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羊放线菌病是羊受到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的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多呈散发情况,传染性不强,对羊的生长发育和饲料报酬具有影响,发病后对羊养殖场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该病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为养殖场防治羊放线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肉牛放线菌病是由于感染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而导致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一般牛放线菌会导致骨骼出现发病,林氏放线菌会导致皮肤和乳腺、肺脏以及软组织器官出现发病,主要特征是头、舌、颌下、颈形成放线菌肿。该病在全世界各地都可发生,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往往呈慢性和散发性流行。该病主要是牛易感,尤其是2~5岁的牛易感性较高,另外羊、猪、鹿以及人等都能够感染。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动物和人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羊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颜面、下颌、乳房等处出现肿块为特征。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如及时对该病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常可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羊放线菌病进行介绍,阐述防制措施,供羊生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放线菌病是一种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的非接触性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传染病,又称"大颌病",侵害对象有牛、羊、猪等家畜,但以牛最为常见。为了做好牛放线菌病的防治工作,笔者结合1例牛放线菌病的诊治过程,总结了该病的具体症状,并对病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疗和预防措施,为牛放线菌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病是一种慢性增生性传染病,羊、牛和其他家畜以及人都能够感染。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病原,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放线菌也与之相关。牛的易感性最高,绵羊和山羊次之,且牛和绵羊之间能够相互传染。病羊主要特征是头部、皮下以及皮下淋巴结组织发生脓性结节肿胀。该病往往呈散发性,基本不会呈流行性。现主要概述羊放线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变过程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牛放线菌病是呈地方性散发性流行的传染病,由于发病病情缓慢,病程较长,病畜发病在牛群占比较低,很容易被勿视。但牛放线菌病对养牛业危害较大,如果防治措施不当,带来经济损失也较大,通过阐述牛放线菌病的发病情况、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对防治牛放线菌病提出了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牛放线菌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线菌病是牛、马、猪、人易患的一种多菌性慢性传染病,该病以牛多发,其病原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杆菌。其侵袭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颈、颌下及乳房部,其中又以颌下发病为多,其原因是牛换牙期间,食物粗糙,刺破口腔黏膜或皮肤而造成感染。畜舍、牧场潮湿也易引发此病。其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相似文献   

8.
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由放线菌属引起的大多数动物和人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该病常并发其他细菌感染,主要特征为头、颈、颌下等出现放线菌肉芽肿[1-2].在国内兽医临床上关于犬放线菌病病例的报告很少,国外有眼部、胸部、肺部、心脏内膜处等放线菌感染的报道[3-6].本文就1例雄性松狮犬下颌放线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放线菌病是由多种放线菌引起的动物和人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以形成特异性的肉芽肿和慢性化脓灶为特征,以牛最为多发。该病分布很广,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1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该病的病原体有伊氏放线菌、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等。牛放线菌和伊氏放线菌是引起牛和猪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这两种菌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能运动,菌体呈细丝样分枝,在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
牛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引起牛的"大颌病"。对畜牧业的发展有很大危害,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本文概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阐述了该病的治疗及防制措施,以期与广大兽医工作者们一起提高对牛放线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放线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不仅可以引起牛、猪、马等动物发病,还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此病以牛最为常见,尤其是肉牛发病较多,尤其是2-5岁的牛。引起此病的病原微生物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等,牛放线菌可引起骨骼疏松性骨炎,林氏放线菌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器官(如乳腺、肺、舌等)的病变。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发展,放线菌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笔者根据当地的发病情况,和大家探讨一下此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感染放线菌病也比较常见。通过奶牛感染放线菌病的病例,分析了感染奶牛的放线菌种类、传播途径及发病机理、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内、外源性慢性传染病。我国法定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规定,放线菌病为三类动物疾病,属人畜共患病[1]。笔者于2004年3月~5月在区内某奶牛场诊治5例发病牛只,结合该场以往10例患牛的发病情况及相关资料,将本病的诊治情况进行小结,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1.1 发病病例该奶牛场自1999年5月至2004年5月对牛的放线菌病的记录发病头数见表1。1.2 侵害对象调查发现,以2~5岁幼龄牛只最易感,特别是换牙齿和天气炎热时。当口腔、鼻腔和气管以及由于外伤等原因所致的皮肤等破损时,内外源性放线菌适时侵…  相似文献   

14.
羊放线菌病是由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呈散发性,传染性不强,对羊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同时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预防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羊乳房炎是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病因主要包括机械性刺激、物理化学性损伤以及病原微生物(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另外,诸如子宫疾病、口蹄疫、放线菌病及结核杆菌病等均能够继发乳房炎,给养羊户(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结合一例发病情况,对本病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1发病情况2015年5月,我县某养羊户饲养的羊只有一头体重约45kg的病畜产下2只羔羊,3d后,该病羊的乳房出现肿块,  相似文献   

16.
牛放线菌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致病菌多存在于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中,寄生于牛的口腔和上呼吸道中。黏膜或皮肤出现破损时,易发此病。预防此病需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牛因外伤而感染,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处理伤口,防止病情恶化。本文就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袋鼠粗颌病是动物园饲养袋鼠的一种常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成年袋鼠。该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放线菌等均可引起此病的发生。该病病程长,治愈后易复发,如不及时治疗,常因采食困难,上颌骨骨髓炎、下颌骨骨髓炎及全身败血症或毒血症而死亡~([1])。1发病情况2012-2017年东莞市香市动物园饲养的红颈  相似文献   

18.
牛放线菌病又称大颔病,是由放线菌引起的一种内、外源性慢性传染病。我国法定动物疫病病种名录规定,放线菌病为三类动物疾病,属人畜共患病。笔者于2004年3—5月份在宁夏某奶牛场诊治5例发病的牛只,结合该场以往10例患牛的发病情况及相关资料,将奶牛放线菌病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牛放线菌病又称为大颌病,是由放线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慢性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是在头部、颈部和下颌出现化脓性和结缔性组织增生。虽然牛放线菌病不会导致牛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但是因为发病后会严重降低饲料利用,提升经济成本,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济损失。近些年,随着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放线菌病发生率呈现高发趋势,因为防治不及时带来严重的损失。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放线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牛放线菌病是多种致病性放线菌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又被称为大颌病、木舌症。该病最显著特征为头、颈、舌以及颌下的放线菌肿,在肉牛中最为常见,2-5岁的牛易感。本病是牛、猪、马等家畜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人有时也可感染,以局部发生硬肿为特征。病原为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前者主要侵害骨组织,后者常侵害软组织。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粗糙的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