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讨论了茶组植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4月24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深圳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等相关研究团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标志着中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据介绍,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中国种和阿萨姆种,前者叶小,分布广泛,适合制作绿茶等茶  相似文献   

3.
茶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炭疽病是近年来茶树上发生为害较重的一种病害。本文介绍了茶树发生茶炭疽病后各发病阶段的症状特征,阐述了该病害发生和气候条件、茶树品种及栽培管理等的关系,提出了茶炭疽病的防控措施,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紫娟特种茶特征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娟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组植物(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茶种(Camelliasinensis)中的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5年在云南大叶群体品种中发现的一株茶树具有紫芽、紫叶、紫茎,并且所制干茶和茶汤皆紫色的茶树品种,故取名为"紫娟"。紫娟茶是云南大叶群体种中的一种稀有茶树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被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5.
海南的野生茶树在植物形态分类学上,在植物分类上一般都认为属于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也有人认为是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pubilimba)。五指山市以水满乡为代表,是海南野生茶分布的集中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五指山市的野生茶分类地位,本研究通过在五指山市境内8个居群的野生茶植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五指山市野生茶树与茶(原变种)、普洱茶和白毛茶(茶的变种)等相比较,在形态方面,五指山市野生茶树更为接近普洱茶,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五指山市野生茶的叶子要比普洱茶、白毛茶的叶子大,侧脉稍多;从花形态分析,普洱茶的花瓣多为6~7枚,白毛茶为5~6枚,五指山市野生茶都是5枚。psbA-trnH叶绿体编码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8个居群的五指山市的野茶30个样品为独立的一组,与普洱茶、白毛茶并列。我们认为五指山市野生茶也可确定为茶(原变种)的另一个变种,因此,命名为海南五指山水满茶(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Kuntze var. shuiman F.Su and X.B.Yang),简称水满茶。  相似文献   

6.
陆羽《茶经》“一之源”,极为简明地阐述了茶树原产地、茶树的性状特征、茶的用字与名称、茶的生态环境与栽培技术以及茶的功用等等,内容丰富,文字精练。本文根据古今相连的原则,略加论述。 (一)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茶经》开篇指出,茶是原产于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茶经》这段开头语,为我们研究茶树原产地提供了依据。“庸太宗贞观元年(627)将全国分为关内、河南、河北等十个道”,“玄宗开元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勐腊县象明乡倚邦村自然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现存古茶园400多hm2,茶树品种有普洱茶种(C.assamica)和茶种(C.sinensis)2大类。通过实地调查,在倚邦村曼拱二队发现了7株红花茶树,记录其地理位置、维量特征、花器特征等,建立了红花茶树资源档案,为进一步研究红花茶树的遗传与变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个多世纪以来,依据于野生大茶树的分布、栽茶饮茶的历史、史料的考证和地质变迁等,国内外学者对茶树原产地问题提出了多种论点。但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再加各人研究的侧重面不一,故迄今未有定论。笔者曾在《茶叶科学》(1986年第1期)著文指出,我国云南为茶树原产地,滇东南是茶的起源中心。本文进一步就茶树如何从起源中心向外扩散以及茶种之间的变迁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一、绪言茶的学名最初(1753)林奈(Linne)命名为 Thea sinensis。但是后来由于很多植物学家有 Thea 属和 Camellia 属的争论,包括各种变种和品种等茶的学名大概有100多种。1907年瓦特(Watt)整理了这么繁多的茶,认为具有共同的性质,将学名定为Camellia thea link,并把它们分为4个变种。又将大叶种系统的区分为6个族。1919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是名副其实的茶乡,也是茶树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凤庆小湾镇锦秀村位于澜沧江流域的拐弯地区。该地的古茶群体以最古老的锦秀茶祖的为代表,经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基因遗传学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锦秀茶祖为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大理茶为山茶科茶属茶组植物,与栽培的茶和大叶茶同属于茶组。在系统发育与演化上,与栽培茶的亲缘关系十分接近。锦秀茶祖具有早期人类活动干预的特性,是先民最早栽培的本山茶,表明是现代栽培茶树的源头之一。锦秀茶祖的发现,以及大理茶野茶群落和大量古茶树群体的天然存在,不仅为茶叶原产中国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云南西南部澜沧江流域是栽培茶的起源地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锦秀茶祖具有茶文化起源的古老性,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茶树源流的丰富性,以及茶文化研究的独特性,是茶叶起源和古老茶文化的历史见证。是现存的第一株走出森林的茶树、现存的第一株人类栽培的茶树和名符其实的茶树之母。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的现状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区辽阔,产茶历史悠久,经过长期人工培育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树品种资源。以树型而言,不仅有乔木型、半乔木型,还有灌木型;以叶片而言,既有叶大如掌,长达尺许的大叶种,也有中叶种,还有叶小于耳,长仅寸许的小叶种;以茎而言,既有曲茎多姿、盘旋若龙的奇曲茶,也有芽体并生、枝叶多变的萧奇种。据虞富莲、林树祺报道,仅云南省就已发现有茶种31个,变种2个,占世界茶种37个、变种3个的80%。其  相似文献   

12.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湘黄卷蛾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茶树的一种卷叶害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并总结比较了该虫与茶园2种常见的卷叶蛾(茶卷叶蛾和茶小卷叶蛾)在形态和习性上的异同,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控该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R.N.Das  R.K.Bhagobaty 《茶叶》2010,36(3):133-139
茶是印度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商品茶园由于茶树异花受粉而杂合程度很高。本文以中国变种、阿萨姆变种和柬埔寨变种的典型茶树品种TV-7,TV-8andTV-9为参照,利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标记对印度阿萨姆茶园茶树资源的遗传变异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茶跗线螨[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是一种世界性害螨,也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害螨之一,主要以若螨和成螨在茶树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萎缩、硬化增厚、质地变脆,严重时叶片背面变褐色,生长停滞而脱落,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文章介绍茶跗线螨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供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茶树病虫发生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三十多年来,我国对茶树病虫害的种群组成和变化,主要病虫和天敌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防治策略和理论以及具体防治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几个方面对茶树病虫的发生和防治的进展进行讨论,并对本世纪末期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一、茶园病虫种群结构我国茶区幅员辽阔,病虫种类繁多,已有记载的茶树害虫400多种,病害100多种。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茶丛茂密郁闭,茶园微气候和营养条件变幅较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茶园病虫区系。原来的优势种一般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主要害虫种类有: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茶叶瘿蟥、跗线螨、茶短须螨)、尺蠖类(茶尺蠖、油桐尺蠖、云尺蠖、木(木尞)尺蠖)、刺蛾类(茶刺蛾、扁刺蛾)、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蚧类(蛇眼蚧、椰圆蚧、角蜡蚧、长白蚧)、  相似文献   

17.
茶红翅天牛(Erythrus blairi Gresitt)是蛀食茶树和油茶树枝干的害虫。据记载,国内分布于江西、陕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江西南北大部茶区都有发生,且局部为害较严重。鉴于茶树上有关此虫的报道较少,近年来笔者在婺源茶区对该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学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茶黑毒蛾(Dasychira baibarana Matsumura)是茶树上一种重要的食叶类害虫,常在茶园暴发成灾,严重影响茶树的树势和茶叶的产量。本文介绍了茶黑毒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为生产上正确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二、云南新茶种的不断发现国内许多单位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云南的茶树品种资源,于50年代初开始,先后进行过不同形式的植物考察和茶树品种资源考察,发掘出大量茶树地方品种和野生茶树,并且还发现20多个新茶种(变种)。下面将不同时期考察结果作一简述。 (一)植物综合考察这是指多科、属性的植物考察。因在云南各地海拔1100~2800米范围内,山茶科植物常与壳斗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等科植物共同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因此,在进行上述科、属植物考察中常可同时发现一些茶树资源。例如,50年代的中苏联合植物考察和以后由昆明植物研究所组织的多次植  相似文献   

20.
茶材小蠹是世界茶树为害较为突出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在广东茶树上频繁发生。其危害具有“难防、难治、破坏强”等特点,目前尚未有针对茶材小蠹的系统性治理方法。本文从茶材小蠹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与思路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老茶树防治茶材小蠹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