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本所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9.87t/hm2.比汕优63增产13.6%;2003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产量8.67t/hm2,比汕优63增产9.1%;2004年参加四川省优米B2组,平均产量8.523t/hm2,比汕优63增产3.0%。参加全国区试长江上游筛选试验.平均产量8.081t/hm2,比汕优63增产2.0%。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晚熟区试,平均产量9.788t/hm2.比汕优63增产7.55%。该组合有稳产、丰产、质优、香型、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广泛适应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粤优938是江苏省农科院用不育系粤泰与恢复系R938选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0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获得国家品种保护。我县位于浙南山区,2002年我镇引进粤优938参加中稻品种比较试验;2003年参加续试和扩大示范,试验示范面积18hm^2;2004年我镇大面积示范推广105hm^2,平均产量8.340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8%。试验示范表明,该组合具有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旱、抗稻瘟病能力强,米质优等特点,宜在浙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宜香9号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作母本,与自育的优质强优恢复系宜恢9号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香型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8.77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19%。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175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09%。宜香9号有高产、优质、香型、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于中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中浙优1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杂交稻种业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新组合,2003年引入我县清港镇和陈屿镇,试种面积约2hm^2,表现出优质、高产、高抗、株形佳、长相长势好等优点,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4、2005年已在我县迅速推开,种植面积分别为158.3、309hm^2。作连晚种植,一般大田单产7.5~8.9t/hm^2,高产田可达9.5t/hm^2以上,比对照品种“协优9308”增产15.2%;作单晚种植,产量更高。该组合2004年4月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全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三角强化栽培(SRI)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海拔1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58产量达11437.5kg/hm^2,比CK增产14.66%;晚熟组合汕优63产量为10717.5kg/hm^2。比CK增产10.52%;中熟组合金优431产量达12837.0kg/hm^2超高产水平。为贵州杂交水稻提高单产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系优质杂交稻新组合特优128在海南省昌江县作早稻丰产示范,百亩示范片实割产量为8.73t/hm^2,比对照Ⅱ优128增产6.0%,更适宜在沿海、山区种植。总结了特优128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水稻Ⅱ优629丰产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系优质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29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作早造稻丰产示范,百亩示范片实割产量为8.73t/hm^2,比对照Ⅱ优128增产6.0%。文章总结了Ⅱ优629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在福清市示范和推广的晚稻后备品种,从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10个晚稻新品种,以谷优527和汕优63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765比两个对照品种增产,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显著水平;金农2优1和Y两优708比对照谷优527增产达显著水平,上述3个组合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适宜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皖稻149系丰乐种业选育的三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8d左右,与汕优63相仿,适宜安徽一季稻区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产量高 2003~2004两年安徽省中汕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8169kg/hm^2和9520.5kg/hm^2比对照分别增产8.41%和10.24%,居参试组第1、第2位。大田种植一般产9000kg/hm^2左右,高产田块9750kg/hm^2。  相似文献   

10.
川香优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香优2号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川香29A与成恢177配组育成的香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属于优质重穗型组合之一,因其具有比普通高产杂交稻明显的根系、分蘖、穗粒优势和增产效果而深受欢迎。2003年,我们在温州市各县(市、区)进行了试验示范,从种植表现来看,该组合具有米质特优、抗稻瘟病能力较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等特点。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466.7hm^2,平均产量为601.5kg/667m^2,  相似文献   

11.
Ⅱ优129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株型好,穗型大,熟相好。2005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平均单产9229.5kg ,/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3%,综合表现居参试组合第1位。  相似文献   

12.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四川中籼迟熟B组区试,平均产量8.49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91%,居试验第一位;2003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A1组区试,平均产量8.246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3.92%,同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64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1%。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中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  相似文献   

13.
我地地处江淮分水岭,抗旱高产的水稻杂交组合汕优63一直是水稻生产的当家品种.由于汕优63米质较差,且极易感染白叶枯病,在梁园、路口等一些重白叶枯病区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总想找一个新的组合来取代汕优63.杂交新组合Ⅱ优084经2001~2002年的试验、示范及2003年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均表现高产,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秧龄弹性大,抗旱性强,且米质较优,是取代汕优63的好组合.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Ⅱ优16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亚种间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999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浙南海拔600m以下地区种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已替代了汕优63成为当家品种。同时该组合制种产量高,穗发芽比汕优组合、协优组合低。我县近两年累计制种面积55hm^2,平均每667m^2单产214.3kg,最高达332.5kg,远高于我县杂交水稻汕优组合和协优组合的制种产量。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超级稻新品种“天优330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3301系福建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用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新组合,2006年和2007年参加全省晚稻新品种区试,平均每667m。产量分别为504.73kg和502.21kg,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4.04%和13.74%,两年均达到极显著增产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全省各区试点增产点率100%,是近年来省区试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引进惠安县螺阳镇试种20hm^2,平均每667m^2产量556.50kg,表现高产、优质,适宜惠安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协优136具有株形紧凑,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生长清秀,抽穗整齐,成熟时秆青籽黄,熟相好,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米质优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杂交稻新组合。1998年当涂县引进试验,1999年示范,2600年推广。全县推广种植面积7416亩,经多点取样调查,实收亩产568.7千克,比汕优63增产9.3%以上。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杂交稻深优9516在广东省兴宁市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优9516是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用“深95A”与“R7116”组配育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广东省兴宁市早季连片示范种植7.53hm^2,平均单产为11.12t/hm^2。文章总结了其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金优725是利用三系不育系金23A和恢复绵恢725组配在的优质杂交稻中迟熟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米质达一级米标准,区域试验比汕优63增产7.65,大面积示范比汕优63增产3.3%-14.5%;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  相似文献   

19.
天优3301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6至200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亩产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89%.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位,是福建省晚稻区试近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成熟期间倒伏与落粒是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高产的两个障碍因子,以协优9308与协优63作对比,以PP333/BTT作防倒试验,以EMSG(E.messenger)作防落粒试验。结果表明,协优63比协优9308易倒伏。协优63自乳熟期开始轻微倒伏,至黄熟全面倒伏。而在同样的肥水管理与物候条件下,协优9308基本不倒伏。PP333/BTT及其复配的“稻麦防倒康”均能通过控制节间伸长,增加基节数,提高茎节干重而控制倒伏;在本试验中协优63自然倒伏严重,施用“稻麦防倒康”增产,协优9308轻微倒伏,防倒处理未显增产效果。此外,协优9308比协优63易落粒,防落素(EMSG)对这两个组合防止落粒的增产效果明显,尤其对协优9308的防落粒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