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义贞  翁绳基 《植物保护》1966,4(3):110-110
菌核病是紫云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以播种太密,通气不良,湿度大的田块最易发病。被害植株上缠绕白色绵毛状菌丝,后生鼠粪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西出口紫云英种植基地菌核病调查,结合病原菌田间症状与病原菌在PDA固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性状,初步鉴定江西省紫云英种子主要出口种植基地余江县的紫云英菌核病病原为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  相似文献   

3.
菌核病为害豌豆,从苗期至结荚期都有发生,以花期下部叶退青时发病最盛。为害叶、茎,以茎部受害最重。植株感病后,由下至上发黄枯死。病菌最初侵害近地面的茎和叶柄处,病斑先  相似文献   

4.
西芹菌核病的防治吴向军(广东省江门农药厂529000)西芹在栽培过程中,因为发生了菌核病,常会出现全株腐烂使现象。该病主要危害西芹叶柄,多由叶柄基部开始染病。初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斑,逐渐扩展叶柄和茎基变褐色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浓密白色絮状物,以后生...  相似文献   

5.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2,15(1):22-22
1.花期摘除“三叶”。油菜花期常与越冬菌核的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吻合时间长。在油菜终花前后分次将主茎1.2m以下的长柄叶、短柄叶和主茎低位无效叶等“三叶”摘除 ,中断病菌再侵染 ,使其无法侵入茎秆而起到预防作用。这种方法不仅简而易行 ,省药、防污染 ,而且增产效果显著。实践证明 ,摘叶的防病效果为76.7% ,喷药的为54.1% ,而种子药剂处理、轮作换茬的仅有37.6%。这是由于摘除“三叶”后 ,改善了油菜株间通风透光 ,增强光合作用 ,促进籽粒饱满 ,每667m2 增产油菜为22~33kg。必须指出 ,每次摘除的“三叶”…  相似文献   

6.
韦刚 《广西植保》1994,(3):31-31
番茄菌核病及其防治韦刚(广西农业大学植保系)番茄菌核病在广西各地均有发生。春植番茄很少发病,反季节栽培发生较重,特别是在塑料大棚中种植的番茄发病更重。番茄的叶片,茎杆、果实均可受害。受害叶片多从下部老叶开始。病斑初期为水渍状、暗绿色、软腐、湿度大时病...  相似文献   

7.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都可造成危害 ,其中以中后期发病最普遍 ,危害最严重。一般发病率达 10 %~ 2 0 % ,严重的达80 %以上。菌核萌发和产生子囊盘的温度为 5~ 2 0℃ ,土壤相对湿度为 70 %~ 80 %。每年 3~ 4月份春暖多雨 ,气温和湿度都适合菌核的繁殖侵染。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大量萌发 ,产生子囊盘 ,散发出子囊孢子随风传播 ,如果子囊孢子遇上油菜开花结荚期 ,油菜本身抵抗力弱 ,菌核病菌最容易侵入油菜植株危害。病菌侵入油菜植株后 ,在病部 (多为茎秆 )分解茎秆细胞的胶织物 ,使茎秆表面纤维破裂如麻 ,茎秆…  相似文献   

8.
潜根线虫在我国水稻田中广泛分布。施用杀线虫剂能提高水稻产量。 在双季早稻生长期间,采用3%呋喃丹颗粒剂进行防治试验,每亩3公斤加干细土15公斤拌均,分别按: (1)于播种期撒施; (2)播种期和移栽前一个星期各施一次; (3)返青期撒施; (4)分蘖期撤施; 以不施药为对照。 结果除处理(1)外,施药小区的主茎高度  相似文献   

9.
雷会蓉 《植物保护》1986,12(3):50-51
近年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向日葵菌核病也越来越严重,1985年全市发生9000多公顷,占种植面积的11.4%,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田(重茬)达68%以上,使向日葵产量下降,质量变劣。我站1984—1985年在喀尔  相似文献   

10.
30%大力水悬浮剂是浙江温州市鹿城农药厂生产的一种强力杀菌剂。为验证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其适宜剂量,为大面积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荆州市太湖农场,供试油菜面积0.5hm2。品种为中油821,试验处理为:30%大力水悬浮剂(浙江温州市鹿城农药厂)70ml/667m2;100ml/667m2;40%菌核净WP(浙江温州鹿城植保化学厂)100g/667m2;清水对照;其四个处理每小区面积333.5m2,三次重复,共十二个小区,随机区组…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但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较重。病菌为害油菜的叶和叶柄、茎杆、花和荚,以茎杆发病最重。控制菌核病发生和为害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豆菌核病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的新病害,在黑龙江省西北部由于大豆栽培面积增加,重茬现象严重,又加油菜、向日葵面积增长,加剧了此病害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 50%农利灵 WP(用量为 937.5 g/hm2)和 50%速克灵 WP(用量为 1 500 g/hm2)的防效最好,药后 15 d调查分别为 93.4%和 91.8%。最佳防治时期为大豆开花结荚期。 2次喷药 (7月 26日、 8月 10日 )的效果明显高于 1次喷药。 (何立 ) 大豆菌核病的药剂防治@马汇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保系!158308 @何立…  相似文献   

13.
黄旭正 《广西植保》1999,12(4):16-17
油菜是一种油肥兼收、用地养地结合的作物,广西随着冬季农业的开展,各级领导很重视油菜生产,并把油菜列为一种油肥兼用主要作物之一来抓,加快了油菜生产的发展步伐,全区油菜播种面积由1990年的1.43万hm2,逐年扩大到1995年的6.2万hm2,1998年发展到6.6万hm2左右。油菜种植产区主要集中在河池、柳州、梧州、桂林等4个地区。如1995年这4个地区共种植油菜面积达5.6万hm2,占全区油菜面积的90.74%。其中河池地区为1.7万hm2,柳州地区1.6万hm2。油菜种植面积在3400hm2…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是陕南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多年来持续偏重发生,减产严重。油菜盛花期阴雨偏多是造成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期连作、菌源充足、田间管理不到位、农户疏于防治也是造成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春季是油菜菌核病的盛发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取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油菜自身抗病能力、重点加强初花期至盛花期的药剂防治措施,以确保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15.
药剂拌种防治大蒜菌核病试验赵启超(苍山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277700)大蒜菌核病属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县局部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在3月中下旬大蒜返青期开始发病,主要由土壤带菌传播从表茎基以下开始为害腐烂,发病重的地块造成绝产,发病率一...  相似文献   

16.
油菜盛花和终花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2次,对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一措施只适合有机动喷雾器的单位使用,而盛花后油菜枝叉交错,农家手动喷雾器不能进田难以推广。1990、1991年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从两条途径解决油菜盛花后因封行不能进田喷药的问题:(1)用机动弥雾机站在田埂上,向田内喷50%多菌灵100  相似文献   

17.
豆类蔬菜菌核病识别及防治黄绍岗(广西植保总站)兰豆及四季豆是广西传统冬季蔬菜品种。近年引进美国兰豆、法国青刀豆后,冬菜的豆类品种更为多样。由于从美国和法国引进的两个品种具有高产、英嫩、肉厚、风味佳等特点,出口和内销均受欢迎,近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过...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新方法油菜菌核病是油菜3大病害之首,根据各地发病情况和自然栽培条件,在全国划分为7个发病区,汉中地区属长江中游重病区,中度发病年份病株率为32.4%,产量损失在10%以上,严重发病年份,病株率达50%以上,损失超过20%。关于该病的...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20.
刘汉民 《湖北植保》2001,1(1):24-26
留兰香菌核病于1986年在江苏东台地区开始发生,病原菌系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留兰香叶片受其为害,腐烂发黑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损失,6-7月是头留兰香菌核病的高发期,9-10月为二茬留兰香菌核病的盛发期,阴雨潮湿,促进病原 增殖和传播,植株郁蔽,促使植株抗病力下降,连作重茬,促成病原菌基数增高,积累,降湿灭渍,科学施肥,轮作换茬,合理施肥,清除杂草,这些农业措施对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用40%金菌灵胶悬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施留兰香,对菌核病的流行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