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感染鸡马立克病病毒血清Ⅰ型(MDVⅠ)814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提取病毒总DNA,以其为模板,根据GenBank中MDVⅠ GA株基因组gE、gI、gp8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了814株的gE、gI、gp82基因,并将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 Star软件分析814株gE、gI、gp82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与已发表的MDVⅠ毒株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MDVⅠ毒株的gE、gI、gp82基因同源性很高,814株与已发表的MDVⅠ毒株的gE、gI、gp8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9.4%、98.9%和99.6%以上.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和合成一对引物,以特超强毒648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其囊膜糖蛋白gI基因阅读框(ORF)中,除去其N-端编码疏水区的165个碱基对(bp)以外的蓁部分;将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性载体pGEX-6P-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将重组质粒转化进大肠杆菌BL21株,在1.0mMIPTG浓度和30℃的条件下诱导,gI-GST基因融合蛋白获得了理想的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脉电泳,West-ern-blot试验,通信班下其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大小为预期的63KD。将表达产物回收后免疫小鼠,所得抗血清可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免疫荧光试验(FA)中呈细胞膜阳性染色。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648株MDVgI基因的融合蛋白产物保留了天然蛋白的某些抗原性。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鸡马立克氏病病鸡拔取羽毛根 ,经处理后接种于 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盲传到第六代出现典型的马立克氏痘斑。用第7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 ,结果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线。此结果表明已分离到马立克氏病毒。  相似文献   

4.
1 前言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MD)是由庖疹病毒群的亚群病毒(与细胞相结合)引起,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世界性家禽流行病。大庆机械化养鸡厂1986年投产以来,鸡MD的防制主要采取1日龄注射国产马立克疫苗和法氏囊疫苗以及相应的消毒工作。据1987、1988年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不同地区患马立克氏病的鸡群分离出10株马立克氏病毒,命名为MZ1、E1、E2、E3、E4、G2、L1、G5、An7、N。用MDV分型单克隆抗体对E4、L1、G2、An7、N毒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除E4疑有血清Ⅱ型与血清Ⅰ型MDV同时存在外,其余均为血清Ⅰ型MDV。  相似文献   

6.
参考GeneBank发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分别以RBIB,814,GD2(广东分离株),J-1-E(北京分离株),Md11,Md5,CV1988等不同毒株的MD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该产物经pGEM-T-easy克隆后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毒株间pp38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间有缺失突变,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5.9%,其中大多数的突变发生在MDV复制的原点附近。  相似文献   

7.
鸡肾细胞培养分离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吕昌琳高登慧(贵州农学院,贵阳550025)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肿瘤性疾病,作者用琼脂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鸡胚、雏鸡接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荧光抗体试验,反向间接血...  相似文献   

8.
鸡抗马立克氏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一种鸡的恶性淋巴肿瘤性疾病,加上MDV的感染可导致宿主的免疫抑制,因此它是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养鸡业中最具经济意义的疾病之一。MD的有效控制措施应包括三方面,即疫苗免疫、生物安全和抗病育种。但长期以来,养禽业主要依赖疫苗免疫,由于MDV的普遍存在及其毒力的不断增强等原因,  相似文献   

9.
前  言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1907年,其主要特征是病鸡的周围神经、性腺、各脏器、眼的虹膜、肌肉和皮肤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马立克氏病病毒最早由英国学者于1967年分离获得。本病主要发生于密集饲养的养鸡场,特别是肉仔鸡发生该病后损失严重。马立克氏病病毒还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增强毒力。不同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的易感性不同,采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感染,但其免疫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要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必须加…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病毒广西株G2囊膜糖蛋白gI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强毒株G2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其囊膜糖蛋白gI基因阅读(ORF)中,除去其N-端编码水区165个碱基对(bps)以外的部分,将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性载体pGEX-6P-1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株,在1.0mmol/LIPTG浓度和30℃的条件下诱导,gI-GST基因融合蛋白获了理想的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试验,验证其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物大小为预期的63000,将表达产物回收后免疫小鼠,所得抗血清可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在免疫光试验(FA)中,呈细胞膜阳性染色,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G2株MDVgI基因的融合蛋白至少保留了天然蛋白的部分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
为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复制,本研究构建了靶向IBDV VP1和VP2基因的鸡双向U6启动子(chU6)双拷贝shRNA重组表达质粒pchU6-shRNA12,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再接种IBDV,72 h后,未出现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小于101 TCID50/0.1mL;而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两个对照组均出现明显的CPE,病毒滴度均达到108.75 TCID50/0.1 mL.此外,将pchU6-shRNA12与IBDV混合,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96 h后,鸡胚发育正常,病毒滴度小于101 ELD5,0/0.1 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VP1和VP2基因,比单纯接种IBDV组分别降低92%和95%;而含有空质粒和不含质粒两个对照组鸡胚则全部死亡,病毒滴度均达到107.00 ELD50/0.1mL.本研究结果表明,chU6启动子在双拷贝shRNA表达质粒pchU6-shRNA12中能高效驱动双拷贝shRNA的转录,生成的siRNA在CEF(in vitro)和鸡胚体内(in vivo)均能有效抑制IBD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2.
建立基于SYBR Green Ⅰ的real-time FQ-PCR方法检测并定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PBLs)中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载量(以meq基因为定量标准),并将此技术的敏感性与标准PCR方法进行对比.应用PCR技术从MDV-1攻毒后的霞烟鸡PBLs中扩增MDV meq基因的部分片段,纯化上述基因的DNA扩增产物,然后克隆到pGM-T载体,重组质粒通过PCR和EcoR Ⅰ酶切及测序分析进行确认;将浓度梯度的meq基因的重组标准品质粒DNA进行real-time FQ-PCR,建立其相应的标准曲线.同样以质粒DNA为模板,real-time FQ-PCR方法的最低检出率为10拷贝,而标准PCR的最低检出率则为32拷贝.结果表明,在检测MDV时,real-time FQ-PCR敏感度比标准PCR要高.  相似文献   

13.
广西某养殖场130日龄父母代种鸡发生临床肿瘤样病变和死亡,对病鸡采用病理解剖、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病毒分离以及分离株重要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部位表现有肿瘤样病变; PCR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有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 ALV-J分离株env基因的序列与10株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7. 2%~97. 7%,与ALV A-E亚型参考株的相似性为53. 5%~54. 7%;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env基因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比较,部分糖基化位点发生了改变; MDV分离株meq基因序列与8株MDV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 7%~99. 4%,分离株在第71~80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符合国内强毒分离株的特征。结果说明:该鸡群为ALV-J和MD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效力,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鸡源补体C3d序列,设计并合成在5’端添加编码连接肽(Gly4Ser)2序列的C3d基因。用同尾酶BglⅡ和BamHⅠ构建含有3拷贝C3d与VP2基因融合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VP2-3C3d。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48 h后,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162 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转染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荧光。用pcDNA-VP2-3C3d与前期构建的pcDNA-VP2分别免疫2周龄SPF鸡,二免14 d后,间接ELISA法检测IBDV抗体效价,pcDNA-VP2-3C3d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cDNA-VP2组;MTT法检测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pcDNA-VP2-3C3d组免疫诱导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pcDNA-VP2组(p<0.05)。本研究表明C3d可以增强VP2基因免疫诱导的IBDV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Vp3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8a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vp3基因以融合蛋白的形式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18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可与CIA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表达鸡马立克氏病病毒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R)的遗传稳定性,我们将纯化后的重组病毒在CEF单层上连续传30代,引起细胞病变的速度和形态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覆盖含X-Gal的琼脂引起的空斑均为蓝色;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明rFPV-gB/R中的gB基因始终能稳定表达;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在细胞上连续传30代、在SPF鸡上连续传5代后,gB基因序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以0、10、20、30代重组病毒制成冻干疫苗进行的实验室免疫效力实验表明,细胞连续传代后rFPV-gB/R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免疫原性。可见重组鸡痘病毒gB基因的结构和免疫原性都是高度稳定的。为了评价rFPV-gB/R的生物安全性,我们将rFPV-gB/R通过SPF鸡连续传5代,检测病毒在鸡体的存在部位及其消长、生长繁殖性能和毒力变化;将rFPV-gB/R免疫鸡与未免疫鸡同笼饲养,攻击FPV-102E6强毒,以检测rFPV-gB/R感染鸡的接触传染性。结果显示,rFPV-gB/R在鸡体的存在时间大约为7d,在体内仅存在于接种部位;鸡体传代后痘病毒毒力有一定程度下降,gB基因核苷酸序列未发生任何变化;同居未免疫SPF鸡在痘病毒强毒攻击后全部发痘,可见重组病毒免疫鸡没有接触传染性,能在鸡体内稳定地传代,rFPV-gB/R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K分离株的致病性和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测定了该分离株的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对SFP雏鸡的致病力以及扩增病毒的VP2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结果显示,DK分离株对鸡胚的ELD50为104.5/0.2mL,以2×10^3ELD50剂量感染SFP雏鸡出现典型IBD的临床症状、剖检和组织学病变;实验鸡发病率为100%,致死率为44.4%;DK株VP2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3.1%~97.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6%~97.5%,其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均与Cu-1wt参考株(经典株)同源性最高;DK株VP2氨基酸序列的七肽区SASWSGS及249Q、253Q、279D、284A、290M、313V、330S氨基酸位点均与强毒株的氨基酸位点一致;但其222P、256V、299N3个氨基酸不符合IBDV超强毒株的特征;而其第222、249位氨基酸为P和Q,与抗原变异株(vIBDV)的T和K也不相同。结果表明:IBDVDK株为中等偏强毒力病毒。本研究为IBD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了长度约640bp的口蹄疫缡毒目的基因,回收片段后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口蹄疫病毒3C基因。将重组质粒pMD18-3C与表达载体pEGFP-N1分别用BarnH I+XhoI双酶切后,进行定向亚克隆,对重组表达质粒pEGFP-3C进行PCR、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所含的3C基时读码框正确。用pEGFP-3C转染BHK-21细胞,荧光显示目的基因EGFP发出绿色荧光;对3C转录的mRNA进行RT-PCR鉴定,证实3C基因在BHK-21细胞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方法从鸡源新城疫病毒(NDV)强毒F48E9株P基因重组质粒中扩增出了V基因全长cDNA,并引进相应的突变位点,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然后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c上,重组质粒经酶切、PCR鉴定及测序,筛选出阳性重组质粒,并命名为pET-30c-V。将pET-30c-V转化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用1mmol/LIPTG 37℃过夜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NDVV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质量约28ku,与理论值大小相符。将包涵体用8mol/L脲变性,经Ni-NTA柱纯化,透析复性,得到纯化的V蛋白。用复性后的V蛋白免疫21日龄SPF鸡(300μg/只),成功制备了抗鸡NDVV蛋白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20.
通过PCR技术获得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基因,将其克隆至质粒pET-32a(+)和高效可溶性表达质粒pEM中,经PCR筛选,获得阳性重组子pET-3B和pEM-3B,将它们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证明,表达的3B融合蛋白能与FMDV感染动物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蛋白可溶性分析表明,EM-3B融合蛋白绝大部分以可溶形式表达。以此可溶性融合蛋白EM-3B为抗原建立了可区分FMD免疫动物和感染动物的EM-3B-DIVA-ELISA方法,经检测,其特异性为95.0%,敏感性为97.5%,与2个国产试剂盒的符合率分别为96.25%和9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