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山区侧柏和栓皮栎的水分利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山区典型乔木侧柏和栓皮栎的水分利用情况,为北京山区植被建设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其木质部水分及其不同水源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再结合茎干液流计(TDP),分析不同水源对2种植物的贡献率和贡献量。【结果】结果表明:1)2个树种在旱季和雨季的茎干液流通量排序为:旱季侧柏(5.87 kg)旱季栓皮栎(9.42 kg)雨季侧柏(13.42 kg)雨季栓皮栎(18.26 kg)。2)侧柏在旱季主要利用深层60~80 cm的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利用率分别为19.8%和51.4%,日平均利用量为1.16和3.02 kg;在雨季主要利用表层0~20 cm的土壤水分和地下水,利用率分别为51.4%和27.7%,日平均利用量为6.90和3.72 kg。3)栓皮栎在旱季表层0~20 cm的土壤水分和深层60~80 cm的土壤水分利用率贡献最大,分别为53.5%和20.2%,日平均利用量为5.04和1.90 kg;在雨季的水分利用率贡献最大的还是集中在表层0~2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分,利用率分别为51.8%和38.1%,日平均利用量为9.46和6.96 kg。【结论】从侧柏和栓皮栎的水分利用特征来看,2个树种对各水源的利用深度相似,在造林树种选择时,应避免混交产生竞争。在季节性干旱的北京山区水分匮缺,在造林时应优先选择蒸腾耗水较小的侧柏树种。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光合特征与水分消耗的季节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Li-6400于旱季和雨季分别对云南省澜沧地区种植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雨季巨尾桉光饱和点达1 590 μmol photon·m-2 s-1,而旱季土壤水分不足时光饱和点仅867 μmol photon·m-2 s-1,光补偿点亦有下降.旱季气孔导度对蒸腾和光合的限制作用明显强于雨季.旱季巨尾桉气孔限制强度及蒸腾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均与本地植物红木荷类似,而雨季巨尾桉的净光合速率远高于后者.巨尾桉具有与环境水分供应变化相协调的水分利用策略,旱季减少水分消耗以尽量节水,雨季则充分光合以获得更多生长.其类似本地植物季节变化的蒸腾特征和水分利用对策有利于维持群落地段的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雷州半岛气候背景条件下具有良好培育前景的5种桉树人工林(湿加松林为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各个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和雨季的差异,以揭示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表现为先减后增变化趋势,在雨季表现为先增后减或逐渐减小变化趋势,旱、雨季变化特征明显.6个林分旱、雨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3~3.32μmol·m-2·s-1和2.55~4.36μmol·m-2·s-1.旱季土壤温、湿度共同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雨季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呼吸,土壤湿度抑制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藏川杨和北京杨树干液流的干湿季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和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于2015年旱季和雨季在西藏拉萨半干旱河谷对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测定太阳辐射(Q)、空气温度(T_a)、土壤含水量(SWC)、饱和蒸气压亏缺(VPD)等环境因子。【结果】1)拉萨河谷区主要气象因子在旱季和雨季存在较大差异,雨季的Q、T_a、SWC、VPD等均高于旱季,主要气象因子的平均值为雨季的60%左右。2)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树干液流日变化表现出昼高夜低的规律,二者在雨季的日变化为多峰曲线,旱季为单峰曲线。旱季和雨季藏川杨液流速率均显著大于北京杨,北京杨液流密度在旱季和雨季相比藏川杨的液流密度分别下降71%和58%;相比雨季的液流密度,2种杨树的液流密度在旱季分别下降65%和76%。3)在旱季和雨季,主要环境因子Q和VPD与2种杨树树干液流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Q和VPD的日变化与2种杨树的液流速率日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Q和VPD对北京杨树干液流的影响小于对藏川杨树干液流的影响。【结论】在拉萨河谷区旱季和雨季较大气候差异的环境下,藏川杨和北京杨树干液流速率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昼夜节律。但2树种树干液流在峰值、日平均值、启动时间以及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尤为显著,藏川杨作为乡土树种显示出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东莞大岭山马占相思林3种间伐改造模式(未间伐+套种、间伐30%+套种和间伐60%+套种)及未间伐林分为对照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改造11 a后,比较研究这4种改造模式在旱季和雨季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间伐模式在旱季和雨季下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差异,旱季时土壤全N和硝态氮含量较低,其它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雨季时土壤全N和硝态氮含量较高,其它土壤养分消耗较高,其含量较低。(2)间伐促进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积累,且旱季显著高于雨季。(3)改造后林分植被覆盖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旱季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雨季。(4)PC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且各指标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及不同改造模式林分对土壤因子响应不同。以未间伐与套种改造模式能有效改善马占相思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同时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负离子浓度动态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城市森林公园利用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浴、森林健康疗养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支撑,2018年旱季和2019年雨季,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海(草本群落)、湖心岛(近水体)、竹林、竹阔混交林、国际森林浴场(常绿阔叶林)5种生境空气负氧离子进行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基地负离子浓度雨季旱季,旱季负离子浓度排序为森林浴场湖心岛竹阔混交林花海竹林,雨季为森林浴场竹阔混交林竹林湖心岛花海,林分和水分是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地区干湿季节分明,雨季一般从5月底、6月初至10月末11月初,旱季11月份开始一直至次年5月底。雨季时候,雨量很大,有时绵延很多天,给出行和观鸟带来困难。旱季时间主要出于冬天和春天,这段时间是很多北方鸟类南下越冬和繁殖期,再加上有些落叶性的树木掉叶,平时密不透风的树冠层稍显稀疏,而且很多树种在冬天和春天开花,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种源间只有在严重干旱胁迫下脱水力间的差异才显著。在给定胁迫条件下,各次生种源旱季的伤害指数比雨季的伤害指数大。干旱预处理有助于提高植物叶片的抗脱水力。旱季测定结果表明,北部和西部来源的刺槐叶片的抗脱水力强于南部。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地果园缺水干旱,在雨季施用土壤吸水剂,对其吸附保持雨水、减轻旱季缺水、促进果树生长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山地果园施用土壤吸水剂,能使旱季土壤含水量相对提高12%。由于旱季土壤水分提高,对促进果树生长、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四川省马边县具有垂直分布带谱的山地土壤放线菌数量特征采取微生物平板培养法和计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放线菌数量明显下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放线菌数量差异明显;土壤放线菌的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同时,不同植被的林地放线菌总数量在雨季和旱季变化较大,以雨季最大而旱季最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刺槐次生种源的抗脱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导法在雨季和旱季分别测定了刺槐10个次生种源叶片的抗脱水力。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所有次生种源的伤害指数都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伤害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绘。各次生的间只有在严重干办迫下脱水力间的差异才 给定胁迫条件下,各次生种源旱季的伤害指数比雨季的伤害指数大。干旱预处理有地提高植物叶片的抗脱水力。旱季测定结果表明,北部和西部来源的刺槐叶片的抗脱水力强于南部。  相似文献   

12.
香合欢(Albizia odoratissima)为我国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研究其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进程对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有重要意义。为促进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和香合欢树种发展,以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香合欢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时间换空间,分析香合欢天然次生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了解干湿两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和容重均随林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均在成熟林中最低;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中龄林中最高;雨季土壤pH值、总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旱季;旱季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雨季;林龄和季节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为影响林分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重要因子。在香合欢天然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养分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中龄林中最高。在香合欢幼龄林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但植株生长速度较快,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应加强对香合欢幼龄林的抚育管理,在旱季增加水分供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萌发实验的方法对兰坪铅锌矿区3种尾矿恢复初期的植物群落(以下简称恢复群落,包括魁蒿群落、马桑灌丛、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和1种对照群落(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各群落雨季末期土壤种子库储量均高于旱季末期,其中,3种恢复群落种子库储量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照群落季节变化不显著(p0.05);各群落雨季末期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均高于旱季末期,3种恢复群落物种多样性均低于相应对照群落;各群落土壤种子的垂直分布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各群落土壤种子库优势种季节变化均较大,一些优势种仅出现于雨季末期或旱季末期;3种恢复群落2个季节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指数高于对照群落。  相似文献   

14.
聚果榕果内种子季节变化与聚果榕小蜂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聚果榕与聚果榕小蜂有着种间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榕小蜂进聚果榕果内 ,结果表现为 2方面 :1)对长柱小花传粉受精后产生榕树种子 ,使聚果榕能正常进行有性繁殖 ;2 )在短柱花内产卵形成瘿花 ,产生榕小蜂后代 ,植食性 ,最后发育为聚果榕小蜂 ,并作为榕树传粉的媒体。对西双版纳地区 2个样地内不同季节的聚果榕果进行了 3年的连续解剖观察 ,统计了雄花期榕果内瘿花、种子、败育花的数量 ,比较了 3年中旱季和雨季各种小花的比率。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 ,各种小花的比率不同。旱季的 1月和 11月 ,聚果榕产生的种子量最多 ,雨季末期的 9— 10月份次之 ,产生种子量最低的是 3月份。旱季和雨季 ,瘿花的寄生比率没有显著差异 ,但不同月份之间差别较大 ,寄生率最高在旱季的 1月份和雨季初期 5月份 ,最低是在 3月份。长花柱雌花和短花柱雌花的败育率 ,在气温最低的月份 (1— 2月 )和雨量最多的月份 (7— 8月 )结的榕果内最高 ,在雨季初期 (5月 )和旱季初期 (11月 )结的榕果内最低。造成聚果榕果小花败育的主要因素是低温、多雨的气候。除聚果榕小蜂外 ,榕果内还有造瘿类和重寄生 2类非传粉小蜂 ,它们对聚果榕的种子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石质山地侧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氢稳定同位素(δD)技术,结合大气、土壤的温湿度,探讨雨季和旱季降雨对不同深度土壤温湿度动态及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雨季随降雨产生先减小后增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旱季初期则随降雨持续减小,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雨季和旱季,土壤湿度随降雨先增大后减小,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雨季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中雨可使表、中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且该层土壤水δD贫化,即降雨优先补给表、中层土壤;而前期降雨充足时,中雨使下层土壤湿度增加较多,而所有土壤水δD均贫化,即降雨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大雨使所有土层湿度增加且差异较小、δD贫化,即降雨可迅速入渗全部土层。旱季初期,中雨使表层湿度增加较多,即使前期土壤湿度较低时,雨后全部土壤水δD均贫化,即中雨也可较快入渗到深层土壤,进一步补给地下水。表层枯落物水δD值受降雨δD值直接影响,随降雨产生先贫化后富集;而浅层、深层地下水δD值皆较稳定,几乎不受短期降水影响,可为干旱季节植被生长提供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16.
<正>干旱季节对橡胶树生长和定植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子。 橡胶树年周期生长变化,可分为生长期和相对休眠期,这是橡胶树对年周期的雨季和旱季相适应的具体表现。生长期与相对休眠期的长短,因生境、品系、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在气候条件中旱季的长  相似文献   

17.
老挝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国土面积二十三点一四万平方公里。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某些地区的海拔达二千八百米,因此,老挝素有印度支那半岛的“屋顶”之称。老挝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地域,同我省一样,全年干湿季分明;春季(五至九月)是雨季,整个雨季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七十五至九十;其余月份为旱季,旱季的月平均降雨量只有二至十毫米。老挝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据初步统计,全国森林面积达一千四百万公顷,约占国土总  相似文献   

18.
对幼龄胶园间作大叶千斤拔模式下的保护带植物进行刈割还田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植物需采取不同的刈割策略,对灌木类植物,刈割留茬高度应在100 cm左右,刈割时高度应在160~200 cm,即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刈割1~2次,雨季6-10月刈割2~3次;对草本类植物,刈割留茬高度应在15 cm左右,刈割时高度应在50~60 cm,即旱季刈割2次左右,雨季刈割3~4次。  相似文献   

19.
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个造林树种的有关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思类树种在旱季水分自然饱和亏缺较大,乡土树种坡柳和3种桉树则是雨季水分亏缺较大,具有WSD高而RWC低的植物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比叶面积增大是植物提高抗旱能力的一个表现方面,但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细胞质浓度也是途径之一;干热逆境可造成叶绿素含量降低,雨季叶绿素含量有较大提高,叶绿素a/b值也随之得到提高;参试树种的糖分含量旱季比雨季高,除马占相思外,其它树种淀粉与糖的比率则旱季比雨季低;在干热逆境胁迫下,7个树种(除尾叶桉)的游离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旱季植株易出现萎蔫现象,有部分或较多叶片脱落的树种积累的游离脯氨酸较多。除造林效果较差的马占相思与其它7个树种有较多差异外,造林效果较好的7个树种在生理生态变化方面有较多相似性;同时,同类树种间有明显的一致性;乡土树种坡柳则在某些方面更近似于相思类树种,在某些方面又近似于桉树类树种;除马占相思外,3个相思类、3个桉树类树种与乡土树种坡柳同样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空气颗粒物动态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斑块型城市森林公园空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18年旱季和2019年雨季,通过长期连续固定监测方法,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海、湖心岛、竹林、国际森林浴场4种生境颗粒物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空气颗粒物各项指标均为旱季雨季,TSP、PM10平均浓度在各监测点排序为花海竹林湖心岛森林浴场,PM2.5平均浓度排序为花海湖心岛竹林森林浴场。各监测点TSP、PM10、PM2.5等级均在"Ⅱ"以上,未达到污染水平,因此,空气颗粒物指标对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均无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