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动物线粒体DNA特性及其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线粒体DNA基因组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mtDNA多态性分析在动物起源进化、分类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以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3.
动物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家畜育种、系统进化、生物地理、人类学、群体遗传等领域,本文就近几年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种高原动物生活在海拔4 000~6 000 m的高原地区,为适应寒冷、低氧的环境,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能更好的生存繁衍,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方面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发生了一些不可逆且可遗传的变化。线粒体在细胞中通过有氧呼吸,作为能量代谢中心,与高原土著物种的低氧适应性密切相关。在缺氧条件下,动物体内能量的产生和消耗过程受到影响,这些机制与线粒体功能变化有关。线粒体功能受线粒体DNA的影响,低氧适应性与线粒体DNA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更进一步研究线粒体DNA与低氧适应的关系,该文对低氧适应性物种线粒体适应低氧的机制进行综述,为今后深入研究高海拔地区土著种群适应高海拔环境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线粒体DNA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银梅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6):6-7
介绍了动物线粒体DNA的一般特征,遗传学特性,和线粒体DNA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抗动物外寄生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化学杀虫剂仍然是防治动物外寄生虫病的主要手段,其中大多数杀虫剂作用于节肢动物神经系统,而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阻碍或干扰昆虫生长和发育。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使用的外寄生虫杀虫剂的种类和特点、各种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以及杀虫剂的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自然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能引起巨大经济损失。国际兽医局将其列为 A类动物传染病之首。除发达国家外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注射疫苗的办法来控制该病的流行。因此如何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是口蹄疫防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口蹄疫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可以将绝大部分的非结构蛋白除去 ,因而灭活疫苗免疫动物只能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而感染动物能产生结构蛋白抗体 ,也能产生非结构蛋白抗体 ,因此 ,检测非结构蛋白抗体为鉴别口蹄疫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提供了美好前景。文章从鉴别诊断的原理 ,非结构蛋白的免疫特性 ,鉴别诊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非结构蛋白作为鉴别诊断抗原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畜禽数量性状基因座位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的精细定位是实施QTL克隆及标记辅助选择(MAS)的重要基础。然而就目前畜禽QTL定位的结果来看,除了通过候选基因法识别的少数基因外,大多数QTL定位的精度仍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QTL定位的精度,缩小QTL定位的置信区间,人们相继提出并发展了一系列新的QTL定位方法。本文在分析畜禽QTL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影响畜禽QTL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基础上,对提高QTL定位精确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2013—2018年,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研究所临床检测中心接诊毛皮动物病例3 601例,经过剖检、实验室PCR检测,确诊细小病毒性肠炎案例98例,对这些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年幼兽最易发,7月份是该病发病高峰期;通过对近6年国内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统计分析,发现毛皮动物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8年发病率9%左右,发病兽主要是当年仔兽及青年兽,水貂、狐发病率在低位徘徊,貉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Dolly)的诞生,表明成年哺乳动物体细胞具有基因组的全能性。本文从“多莉”诞生的背景、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现状、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的核质互作、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在制作转基因动物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