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均有抑制虫体的效果,尤其青蒿素在高浓度试验组中抑虫效果最为明显,质量浓度为20 mg/L时的抑制率为95.17%,Vero细胞形态较为完整,虫体组织包囊体积最小、数量均最少;桦褐孔菌多糖(25 mg/L)、黄芩苷(20 mg/L)和乙胺嘧啶(1.25 mg/L)高质量浓度时的抑虫效果相近。结果表明,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和乙胺嘧啶均可以作为抗新孢子虫的潜在药物,其中桦褐孔菌多糖为天然药物提取物,在抗新孢子虫药物中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小鼠免疫损伤的影响,试验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和桦褐孔菌多糖低、中、高剂量5个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射CTX 100 mg/kg;桦褐孔菌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桦褐孔菌多糖溶液100,200,40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用6 d。第7天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血清Ig G、Ig M含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可以不同程度地恢复CTX化疗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提高小鼠血清Ig G和Ig M水平(P0.05);降低CTX化疗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说明桦褐孔菌多糖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调节作用,对CTX化疗免疫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研究甘草、黄芩、马齿苋和桦褐孔菌体外抗弓形虫作用,本试验将提取的3种中药和桦褐孔菌提取物及其组合分别进行了体外抗弓形虫试验。结果表明,甘草和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虫效果,且黄芩优于甘草,马齿苋和桦褐孔菌提取物抗虫效果较弱;甘草与黄芩组合、4种提取物组合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合和蒿甲醚组。说明4种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弓形虫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孕鼠生殖器官及其胎鼠发育的影响,采用弓形虫RH株感染雌性性成熟小鼠,以蒿甲醚为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为试验组,并设立阴性组和模型组.观察孕鼠胎儿的死胎散、体重、体长等发育指标,同时记录剖检前各组孕鼠死亡数和受孕数,并对孕鼠的生殖器官进行病理组织观察.经统计分析,桦褐孔菌多糖组与模型组在孕鼠死亡率和受孕率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在死胎率、活胎鼠平均体重、活胎鼠平均体长方面差异也极显著(P<0.01);而两药物组仅在受孕率方面显著差异(P<0.05),其孕鼠生殖器官的病理组织仅呈轻微的炎症变化.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孕鼠的胎鼠发育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明显缓解弓形虫感染对孕鼠生殖机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核转录因子c-Jun、IL-1β和IL-12的影响,本试验在建立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模型后,随机将其分成3组:阴性组、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模型组和桦褐孔菌多糖试验组。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Jun及脾组织中IL-1β和IL-1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Jun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c-Jun、IL-1β和IL-12的mRNA分别在360、736和978 bp处扩增出单一电泳条带,且c-Jun蛋白在39 ku处表达,均呈现出弓形虫感染组表达量最高,桦褐孔菌多糖试验组次之,对照组最弱。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可能通过下调c-Jun过度表达,抑制IL-1β、IL-12的过度表达,部分阻抑了AP-1信号通路转导,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抗弓形虫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小鼠弓形虫病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统计小鼠存活率及时间,再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2等细胞因子水平,以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小鼠血清中IFN-γ、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组小鼠存活率最高;桦褐孔菌多糖的高、中剂量组IFN-γ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剂量组IL-2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除感染组外,其余各组IFN-γ、IL-2均在第6天出现峰值。说明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效果最好,并且中剂量可使小鼠血清中IFN-γ、IL-2值升高到适当水平,有效改善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弓形虫小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对其抗虫机理进行分析。BABL/C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3个,建立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采集动物肝脏迅速冻存,提取总RNA,检测RNA质量,扩增RNA,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SOM分析筛选出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的有效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其治疗弓形虫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可有效治疗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其抗弓形虫机理是通过调节宿主细胞因子水平,促进Th1/Th2平衡,控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对机体整体调控达到抗弓形虫目的。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5,(1):94-97
为了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不同毒株弓形虫小鼠的早期作用机制,将健康鼠随机分成3组,建立感染不同毒株弓形虫小鼠模型后,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感染RH株与感染PLK株的弓形虫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结果相比较,2种毒株的模型组于感染后的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在48和24 h达到峰值,而后呈现下降趋势,但感染RH株的模型组表达量在12~60 h比感染PLK株更高;2种毒株的试验组(桦褐孔菌多糖治疗)于12~60 h期间IL-6、TNF-α的值均一直高于阴性组,低于模型组。说明感染RH株弓形虫小白鼠与感染PLK株弓形虫小白鼠相比较更能刺激其血清中IL-6、TNF-α的过度表达,桦褐孔菌多糖能调节感染不同毒株弓形虫小鼠IL-6、TNF-α的表达。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多糖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抗弓形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103-1111
首先,测定感染小鼠最小致死量;然后,通过体内安全性试验确定各种药物治疗剂量;最后,评价5种中药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治疗效果,即:各药物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感染25个弓形虫速殖子后4h,小鼠逐只经胃灌服剂量为25g/kg的白牛胆、垂花香薷、黄皮叶或桦褐孔菌,或10.4mg/kg蟾酥、200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日2次,连用5d,同时设感染不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以小鼠存活率与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组织病变程度以及SOD活性等指标评价药物效果。结果显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蟾酥、桦褐孔菌、黄皮叶、白牛胆、垂花香薷组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66.67%、61.11%、50.00%、5.56%、0%和0%。蟾酥、桦褐孔菌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组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和血清SOD活性相近,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好于黄皮叶、白牛胆、垂花香薷和感染不用药组(P0.05)。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组和蟾酥组在肺脏仅出现肺泡隔毛细血管轻微充血,在肝脏和脾脏无明显病变或病变不明显;桦褐孔菌组的肝脏也无明显病变;其他治疗组的脾脏均有不同程度坏死。结果表明,蟾酥与桦褐孔菌的抗弓形虫效果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相近,白牛胆、垂花香薷和黄皮叶的抗弓形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四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黄芩、甘草、马齿苋、桦褐孔菌四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探讨其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用弓形虫RH株的速殖子感染培养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加受试药物,以蒿甲醚为阳性药物对照,在加药后的12h、24h、48h观察细胞和弓形虫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加药48h后,分离出虫体,台酚蓝染色,计数,判断药物作用效果。结果:黄芩、甘草体外可明显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而马齿苋及桦褐孔菌体外抑制弓形虫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7.
王申 《山东饲料》2006,(6):11-11
寄生在菇木上的杂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木霉、裂褶菌、桦褶孔菌、鳞皮扇菌等。在害虫方面为害鲜菇的蛞蝓、蜗牛、马陆等,为害菇木的天牛幼虫、小蠹虫和白蚁等。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6,(4):146-148
正新孢子虫病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是造成母牛流产、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新孢子虫病的防治研究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还未筛选出治疗新孢子虫病的特效药物。通常以磺胺类药物和离子载体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因其毒性大、易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对动物刺激性大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寻找有效防治新孢子虫的药物,本试验对桦褐孔菌多糖和黄芩苷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药大辞典>记载:桑黄,别名桑黄菇、桑耳、胡孙眼,系针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学名Phellinusigniarus(L.ex.Fr)Quel,中文名鲍氏木层多孔菌,用于治疗盗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等疾病.野生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上及树杆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森林黄金"之美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IOCP)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的存活时间及血清、心、肝和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采用昆明系小鼠80只,随机分为IOCP组、阳性对照组(蒿甲醚)、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用RH株弓形虫建立小鼠病理模型,观察小鼠治疗后的存活时间,以及血清、心、肝和肺中SOD含量。结果:IOCP及阳性药物均可延长感染弓形虫小鼠的存活时间;可明显提高小鼠脏器SOD活性;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IOCP能延长感染弓形虫小鼠的存活时间,并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