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水稻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3-1995年用点滴法对褐飞虱的抗药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久效磷,西维因和甲胺磷分别对南宁,玉林和永福褐飞虱种群的触杀毒力最强,马拉硫磷的触杀毒力最弱。在测试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将所测得的LD50与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的数据进行比较,广西褐飞虱种群对六六六仍然敏感,对甲胺磷的敏感性下降,对马拉硫磷和久效磷的抗性指数为10.8-23.6,对氨基甲酸酯类为4.1-12.8,对溴氰菊酯为0.93-1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近10年来,褐飞虱一直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以亿亩计,其发生和防治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在使用化学农药时,有的明显产生了抗性,已不宜单独使用,现将仍然适用的几种农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是安徽桐城县县单季稻、双季晚稻后期主要害虫,以70年代为害最重。近年来略次于白背飞虱。灯下初见期为6月中下旬,迁入峰在7月。常年迁入后发生4代:四(2)代一般7月下旬在迟早稻、单季稻田发生,不需要防治;五(3)、六(4)代为害单季稻和双季晚稻,为主害代;七(5)代为害双季晚稻。田间虫量呈单峰曲线消长,群体高峰出现期:双季晚稻田六(4)计在9月中旬末,10a虫量平均百丛500头;单季稻田六(4)代在9月上旬本.10a虫量平均百丛639头;七(5)代在10月上旬,10a虫量平均百丛241头。 相似文献
9.
10.
11.
水稻褐飞虱抗药性发展和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 ̄1990年对水稻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褐飞虱对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产生了4.2 ̄6.0倍的抗药性,对异丙威、西维因的抗性指数达2.5 ̄3.4倍。 相似文献
12.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药用野生稻1665(O.officinals Wall et Watt)和栽培稻桂99远缘杂交后,连续回交、自交筛选得到一个近等基因系B3F4.本研究利用B3F4对来源于药用野生稻1665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获得2个与抗褐飞虱基因表现连锁的RAPD标记,并分别完成B3F4植株的RAPD标记分析. 利用MAPMAKER/ EXP.Version 3.0,构建局部连锁遗传图谱,覆盖大小为3.0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 cM.为下一步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克隆分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东肇庆病虫测报站24 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灯诱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各年的始见日在3月或4月内,始盛日在4月或5月内.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即早稻高峰和晚稻高峰,早稻高峰多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之间,晚稻高峰多在9月中旬至11月下旬间.终见日多在11月下旬.根据发生高峰的日诱获量、候平均诱获量、旬平均诱获量及全年的累计数量来比较各年的发生严重程度,结果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褐飞虱发生重,而80年代末直至本世纪初发生趋轻. 相似文献
14.
褐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金山区水稻上频繁暴发,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为有效提高其防治水平,经多年实践,总结了褐飞虱在金山地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及防控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1997年六合县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迁入主峰早,基数大;气候条件适宜;田间短翅型成虫比例高,数量大;2代防治面积小,3代没能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Nilaparvala lugens)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害虫之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占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的67%左右。本研究旨在揭示褐飞虱发生期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为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 1985~1988年应用江苏省宿迁、淮安、句容、丹阳和太湖地区农科所等地多年褐飞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