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主要是由于受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非农收入减少 ,农民负担减而不轻及现行体制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等。为此 ,要大幅提高农民收入 ,必须大力发展优质农业和绿色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多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推广和投入。  相似文献   

2.
影响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内需增长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合新疆农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制约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如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投入不足,市场的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迟缓,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及农民负担问题,提出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科教兴农,加强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广开收入来源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侯美莲 《现代农业》2011,(5):148-149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土地向务工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文章主要围绕如何有序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才能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城镇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断减少农民,是新时期富裕农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就晋城市的劳动力资源现状,就业现状及剩余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初浅建议,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根本途径。提高农民收入有多种渠道和途径,实践证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呈贡新城建设发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现出来,成为阻碍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因素.现从目前失地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分析了天津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指出存在着农村耕地连年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就业面狭窄、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认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在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由此提出其主要对策是增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及构建天津特色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及有效管理机制,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三农”问题是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的大事,而农民是整个事件的中心,因此,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成了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民自身的原因,也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增强的今天,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现阶段我认为增加我市农民收入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四是统筹我市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 ——有计划有步骤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村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不充分,在资源相对贫乏的情  相似文献   

11.
“九五”时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幅度逐年下降。因此,研究农业结构、农民就业、农民素质、农民负担、体制因素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投资作为财政支农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基于2003—201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农田水利专项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条件下,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主要体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而难以成为拉动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有利因素。(2)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财政对农民的补贴性或转移性支出,产生了收入“替代效应”。(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专项投资的农业生产增收效应具有收入递增性和地区差异性。一方面,增收表现出边际递增态势,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越高,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果越强。另一方面,更依赖农业收入的地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越显著。依据本文得出结论,农田水利投资的增收效应还未趋于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农田水利支农资金结构,有助于深化财政支农改革,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4,(14):348-350
以泰兴市黄桥镇为例,总结当前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深入探讨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并从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健全保障救助机制、强化组织推进5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以为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活宽裕是一定历史阶段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的综合反映。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内部及地区间收入差距都将对新农村生活宽裕产生影响;实现农村居民的生活宽裕,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要使农民转变理财观念,更新理财思路,不断提高农民创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该文以德化县为例,从与城镇化密切相关的资金、人才、制度和产业四方面来研究农民增收的困境,探讨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努力扩大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三农"问题、农业税、农民增收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务院连续2年将三农问题及相关政策作为国务院的1号文件下发,显示出了党和政府对改善农村、农业及农民问题的决心。新时期为解决中国农民负担重、收入少、增收难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先后出台与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的好政策,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先是减免农业税、加大补贴力度,然后积极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可以说,免、补和增的"三步曲",是新时期解决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农业工作的着力点已转移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来.在这个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何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08-6811
为探讨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的关系,根据1978~2006年经济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得到了计量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有利作用,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阻碍了农民收入增加。然后对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支出变化对农民纯收入有正的冲击,并且从第2年开始冲击越来越大;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开始反应为正,持续到将近第3年发生波动;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民收入的脉冲响应开始为负,并持续了大约5个时期,然后才转为正的冲击。最后结合我国财政支农的一些特征,得出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比重以及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