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球上的多种生态系统中,雨林被视为环境艺术的杰作之一。 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它所蕴藏的丰富物种对维护全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类的破坏活动,如伐木、耕作、放牧等,却使它面临毁灭性的威胁。目前仅存不到一半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锐减。  相似文献   

2.
宋晔 《森林与人类》2015,(2):110-127
<正>章一远古流浪者马达加斯加,非洲东部印度洋上的一座大岛,以极具特色的野生动物闻名于世。我知道这么概括远不足以说明这个岛屿,它确实太不平凡。且听我慢慢道来。在上亿年前,地球南部存在着一块叫"冈瓦纳"的超级大陆,它的面积广阔超乎今人想象——包括了今天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印度和阿拉伯半岛,  相似文献   

3.
在地球上的多种生态系统中,雨林被视为环境艺术的杰作之一。 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它所蕴藏的丰富物种对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类的破坏活动,如伐木、耕作、放牧等,却使它面临毁灭性的威胁。目前仅存不到一半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在锐减。  相似文献   

4.
说起非洲和中东,人们总会联想起那灼热的阳光和茫茫的沙漠。尽管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但它地上却光秃贫瘠。就在这沙漠上,凭借现代尖端的科学技术,世界上最环保的城市将被建造。  相似文献   

5.
大象罗拉     
张漫宇 《森林与人类》2014,(12):192-192
<正>屏幕上的这头大象叫"罗拉",是用实景增强技术生成的一头虚拟的非洲大象,它可以通过体感技术与人互动。"罗拉"(Laura)为拉丁文,意为"桂冠",而大象就是非洲生态系统的桂冠,在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简称IFAW)亚洲地区总代表葛芮说,非洲大象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使得大象种群举步维艰,非法猎杀和象牙贸易更在过去的三四年内夺去了超过10万头非洲大象的生命,盲目的象牙消费正将这个地球上最大的也是最古老的物种赶尽杀绝。  相似文献   

6.
微形蛇。生长在我国勃海东岸的一种莽蛇,它是地球上最微小的一种蛇,这种小形蛇体如蚯蚓相似,身长大约在 17. 5厘米左右。   微形蛙。在非洲栖息一种花芯蛙,又称海洋蛙,身长不到 2. 5厘米,平时隐藏在花内,肤色与花色相同,不易被人发现。   微形鸟。非洲有一种小如麦粒的鸟,浑身长着细密的绒毛,翅翼透明。以前人们视它为昆虫,然而经专家研究它被确认为是鸟,明显的特征是它长有两只脚。它又称麦粒鸟。   微型狗。日本培育出世界上最小的狗,它身长仅 9. 2厘米;高 4. 6厘米,可以站在人的手掌上,旦很勇敢、忠义、易于照料,…  相似文献   

7.
在非洲,经常可以看到当地人手里拿着一根香烟长短的小树枝不停地在嘴里捅来捅去,这是他们特有的刷牙方式。用树枝刷牙是非洲许多地方的一种古老而别致的习俗。尽管现在市场上有现成的刷牙工具,但非洲人用“刷牙棍”刷牙的传统习惯却仍然盛行不衰。在牙刷和牙膏出现以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曾经用树枝来清洁牙齿。使用这种“天然牙刷”不仅不费分文,而且非常方便,只要从某些树上折下一根长短粗细适中的嫩枝,剥去树皮,咬啐后即可使用。这些嫩枝的树种虽然不同,但都是一些木质比较松软、无毒、无异味、不苦涩的细嫩枝条。非洲人用树枝刷牙的…  相似文献   

8.
请神易送神难 把新的生物引进一块陌生的土地上,结果常常是难以预料的。今日在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和橡胶引自南美,菠萝引自中美,向日葵引自北美,咖啡引自非洲,大豆则引自中国。不过,当人们得到引种驯化所带来的利益之时,却忽视了它带来灾难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加篷雨林游客多李忠东加篷位于非洲中西部,西濒大西洋,面积26.7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左右。与周围的其他非洲国家相比,它是较为富裕的。这个盛产石油的国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矿产比较丰富。在加篷,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热带雨林,占全国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上,鸟类王国中生存的鸟类,总共约11,000多种。如果让它们进行各种各样的有趣比赛,可以产生许多别具一格的冠军。最大的鸟——鸵鸟现代最大的鸟,是多数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区的非洲鸵鸟,成体雄鸟平均高度260~275厘米,个别的可高达300厘米以上;平均体重75公斤左右,它的翅膀退化了,没有飞翔的能力。有史以来,最大的鸟是隆鸟,身高5米,  相似文献   

11.
撒哈拉礼物     
西瓜最原始的野生祖先已经很难找到了,但在非洲苏丹境内,还有大片大片的野生西瓜,据认为那里是西瓜的起源中心。撒哈拉的野生西瓜当人们享受西瓜甘爽浓郁的美味时,大概都不会想到,这种被世人誉为"瓜果之王"的水果珍品,它的故乡是非洲热带撒哈拉大沙漠。  相似文献   

12.
Abra.  CS  王科 《热带农业科技》1989,12(1):35-41
<正> 一、可可的原产地与分布 可可树(Theobroma Cacao)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盆地和奥里诺科河盆地是它的故乡。可可树属有好几个种,属于梧桐科。 17世纪,西班牙探险者把可可树从原产地引到它的海外属地种植,而后引种到东西方的许多国家。当今世界上重要的可可生产国为南美的巴西、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格林拉达;非洲的加纳、尼日利亚、科  相似文献   

13.
影片根据丹麦女作家艾萨克丹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改编而成。爱情失意的凯伦从丹麦来到非洲,独自打理一个农场。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黑人雇员们开出一块空地,建成了一个咖啡种植庄园。凯伦在这里结识了狩猎者丹尼斯,开始了丛林中的浪漫爱情。起初,她与非洲土人格格不入,但经过多年相处,他们的感情日益亲密。收获的季节到了,一场大火却将凯伦苦心经营的咖啡园化为乌有,而丹尼斯也在一次飞行意外中身亡。凯伦带着无限的伤痛和依恋走出这块她深爱的土地。原著散文化的风格和过于平淡的情节曾令许多导演望而却步。但在导演西德尼·波…  相似文献   

14.
非洲是世界竹子重要的自然分布区之一,竹资源相对丰富。竹资源对于非洲向绿色经济转型以及缓解非洲资源短缺、人口贫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非洲产竹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竹藤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对竹资源培育和利用意识显著增强,竹产业发展迎来了机遇。文章对非洲竹资源状况、竹产业发展现状、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前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有意在非洲发展竹产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古树,是林木资源中的珍品;有生命的历史文物,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绿色寿星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树,是非洲加那利群岛俄尔他岛上的龙血树,它曾活在世上8000多年,可惜的是1868年的风灾把它毁掉了。目前,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树种是巨杉,是仅产于北美西海岸的古老孑遗植物,具有纵列的红褐色树皮,又名"红杉"。这株高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不良商家常以非洲螺穗木冒充檀香木的市场乱象,从构造特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特征三方面对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进行了辨析。从木材构造特征角度详细阐述了檀香木和非洲螺穗木的主要辨别要点:檀香木心材为黄褐色,非洲螺穗木心材呈褐色且有黑色条纹;檀香木几乎全部为单管孔,管孔内未见树胶,而非洲螺穗木管孔除单管孔外,还具有径列复管孔和少数管孔团,且心材管孔具有树胶;檀香木的木射线宽1~2列,主为2列,木射线组织类型多为异Ⅱ型,而非洲螺穗木木射线以单列为主,木射线组织类型为同形及异Ⅲ型;檀香木的轴向薄壁组织以星散状为主,而非洲螺穗木的轴向薄壁组织呈不规则、断续的切线状或星散聚合。用95%乙醇超声提取1 h檀香木与螺穗木木粉,GC-MS研究显示:檀香木与非洲螺穗木总离子流图存在一定区别,檀香木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23~27 min,非洲螺穗木出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1~34 min;檀香木主要化学成分为α-檀香醇、β-檀香醇、反式-α-檀香醇、月桂酸乙酯和黏蒿三烯,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α-檀香醇,而非洲螺穗木提取出的主要化学成分为2-莰烯、1H-环戊烯并[b]喹...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中心,有一片东西走向的细长条形草坪绿化带——国家广场。国家广场景色怡人,西临波托马克河,河边是林肯纪念堂,向东几步便是俗称方尖碑的华盛顿纪念碑,草地东边的尽头坐落着国会山。在政治气息如此浓厚的地方,却分布着美国最大规模的博物馆集群——史密森学会旗下16座博物馆和1个动物园中的多数成员。如非洲裔美国历史和文化博物馆、美洲印第安人国家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18.
奇怪的树     
“牙刷树”在非洲刚果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叫“安地亚莫诺”的灌木。“安地亚莫诺”在刚果语里的意思是“刷牙”。这种树的根略带甜味,用它刷牙可不用牙膏,它能使牙齿洁白、嘴唇红润。当地人都用它来刷牙。  相似文献   

19.
正"清音迎晓月,秋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其通体皎洁如霜雪,颈部、翅尾如黛墨晕染开来,额头那一点艳丽的鲜红如神来之笔,体态修长而轻盈,炯炯双目望去远方那一抹淡橘色的余晖。蓦地,展翅起舞,留下一片芦苇荡荡于清风之中。它神采奕奕,却不锋芒毕露;它翔姿优美,却不矫揉造作;它气韵孤高,却不盛气凌人。它是神仙的使者、中国的仙鸟——丹顶鹤。丹顶鹤在中国又名为仙鹤,它象征着幸福、  相似文献   

20.
发现肯尼亚     
梁凤英 《中国林业》2013,(16):54-57
没到非洲怕非洲,走进非洲爱非洲,走出非洲想非洲。最近,我的肯尼亚之旅最大的感受就是:非洲真的是一生必去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