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小蜂的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林间竹腔注射防治竹广肩小蜂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4.24至7.10日,使用7种药剂进行林间竹腔注射防治竹广肩小蜂(Aiotrmiopus rhopaloides Walker)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下旬使用本文的7种药剂,或在5月用40%氧化乐果+添加剂防治竹广肩小蜂,均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2002至2003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黄湖镇食用早竹园内进行了竹腔注射吡虫啉防治竹泰广肩小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0%吡虫啉5倍液每株竹腔注射2mL防治竹泰广肩小蜂,防治效果可达92.71%-97.6%。由于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因而可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氧化乐果等用于控制竹泰广肩小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竹腔注射甲胺磷防治竹虫综合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竹秆竹腔注射甲胺磷方法防治笋期、枝干、食叶害虫的效果均在90%以上,防治后对竹林害虫天敌影响小,不影响竹笋食用,成本也较低,宜在竹虫为害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对政和县受害严重的竹林,采用竹腔注射40%的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几种农药,并按不同比例、不同时间、筛选出最佳防治措施,害虫死亡率达98%以上。同时对竹小蜂、竹介壳虫等害虫也有毒杀效果,此方法适合于远离村庄、且交通不便的高山地带的竹林,是一种具有广泛推广意义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竹长尾小蜂Diomrusaiolomorphikamijo的生态学特性观察表明:羽化期内成蜂羽化数与温度成正比,与湿度成反比;海拔增高,羽化延迟;地理位置北移,羽化历期延长。幼虫在空间呈聚集分布,且在竹梢上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竹广肩小蜂相同;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种群密度与竹广肩小蜂种群密度线性相关。竹腔注射内吸性农药防治竹广肩小蜂初龄幼虫时,残存虫口中竹长尾小蜂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防治林分。  相似文献   

8.
张卫国 《湖南林业》2001,(11):14-14
一、生活习性 竹小峰属膜翅目,广肩小蜂科,主要为害毛竹、箬竹,幼虫取食小枝管壁,刺激小枝管壁膨大成瘿。竹林为害后,营养不良,长势减弱,发笋减少,立竹头重脚轻,以致衰败枯死。 竹小蜂1年1代,蛹在虫瘿中越冬,次年3月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卵,卵期8-10天,幼虫期4-5月,8月下旬9月上旬幼虫化蛹越冬。 二、试验方法 我们于5月上旬在祁阳县阳明山林场进行试验,采用钉子或铁钻在毛竹莞部离地6-9厘米的背风面打一孔,用注射器将40%的氧化乐果原液按每株2毫升注射,利用竹液向上运输将药液送到竹枝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竹长尾小蜂Diomrus aiolmorphi kamijo的生态特性观察表明:羽化期内成蜂羽化数与温度成正比,与湿度成反比:海拔增高,羽化延迟;地理位置北移,羽化历期延长。幼虫在空间呈聚集分布,且在竹梢上的垂直分规律与竹广肩小蜂相同;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种群蜜度与竹广肩小蜂种群蜜度线相性关。竹腔注射内吸性农药防治竹广肩小蜂初龄幼虫时,残存虫中竹长尾小蜂所占比例有高于示防治林分。  相似文献   

10.
两种竹瘿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小蜂是竹要瘿小蜂类的优势种。研究表明广肩小蜂1a一代,以蛹在虫内越科:成虫2月中旬至4月中旬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瘿,产卵于萌动支芽基部的节间内并形成虫瘿,在虫瘿内完成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幼虫发生期4月下旬-9月中旬,5龄,以虫瘿组织为禽。  相似文献   

11.
对竹小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呈普通聚集分布。在较低密度下,其基本成分是面积为4株楠竹大小的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进行化学防治以后,对种群的空间分布型无影响。但因种群密度降低而使种群聚集程度提高。幼虫在竹梢中部的分布显著不同于上部,而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在株内取样调查时,以竹梢中部为最佳:进行样地调查时,以双对角线法取样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对竹广肩小蜂和竹长尾小蜂的产卵习性,虫瘿生成能力,不同类型虫瘿的产生过程生长动态的研究表明,竹广肩小蜂产卵于竹株换叶后,新萌生小枝(芽)的基部节间内,刺激寄主使被产卵部位组织增大膨大形成虫瘿;竹长尾小蜂必须产卵于竹广肩小蜂已形成的虫瘿中。幼虫孵化后杀死竹广肩小蜂幼虫,占居虫瘿,继续取食虫瘿内壁组织完成其生活史。因此,竹长尾小蜂是寄食于竹广肩小蜂虫瘿内的,故该虫并竹子害虫,而是竹广肩小蜂的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竹腔注射40油防治两色绿刺蛾均有效果.注射剂量3~5 mL/株较剂量1~2 mL/株的防治效果好.竹腔注射3~5 mL/株40%氧化乐果乳油,施药5 d后,两色绿刺蛾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93.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注射法大面积防治楠竹小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氧化乐果、敌敌畏、甲胺磷、水胺硫磷四种药剂防治竹小蜂试验表明,氧化乐果优于敌敌畏,敌敌畏优于甲胺磷,水胺硫磷防治效果最差。文章介绍了试验情况及用氧化乐果防治竹小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竹长尾小蜂Diomorusaiolomorphi,1年1代、4月下旬日均气温达20℃时羽化,雌虫产卵于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rhopaloides产过卵的嫩梢内,卵平均历期15d,以幼虫取食竹瘿内组织危害。经打孔注药防治试验,久效磷、氧化乐果药效优于其它药剂,用药时间以5月下旬~6月5日为好。  相似文献   

16.
竹腔注射防治竹蝗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市场农药价格,选用毒性低的杀虫双、锐劲特、苦参碱.烟碱等水剂、乳油、悬浮剂作注射用防治竹蝗;分别以其不同剂量与注5 mL甲胺磷进行竹蝗防治效果、药价对比,结果以注20 mL剂量的杀虫双,在注后32 d内的防治效果跟注5 mL甲胺磷的近似,药价更低。  相似文献   

17.
竹腔注射技术防治一字竹象甲推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推广竹腔注射技术试验中,对防治一字竹象甲为害毛竹林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竹泰广肩小蜂在浙江临安1年1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虫瘿内过冬,翌年4月上旬起化蛹,4月下旬羽化。幼虫为害期从5月上中旬开始至11月下旬止。4月下旬羽化高峰期用敌马烟剂熏杀。  相似文献   

19.
林荣联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Z1):40-41,76
为保护竹林,促进竹业发展,笔者经过20多年对危害竹类的小蜂进行调查和观察,发现危害竹类的小蜂有8种(经专家鉴定),并对其成虫的特征作了描述;危害竹类的小蜂在武平1a发生1代,以蛹越冬,以幼虫寄生于竹枝的小枝节间,吸食竹节中的汁液,使节间膨大、拉长,比正常的节增大拉长4~5倍,形成梭形的虫瘿,虫瘿表面布满白色粉末,小枝和竹叶明显增多,小枝变脆,小蜂羽化后留下羽化孔,遇风吹折断脱落,造成竹子无叶而亡,即使当年有虫瘿的小枝不脱落,翌年竹子也会自然枯死,为了减少灾害,进行了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甲胺磷防治竹子害虫的效果及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茂芝  朱志建 《林业科学》1991,27(5):565-569
浙江北部竹林面积很大,仅湖州市所辖的安吉、长兴、德清县和市郊就有8.67万ha,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7.33万ha。自70年代中期以来,连续遭受多种害虫危害,由于纯林居多,害虫一旦发生,便很快成灾。如1977年发生的竹螟危害面积达2.67万ha,当年枯死毛竹420多万株。1984年发生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Stal))危害,面积也有1.2万ha。同时,近年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ovidis Fair)、毛竹黑叶蜂(Eutomostathus nigritus Xiao sp.nev(Ms)和竹广肩小蜂(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等害虫,也分别在安吉、德清和市郊部分乡村的竹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