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定殖于大豆孢囊线虫孢囊内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3.
种植制对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密度和真菌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以土壤水分,肥力、质地及酸碱度等土壤环境条件下SCN发生数量,分析这些因子对SCN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抑制孢囊的生长,干旱条件下孢囊繁殖力强;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N,P,K含量高),SCN繁殖力低.通透性好的土壤中SCN的繁殖力也高,沙土较壤土中孢囊量多;土壤中性(PH6.5)时孢囊繁殖量最多,在偏酸性土壤中孢囊繁殖量大于偏碱性,但过酸或过碱(<pH5.3>pH8.0)都不利于SCN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孢囊线虫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述了大豆抗孢囊线虫的生化机制及DNA分子标记(RFLP、RAPD)技术在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研究中的应用,大豆抗孢囊线虫各个生理小种的遗传分析,大豆抗孢囊线虫病育种的研究概况及抗病品种鉴定方法的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3株生防真菌发酵液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更多的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微生物资源,在室内对3株生防真菌黑曲霉NBC001、草酸青霉NBC008和草酸青霉NBC012进行大豆孢囊线虫的毒力测定和盆栽防治效果测定。结果表明,NBC001、NBC008和NBC012发酵液均有杀线虫活性,2倍稀释液处理,线虫校正死亡率约90%,孵化抑制率在68%以上。盆栽试验结果发现,NBC001、NBC008和NBC012发酵原液能使孢囊数分别降低50.07%、59.88%和57.45%;NBC001和NBC012发酵液使株高分别增加11.3%和18.6%,NBC008使大豆根长增加26.7%,表明菌株NBC001、NBC008和NBC012可用来防治大豆孢囊线虫。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快速提取大豆孢囊线虫DNA的方法,包括提取液的配制过程,提取DNA的步骤、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以及循环参数。  相似文献   

9.
<正> 大豆孢囊线虫在青岛地区发生面积达20.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7%,影响了青岛地区大豆生产的发展。为此我们从1984~1991年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育种工作。通过杂交并经逐代筛选,育成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三个高产优良品系,1991年秋青岛市科委邀请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与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对田间大豆孢囊线虫发育均有较大的影响.感病品种根周的孢囊和J2数量与抗病品种相比较多,而抗病品种的变化趋势同休闲地相似.说明感病品种根浸出液刺激孢囊孵化,而抗病品种根浸出液抑制孢囊孵化.抗病品种内二龄、三龄、四龄幼虫出现高峰及数量不同,表明大豆孢囊线虫抗发育机制不同,初步推测PI90763、Peking、磨石豆、哈尔滨小黑豆及应县小黑豆为不同程度抗发育品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大豆褐纹病的发病规律,褐纹病病菌孢子可以以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水孔、气孔等)方式进行侵入。三种方式侵染的机率均等,但孢子的侵入还要受到叶面湿度持续时间和寄主生育时期等因素的限制。对该病害发生过程的研究表明,越冬病残体(病叶)是初侵染来源之一,而分生孢子侵入叶表至少需要24h的保温条件。潜育期因叶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23~30℃条件下,潜育期为6~4d,病斑扩展速度随温度  相似文献   

12.
大豆褐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褐纹力在PDA培养在上生长速度最快,在SPYJ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在温度5-30℃,PH3.0-9.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6.9,在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天冬酰按的培养基上颊菌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温度10-35℃,PH2.3-8.0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25℃,最适PH5.0,孢子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大于95%,在水滴中及供氧充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种稻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亩产可达350公斤。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采取旱育苗移栽方法;2.在本田建设上,强调采用单排单灌的条田,间距以20~30米为宜;多施农肥以改良盐碱土的理化性质;3.移栽后管理基本与非盐碱地区相同。密度适当大些,以27×9cm每穴插4~5株为宜。经常保持浅水层,以利压盐;4.选用耐盐性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使用950只美国尼古拉白羽健康火鸡,中间实验使用9616只,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抽样监测其HI抗体滴度和观测其对新城疫强毒攻击的抵抗力的方法,研究了火鸡新城疫的免疫日龄、免疫途径、免疫剂量、免疫次数以及免疫期与保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对1日龄雏火鸡用新城疫Lasota疫苗(Ⅳ系苗),以鸡的倍量,通过滴鼻和点眼途径首次免疫,其免疫保护期可维持1个月;对21日龄的火鸡用新城疫Mukteswar苗(Ⅰ系苗)以鸡的倍量,通过肌肉注射2次免疫,其免疫保护期可维持6个月齿龄;对种用火鸡,于开始繁殖前3~4周,用新城疫Ⅰ系苗,以鸡的倍量肌肉注射进行第3次免疫,可在生产期抵抗新城疫的侵害。由此,提出商品火鸡和中用火鸡的新城疫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5.
豆黄蓟马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豆黄蓟马(ThripsnigropilosusUzel)在黑龙江省密山地区每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第一及最末一代世代平均历期24d。中间各世代平均历期16.7d,雌成虫平均寿命17.6d。该虫主要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叶背面虫量多于叶表面虫量,豆株上部幼嫩叶片多于中下部叶片。植株各器官上的虫量以叶上最多,次为嫩荚,茎及花器上很少。雌成虫可行孤雌生殖也可行两性生殖。每年的危害高峰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防治指标定为2~3片复叶时20头/株。药剂防治以具有内吸作用的乐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大豆花叶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4个大豆品种(品系)进行自然发病和人工接毒抗性鉴定,选出一批抗病良种。药剂试验结果,呋喃丹、涕灭威播种时沟施治蚜效果好,持效期长,但防病效果差;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病株减少87.2%,种子斑驳率降低82.2%,产量增加53.3%。  相似文献   

17.
土壤灭菌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连作大豆茬土壤和玉米茬土壤灭菌后栽培大豆表明,灭菌可基本消除大豆连作土壤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大豆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提高;而且大豆连作土壤还略优于玉米土壤,据此认为前作大豆所形成的土壤生物环境乃为大豆连作障碍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土壤切片法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微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茬土的土壤颗粒排列疏松,透光性好,具有多级圆形或椭圆形的复合团聚体,垒结形成彼此连通的树枝状和网状的多形态、多级孔隙。团聚体内部孔隙较多,大豆根系分解后形成的孔隙稳定性和连续性好;薄片中清晰地观察到根系分泌物和脱落物直接胶结土壤颗粒,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以及絮状、胶膜态和浸染态等多种形态腐殖质与土壤颗粒相互融合的情形,说明了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结构具有良好的的改善作用,这为宏观土壤物理分析的结果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通过对二化螟绒茧蜂过寄生现象的研究发现,二化螟绒茧蜂的蜂体大小与寄主体内寄生蜂数量呈线性负相关。而寄主育出蜂量与寄主体长呈线性正相关。一头寄主可被二化螟绒茧蜂多次产卵寄生,被产卵1~2次的寄主能正常育出绒茧蜂,且体内很少残留不能正常发育的二化螟绒茧蜂卵和幼虫,而被产卵3次以上的寄主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也只有部分二化螟绒茧蜂能正常钻出寄主,多数蜂幼虫和卵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当二化螟绒茧蜂在不同间隔时间内对寄主进行2次产卵寄生吋,均可育出正常后代,但第二次产下的蜂后代因种内竞争失败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