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工程车辆模糊自动换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模糊技术对工程车辆的自动换挡方法加以分析,开发了一种工程车辆模糊自动换挡控制策略,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组成控制器,在车辆传动试验台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模糊自动换挡控制,能在不同的工况下采用不同的换挡策略,有效地避免了循环换挡、滞后换挡等问题。该控制规律丰富了工程车辆的操纵理论,并给出了一种实际可应用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程车辆四参数自动换挡策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工程车辆的工作油泵消耗的发动机功率是随着工况而变化,在以往的自动换挡策略研究中都把它作为固定值考虑。在工程车辆三参数换挡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四参数换挡策略,考虑工作油泵消耗功率的变化,建立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四参数换挡策略更加符合工程车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车辆质量参数对最佳换挡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解析法求解了不同质量参数条件下的车辆动态三参数换挡规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车辆最佳换挡点差异的动力学基础,指出自动变速系统换挡规律应能够自动适应车辆使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将质量参数作为换挡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4.
工程车辆并行自适应神经网络自动换挡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工程车辆在重载作业时传动系统效率大幅下降的问题,以工程车辆"两参数"换挡规律为依据,提出一种并行自适应神经网络自动换挡控制的方法。结构上由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网络评价和运行监控模型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提高了工程车辆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效率,有效地克服了神经网络控制实时性差,难以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问题,实现了换挡控制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混沌算法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神经网络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算法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并利用ZL50型装载机传动系统换挡控制试验的数据进行了验证性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车辆自动换挡智能控制是可行的,可以根据操作工况实现正确的变速挡位决策。  相似文献   

6.
车辆自动变速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应用系统辨识与理论建模相结合方法,建立了车辆传动系及其部件的动力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支持下,建立了车辆传计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不同换挡控制规律下的车辆性能,并针对各种换挡控制算法模拟车辆换挡的动态过程,为换挡规律的开发、换挡动态过程的控制和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7.
拖拉机自动换挡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师帅兵  柳和玲 《农机化研究》2012,34(5):221-223,227
拖拉机作业工况复杂,影响换挡的因素较多,不能照搬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规律。为了制定拖拉机换挡规律,依据发动机能量方程和其他车辆理论基本计算公式,推导出了拖拉机换挡规律的数学模型,然后以东方红-1302R型履带拖拉机为例,把相关参数代入数学模型,再利用Matlab软件作出相关图形,结合拖拉机牵引特性和挡位选择规律,确定了换挡时机。最后总结了动力性换挡和经济性换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车辆负荷度的换挡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针对货车自动变速器载荷变化幅度大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反映载货质量、道路坡度及路面状况的车辆负荷度概念,并利用车辆负荷度,根据动力性换挡规律的最佳换挡点对货车制定了相应的换挡规律;同时对影响换挡规律的载货质量、道路坡度及路面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解决了货车自动变速器不同于轿车自动变速器的一些关键问题。在轻型货车上实验表明,利用车辆负荷度方法来建立换挡规律对车辆载荷及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制动状态下的AMT换挡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车辆动力学及发动机辅助制动特性研究了制动状态下AMT自动换挡策略。研究了高强度制动状况下在挡辅助制动对前、后轴利用附着系数的影响,获得了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换入空挡的临界车速。中强度持续制动可以识别为下长坡的运行工况,定义了辅助制动的等效制动强度,在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根据制动强度和车速2个参数的主动降挡辅助制动换挡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际路面工况与试验台结构建立了以主动轮受力为输入、主动轮角加速度为输出的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履带车辆整车等效到主动轮惯量;辨识了试验台系统传递函数,提出了速度跟踪结合单边速度闭环扭矩双边加载的控制方法实现负载模拟.设计此控制方法的台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换挡、爬坡过程中车辆速度无跳动或较大波动,输出扭矩变化符合实际路面工况,并有较高的负载模拟精度;证明了此控制方法在履带车辆台架试验负载模拟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控制系统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液力机械传动工程车辆遇到高强度载荷效率下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新的换挡规律。按照预先设定的经济型换挡规律,利用推导出的不同挡位下换挡点的通用公式,可将变矩器的效率限定在某一理想范围内。获取对换挡离合器执行机构的控制来达到对离合器油压的控制目的,仿真结果表明其跟踪效果良好。通过台架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型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箱试验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箱试验要求,设计了大型拖拉机动力换挡变速箱试验台。设计了装夹装置、驱动装置、加载装置及其能量回馈系统,开发了电子控制单元和电子测量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台功率大,达250kW;实现了能量闭环回馈,重载工况下的节能率高达80%;检测系统功能全,能检测驱动和加载电动机转矩、转速、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等16个信号。试验台运行平稳,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以改善其续驶里程,开发了一套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具有机械制动备份功能.同时,考虑到电动汽车电动机和电池性能参数,开发了高效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算法具有较强的移植性.采用硬件在环的方式对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力可以很好地协调运作,同时有效地回收制动能量.最后,在燃料电池汽车上进行转鼓实验,很好地完成了Japan-1015循环工况,能量回收效率高达59.15%.  相似文献   

14.
以履带车辆静动液辅助制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液压泵/马达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和数值分析,获得了液压泵/马达的效率曲线,在此基础上,根据液压泵/马达的效率最优原则,提出了基于液压泵/马达效率最优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在保证整车安全制动的前提下,使液压泵/马达工作在高效率区,实现了液压泵/马达的高效率工作,可进一步提高整车制动能量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电液控制系统单一工作模式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该系统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通过改变传统液压回路连接方式,为系统拓展多种节能工作模式并设计了多模式切换控制器。该控制器首先根据负载方向和速度方向,将系统切换至能量最优的工作模式;然后再根据工作模式为执行器进、出口配置最佳阀控策略,而泵控方式采用电液负载敏感方法使系统压力适应负载压力。为验证该系统在出口压力损失和能量再生两方面的节能效果,以传统电液负载敏感系统为对比对象,在小型挖掘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评估能效。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电液负载敏感系统相比,采用负载口独立多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在不降低运动跟踪性能的同时,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节能率达21.95%。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智能电力控制技术,对拖拉机应用效果进行了优越性分析。在了解国内外拖拉机发展基础上,结合拖拉机工作原理与作业特性,选取模糊控制算法与PID自动调节方法,对拖拉机的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硬件构成及软件控制两大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了电力控制部件变换电路、力位综合控制及传感与导航控制程序,并进行试验性能验证。试验表明: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与传统式拖拉机相比,位置定位、转角控制及作业深度等精准度得到提升,实现了拖拉机驱动环节的混合动力控制,整体作业效率提升了近45%左右,能耗效率由8.9 kW·h/6 6 7 m^2降低至5.7 kW·h/667m^2,所耗费用降低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提出混合动力汽车电力驱动系统的新电路设计,以价廉坚固的鼠笼电动机作驱动源,利用转差频率控制技术,配以Boost升压器,可以在较宽调速范围内,尽量回收汽车制动时的机械能,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本设计特别适合需要经常对汽车进行启动、制动的场合,例如城市公交汽车及农用货车等。  相似文献   

18.
AMT车辆坡道换挡策略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根据换挡后离合器接合时的发动机转速识别坡道行驶工况、根据当时的车速选择合适挡位的坡道换挡策略,并在装有AMT的某重型载货汽车上进行了坡道换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坡道行驶过程中,虽然初次选择的挡位不一定能适应该坡道,但通过连续降挡或跳跃式降挡最终总能选择适合于该坡道的挡位。利用车辆现有的传感器,坡道换挡控制策略实现了坡道换挡控制,不仅满足车辆实际行驶工况的需要,而且使控制系统硬件得以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