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薯1号甘薯     
品种来源:南京农科所1985年从徐州地区农科所提供的杂交种子中选育而成。杂交亲本母本为南瑞苕,父本为华北52—256。1988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苏薯1号。产量表现:1983~1986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和区域试验,4年40点次,夏薯鲜薯平均亩产2278.9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2.3~6.6%;薯干产量与徐薯18相仿。1982~1987年在南京地区各县栽培2万亩,平  相似文献   

2.
高淀粉红薯868红薯868是本单位尚春生、赵俊杰,以徐薯18作母本,以当地变异品种作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1993、1994和1995年均比对照徐薯18增产鲜薯18%,增产薯干17.4%,增产淀粉18.4%(鲜薯淀粉含量24%,出干率37%左右)。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站从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引进甘薯新品种——徐薯27(原名徐25—2),在我市张庄镇王庄村进行了栽培试验,平均亩产达到4250千克,比对照徐薯18增产24.53%。3年的栽培实践表明,该品种产量、综合抗病性以及薯形均优于目前的甘薯当家品种——徐薯18。  相似文献   

4.
《作物育种信息》2005,(7):17-17
该品种是以具有野生基因源的高淀粉品种南丰为母本,以高产抗病的当地主栽品种徐薯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抗病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为淀粉、食用、饲用兼用型品种,具有以下特点:①丰产性好。一般亩产鲜薯3000公斤,薯干1000公斤,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20%以上。抗病性强,高抗根腐病和黑斑病,稍抗茎线虫病,特抗干旱、耐瘠薄;②品质好。薯块长纺锤形,皮紫红,  相似文献   

5.
阜210(原系号阜77—210)是阜阳地区农科所1977年用阜74—5与丰薯一号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安徽省多年试验、示范,高产稳产,一般春薯亩产3000千克左右;夏薯亩产2000千克左右,比徐薯18增产10%上下,  相似文献   

6.
淀粉加工区,选用脱毒徐薯18、予薯7号等优良脱毒品种,比一般品种增产50%以上,淀粉率提高2%;城郊食用区选用脱毒京薯553、苏薯8号、冀薯4号等,比未脱毒品种增产40%以上。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信息》2005,(12):17-17
冀薯98(原代号冀17—4),2004年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该品种是利用甘薯与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实生苗选系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含有四分之一野生种血统,抗旱性好,杂种优势强,表现高产、高干、品质好。2002—2003年参加全国北方区试,鲜薯比对照品种徐磬18增产22.35%,薯干增产33.8%,烘干率比徐薯18高2.71个百分点,食用品质优良,是一个食用和淀粉加工的兼用型新品种。冀薯98生长势强,萌芽性好,耐储藏,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磬形长纺锤型,  相似文献   

8.
徐薯18是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以“新大紫×华北52—45”育成。1983年引进种薯2斤,在瓦厂公社瓦厂大队江玉林、江七斤两家试种,栽插面积0.031亩,收鲜苕171.85斤,折合亩产  相似文献   

9.
内薯5号是内蒙古自治区1984年初命名的新品种。两年来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示范推广,在大多数地区表现增产。该品种由内蒙古伊克昭盟农科所以乌盟713为母本,克疫实生薯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主要特性和栽培要点是: 一、丰产性能好,产量高而稳定。1981—1983年在内蒙24个区试点平均亩产1830公斤,比克新1号平均增产17.9%,居首位。1984—1985年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除灾区外,多数地区增产20%以上。二、淀粉含量高,品质好。在内蒙区试3年,淀粉含量达19.13%,比克新1号高5.47%。  相似文献   

10.
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34”平均鲜薯亩产2059.8kg、平均薯干亩产588.0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45%和15.34%;平均藤叶亩产1566.3kg,比“徐薯18”减产28.2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8.50%,含淀粉19.27%、Vc10.70mg/100g、β—胡萝卜素19.88u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70%、氨基酸3.23%、可溶性糖11.10%。“渝薯34”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  相似文献   

11.
徐州市农科所于1977~1978年连续对徐薯18进行单株选择,分别比较,选得36个株系,经1979年联合有关协作单位鉴定,从中筛选出77-4、77-6、77-12、77-15、78-28等5个优良株系,又经1980~1982年比较试验和在基点进行抗病性鉴定,5个株系中除77-4的薯干产量略低外,其余各株系均较未经选优的徐薯18增产,其鲜薯产量增5~15%,薯干产量增6~24%。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南薯88南薯88是四川陪南充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80年以晋专7号为母本,美国红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本所于1989年4月引进,1990年和1991年参加衢州市区域试验,1991年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徐薯18显著增产。1995年经浙江...  相似文献   

13.
娄薯一号(原名为“79—23—55”)是娄底地区农科所于一九七八年用徐薯18作母本,“湛74—165”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田生育期为190天左右,叶色浓绿,蔓长260厘米左右,薯块呈长纺锥形,表皮红色,肉为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引进的10个品种与当地常规种相比,均表现出增产效果。不同红薯品种产量以北京553最高,达2 076.2 kg/667 m2,其次为三康8号,产量为2 033.6 kg/667 m2,再次为豫薯王,产量为1 821.4 kg/667 m2。徐薯22产量为1 803.5 kg/667 m2,本地苕产量最低为1 525.7 kg/667 m2。11个品种产量高低顺序为:北京553>三康8号>豫薯王>徐薯22号>三康1号>浙金玉>徐薯18>徐薯23>徐薯55-2>紫心苕>本地苕,与当地常规种(对照)相比,各品种增产幅度达133.4~550.5 kg/667 m2,增产率达8.7%~36.1%。本试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康8号、徐薯22、豫薯王等品种具有高产、高淀粉等特点,作为加工生产高淀粉型品种,适宜在我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紫心苕虽然产量不高,但蛋白质和总糖含量高,食味佳,营养价值高,作为一特色型品种,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5.
王林生 《种子》2004,23(11):27-29
以徐薯18为材料,研究了甘薯种薯的增产性能.结果表明,四级种薯的单株干重、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在整个生育期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其干物质分配特点表现为,前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给地上部茎叶,中后期光合产物向地下部输送增加,从而奠定了四级种薯高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站1986年完成省农推站下达5000亩“花生良种高产示范”任务(实际完成5122.5亩)。总产壳花生99.7万公斤,平均亩产196.9公斤,比1986年全县平均亩产130公斤,亩增产66.9公斤,增产51.4%。5122.5亩高产示范花生中,露地示范花生面积5064.2亩,总产97.5万公斤,平均亩产192.5公斤,比对照亩产130公斤,增产48.1%。覆膜花生58.3亩,总产2.2万  相似文献   

17.
阿兰西葫芦     
品种来源:由兰州市西固区农技站用阿7936—1—2—6做母本、兰7903—2—2—3做父本配制的杂交种。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85~1987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846.6公斤,比对照阿×兰(品种间一代杂种)增产21.5%。其中早期产量1818.5公斤,增产46.4%。1988年全省番瓜多点试  相似文献   

18.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对23份自育的甘薯品系、台湾薯、川山紫、徐91-51-1和京杂4号等甘薯良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对照品种为甘薯良种徐薯18。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以“云薯122”(3.19g/L)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云薯104”(0.86g/L)最高 ,叶绿素总量含量最高的是“云薯112”和“云薯122”,均为4.04g/L,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高的是“云薯52”(4.2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均以“甘心红薯”最高,分别为17.98μmol/(m2?s)、7.64μmol/(m2?s)、235.63 mmol/ (m2?s)和320.12μL/L,均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种‘苏薯24号’的推广应用,总结淀粉型甘薯品种选育的实践经验与心得,通过2012—2014年国家区试多年多点品比试验,以及抗病性等特性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苏薯24号’在2012—2013年国家甘薯长江流域薯区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3534.0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1130.0 kg/hm2,淀粉产量7549.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18.27%,增产显著;平均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为33.08%和22.41%,分别比对照‘徐薯22’高2.84和2.47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长江区试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31204.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194.0 kg/hm2;平均淀粉产量 6883.5 kg/hm2,比对照‘徐薯22’增产23.28%。该品种2015年2月通过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苏薯24号’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丰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抗病和耐储藏性好,在长江流域薯区及周边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最后,笔者提出了高淀粉甘薯品种的选育策略是培育骨干亲本与创建核心种质,组配优势群体且加大选择压力,加速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0.
陇糜3号糜子     
品种来源:原代号74—132,由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会宁大黄糜作母本、甘糜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88年4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6年试验点9个,平均亩产127.9公斤,比当地对照大黄糜、红糜子等增产19.6%;1987年试验点7个,平均亩产110公斤,比当地对照会宁大黄糜等增产17%(其中夏播平均亩产162.1公斤,增产18.9%);1985~1987年37个示范点,增产幅度为8.3~6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