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势对巴什拜羊羔羊早期增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对去势和未去势巴什拜羊羔羊进行对比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羔羊的早期去势降低了饲料利用率,且不利于其增重。未去势的羔羊,增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巴什拜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关系。选取120只健康周岁的巴什拜羊,公、母各半,测定体尺及体重的各项数据,建立巴什拜羊公羊、母羊体重与体尺指标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巴什拜公羊的体重与体尺指标均大于母羊;巴什拜公羊、母羊胸围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05、0.792)。胸围对巴什拜公羊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582),体长对巴什拜母羊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0.680);体长对巴什拜公羊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0.705),体高对巴什拜母羊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1.019)。巴什拜公羊的体重与体尺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公=0.784X1+0.479X2+1.128X3+3.407X4-156.287,巴什拜母羊的体重与体尺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母=-0.611X1+1.177X2+0.612X3+1.851X4-58.85。研究表明,巴什拜羊的选育和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3.
4.
5.
巴什拜羊肉质好、脂肪少,胆固醇含量低,肉嫩多汁,不饱和脂肪酸和钙、铁含量高,纤维细,肉香可口,易于消化,是适口性、营养性、保健性极佳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7.
用注射双羔素的方法研究提高巴什拜羊母羊产羔率。选择经产母羊50只为试验组,并以同一养殖小区内的未经处理的经产巴什拜母羊452只作为对照组,观察测定其产羔率和双羔率。结果2008年试验组50只,产羔61只,产羔率122%。其中产双羔的母羊11只,双羔率22%。对照组452只,产羔464只,产羔率102.66%。其中产双羔的母羊12只,双羔率2.66%。试验组产羔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9.34%(P<0.01)。结果表明,双羔素可以提高巴什拜羊产双羔率。 相似文献
8.
9.
对羔羊肉型巴什拜羊羔羊的产肉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并通过87只羔羊的平均草原活重、宰前空腹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及骨肉比等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品种的羔羊肉用体型突出,早期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肉质好,晃大有羔羊肉开发潜力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选择3~4岁,体重相近的适龄巴什拜羊母羊90只作母本。成年萨福克公羊、巴什拜公羊各2只作父本,分别组成1个萨♂×巴♀杂交组与巴♂×巴♀对照组。结果表明,杂交组后代胴体重、净肉重分别比对照组高5.15 kg、4.46 kg。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5):1-7
本文旨在了解绵羊(湖羊和巴什拜羊)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基因3'-UTR特征,分析高、低繁殖力绵羊品种FSHR基因3'-UTR突变位点多态性差异,并探索其机制。研究获得788 bp的湖羊和巴什拜羊FSHR基因3'-UTR序列,两者一致性为98.17%,且均含有加尾信号、保守的ARE元件和多个miRNA结合位点;池DNA测序在FSHR基因终止密码子后325nt处发现一个碱基T插入/缺失,命名为*325del T;多态性分析发现绵羊FSHR基因*325del T位点有3种基因型(TT型、T-型和--型),在湖羊群体中T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604),而在巴什拜羊群体中-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635);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发现*325del T突变对绵羊FSHR转录活性无显著影响。发现FSHR基因*325del T的多态性可能与绵羊繁殖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比较巴什拜羊与其杂交羊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感染的差异,将6只巴什拜羊和6只杂交羊人工感染MO,分别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制作肺部组织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感染后杂交羊比巴什拜羊表现出更严重的、典型的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显示,杂交羊的评分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杂交羊血清中IL-1β、IL-6、IL-9及IFN-γ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巴什拜羊。结果表明,巴氏拜羊对MO感染具有一定的抗性,而杂交羊对MO较易感。 相似文献
15.
16.
新疆巴什拜羊BPI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与兽医》2014,(12):19-24
以新疆巴什拜羊BPI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以及高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推测与其他物种的生物进化关系。结果表明,BPI蛋白分子量为53.4 ku,理论等电点大于7,呈碱性,N端有信号肽,肽链表现为亲水性,基本属于分泌蛋白。BPI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为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有2个保守结构域BPI1和BPI2。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巴什拜羊的BPI基因在绵羊、牛、虎鲸、野猪、人、猕猴、家兔、小鼠、非洲爪蟾中,与绵羊首先聚为一类,后与牛聚为一类,这与动物学分类结果一致,这种同源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充分发掘巴什拜羔羊的生长潜力和提高产肉性能,对巴什拜羔羊的体尺体重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新疆地区绵羊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试验选取150只2020年同期发情生产的羔羊,其中公羔和母羔各75只。试验期间对母羊不进行补饲,前期舍饲,后期放牧饲养。结果表明,巴什拜公羔与母羔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增长最快时期均为0~30日龄,最慢时期均为90~120日龄。公羔体长指数与管围指数增长幅度在0~30日龄最高,增长幅度分别为15.44个百分点和12.54个百分点,体躯指数在90~120日龄时增长幅度最大,为3.33个百分点;母羔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增长在0~30日龄时增长幅度最高,分别为13.57个百分点、14.82个百分点,体躯指数在90~120日龄时增长幅度最大,增长了2.92个百分点。巴什拜羊公羔体重与体尺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胸围(0.971)、体长(0.954)、体高(0.948)、管围(0.890);母羔体重与体尺的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胸围(0.968)、体长(0.957)、体高(0.952)、管围(0.912)。说明巴什拜羔羊在0~90日龄时生长强度最大,应在此时期进行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隆巴什拜羊SPLUNC1基因并表达该蛋白,本试验从巴什拜羊肺脏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SPLUNC1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将该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PIC9K中构建pPIC9K-SPLUNC1重组质粒,然后将pPIC9K-SPLUNC1重组质粒线性化并电击转化入毕赤酵母GS115中,经甲醇诱导蛋白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目的蛋白。结果表明,经RT-PCR扩增成功获得大小为748 bp的SPLUNC1基因;构建的pPIC9K-SPLUNC1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获得大小为25.53 ku的SPLUNC1蛋白。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巴什拜羊SPLUNC1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了解新疆巴氏拜羊类泛素蛋白ISG15基因的序列特征。采集巴什拜羊外周血液,从中分离得到淋巴细胞并提取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克隆出巴什拜羊ISG15基因序列,回收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检测阳性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巴什拜羊ISG15基因编码区全长为522 bp,编码172个氨基酸。BLAST结果表明,巴什拜羊ISG15基因与绵羊、山羊、小尾寒羊、水牛、牛和野猪的ISG15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8%、95%、94%、94%和82%。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巴什拜羊与绵羊先聚为一类,再与小尾寒羊聚为一类,然后和牛聚为一类。该聚类结果与生物学上的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20.
旨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为今后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巴什拜羊生长性状提供科学依据。以300只巴什拜周岁母羊为研究对象,选取H-FABP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部分片段,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其遗传多态性,并与体重、体长、体高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H-FABP基因的多态性与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H-FABP-P_2基因座外显子3无多态性;H-FABP-P_1基因座外显子2存在AA和AG2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H-FABP基因外显子2的938bp处发生了A→G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经关联分析发现,AG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因此,巴什拜羊H-FABP基因外显子2上的点突变可能是影响巴什拜羊生长性状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