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客观地揭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态势及研究热点,促进我国大洋性鱿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结果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且文献的科研影响力及国际关注度非常高;作者、机构间均形成了频繁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作者合作方面形成了以陈新军、陈勇等作者为核心及以RODHOUSE等为核心的两大作者合作群,机构合作方面分别以上海海洋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为核心的机构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海洋淡水生物学、渔业、海洋学和生态学等为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当前世界大洋性鱿钓渔业的研究前沿有4个方向:(1)开展重要大洋性经济鱿鱼种类的基础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2)研究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及其资源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3)结合海洋遥感信息研究渔业栖息地及跨学科交叉融合;(4)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性鱿钓渔业资源综合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国际休闲渔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发展休闲渔业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举措。基于1966—2018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世界休闲渔业相关研究主题的文献样本数据,采用CiteSpace计量软件,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探测,系统梳理了国际休闲渔业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结果表明:(1)国际休闲渔业研究的知识结构基础以生物学、资源学与环境学等学科为主,同时近10年来国际休闲渔业的研究前沿逐渐转向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2)休闲渔业是典型的复合交叉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是其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国际休闲渔业的发展依靠多学科融合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研究体系;(3)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3S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和复杂系统模型等在休闲渔业中应用日渐广泛,为解决其综合性、动态性、系统性问题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技术支撑。建议今后国内休闲渔业的研究应重点考虑研究区域的多尺度性、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关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归纳南海各渔业区的渔业资源特点及国内渔业管理现状,提出了当前南海渔业资源及其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南海为我国渔业资源最富饶的海域之一,然而南海北部渔业区重要经济种类正面临资源开发过度的严峻形势。南海外海开发潜力巨大,但迫切需要及时丰富和优化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和手段。有关南海目前的渔业管理现状,休渔制度的实行使得开捕后的多种主要经济物种资源有所恢复,但效果有限,仍需未来更多的研究和调查数据来论证休渔制度的效果。人类活动、气候变暖及海洋酸化、资源评估手段较为单一和落后等问题,为南海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养护带来巨大挑战。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措施,开展持续的资源调查以及引入合适的资源评估手段,对实现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CNKI平台中的文献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的聚类知识图谱及突变检测等方法,探究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热点及其研究前沿。研究表明:研究文献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6年开始呈现激增态势;作者、机构间的交流合作较少,作者间合作大部分局限在机构内部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合作相对活跃的机构主要有长江科学院、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其优势学科领域主要为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水利工程学、农业经济等。当前我国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研究领域有5个方向:(1)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等研究;(2)开展长江三峡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森林资源养护、水土保持与流失、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研究;(3)开展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及其生物资源养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研究;(4)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5)开展长江源区水电资源开发、水环境保护及其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为科学管理和保护长江流域的重要生物资源,提出建立基于科学设计的全流域生物资源和环境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的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生物数据模型,发展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的风险评估决策系统,发展长江流域科学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体系,发展基于GIS的长江全流域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和管理决策信息服务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通过收集数据和评估种群资源状况,提出科学管理建议,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传统方法在资源评估中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建议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捕捞策略(管理程序)方法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渔业资源量化管理方法体系,并在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经济鱼类资源开发与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捕捞策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传统渔业资源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以及捕捞策略方法的特点、优势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捕捞策略有利于促进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长期可持续利用。针对考虑运用管理策略评价建立捕捞策略的渔业,提出未来应加强渔业与种群生物学基础数据收集、加强种群模拟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以及加快适用于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捕捞策略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等建议,以期为中国应用捕捞策略方法进行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一种高效的时空分析工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应用于海洋渔业领域,并在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GIS在渔业方面的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渔业信息已不再局限于渔业数据及相关环境数据,还应包含与渔民本身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即未来的海洋渔业GIS应是一个集自然资源与环境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渔业管理及可持续性已得到全社会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关注,GIS相比于传统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将有助于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决策分析。未来GIS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标准化;(2)鱼类关键栖息地的分析与研究;(3)海洋保护区的确定;(4)渔业资源的长期监测与管理;(5)鱼类洄游分布及海洋环境的三维化。结合我国大洋渔业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建立基于GIS我国大洋渔业信息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工作原理,声学仪器,声学评估的主要工作过程,其中重点介绍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它包括调查设计,数据采集,目标强度确定、映像分析,数据处理,生物量计算等。最后指出了目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工作中尚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例如在各鱼种积分值分配问题上,很大程度取决于生物学取样网次中渔获物的组成比例,以及各个水层中存在不同的非生物或者非调查种类的生物将影响回波信号以及探鱼仪映像的形成,这些都需要渔业工作者在对经研究的基础上予以辨别后,再对数据和映像进行预处理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渔业资源评估中声学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渔业资源声学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工作原理,声学仪器,声学评估的主要工作过程,其中重点介绍了声学调查与评估,它包括调查设计,数据采集,目标强度确定、映像分析,数据处理,生物量计算等。最后指出了目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工作中尚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例如在各鱼种积分值分配问题上,很大程度取决于生物学取样网次中渔获物的组成比例,以及各个水层中存在不同的非生物或者非调查种类的生物将影响回波信号以及探鱼仪映像的形成,这些都需要渔业工作者在对经研究的基础上予以辨别后,再对数据和映像进行预处理等,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Bio-economic model)是渔业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的发展历史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模型在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上的应用,旨在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开发策略评估等提供参考。分析认为,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已由简单的生物模型,发展成为目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复杂的动态模型,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明显滞后,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应用研究也较少。随着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结合各种因子的不确定性,模拟不同渔业管理措施及其可控因子的变化等对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为渔业管理者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这将是今后的发展重点和趋势。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系统,以及生物、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开展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保证人类对渔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持续利用,必须全面评价渔业资源的发展潜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国际和国内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突变检测等探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发文量整体上随年份的增加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美国、中国和加拿大在该领域研究较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与策略、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管理制度等方面。本文针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评价方法的改进与统一及管理制度的监管与完善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在渔业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渔业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自然资源,其产值约占我国海洋经济的50%左右。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处在过度捕捞的状态,尽管渔获产量高,但渔获物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可持续利用水平较低,这些问题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来,原因在于未对渔业资源资产进行价值核算。由于渔业资源具有隐蔽性、洄游性及共享性等特点,使得对渔业资源核算面临着很多困难。通过对自然资源核算等理论和方法的分析,结合渔业资源特性,提出了开展渔业资源核算的方法和步骤,这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亮点:由于人类过度捕捞等原因,世界传统经济鱼类出现了资源衰退。未进行价值核算和有偿使用是导致过度捕捞的原因之一。分析了自然资源核算的理论,结合渔业资源特性提出了开展渔业资源核算的方法,这对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渔业科学知识体系和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启升 《农学学报》2018,8(1):28-32
渔业应定义为对水生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其相关经济和科技活动的产业,其渔业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始于近代渔业发展阶段。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渔业科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渔业生物学、渔业捕捞学、水产养殖学,同时还包括由此带动起来的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渔业装备与工程、渔业经济与管理等学科。在中国,已从基础研究、水产教育和人才培养、推进产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形成若干支撑渔业发展的重点学科领域。经过60多年的探索、徘徊、调整和创新,中国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显著中国特色、以养殖为主的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中国渔业必须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大力促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和资源养护型捕捞业,促进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新业态的发展,以保证中国特色的渔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紧缺,促进北京高效节水渔业发展,通过对北京市怀柔区梭草渔场节水模式的调研,得出了怀柔区梭草渔场从节水到循环用水的节水模式。其利用温室大棚养殖鲟鱼,最终实现节水、低碳、生态、高效的节水渔业。该模式具有引领示范意义,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但也存在养殖户无法很好地掌握节水技术等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节水渔业体系,发挥政府、企业、研究部门、养殖户四大主体的作用,同时加大节水渔业宣传,合理规划节水渔业,转变渔业养殖发展方式,实现北京市发展高效节水渔业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主要经济大洋性鱿鱼资源渔场生产性调查与渔业概况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大洋性鱿鱼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始于198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远洋鱿钓渔业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产学研合作,持续对三大洋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一批新资源、被不断开发和利用,并得到商业化捕捞。根据2003—2017年我国鱿钓船对三大洋公海大洋性鱿鱼资源调查所收集的资料,对其基础生物学、资源渔场分布及其与水温等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初步了解重要经济鱿鱼资源特性。研究概述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开发世界大洋性鱿鱼资源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通过对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三大洋7个渔场的大洋性鱿鱼资源进行生产性调查,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4个鱿鱼新渔场,新增作业海域超过1×10~7 km~2,估计新增渔场的资源蕴藏量在500万t以上,初步掌握了渔获个体大小等基础生物学特性、资源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发现不同作业渔场的渔获个体差异明显,渔场形成的适宜海表面温度有较大差异。研究建议,为了可持续开发和利用鱿鱼资源,建议开展系统科学的渔业资源国际合作调查,开展基于硬组织的大洋性鱿鱼年龄与生长、群体结构、生活史过程、洄游分布、高精度的渔情预报以及大洋性鱿鱼资源评估与管理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16.
生产要素对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资源的稀缺性理论,讨论了我国渔业生产要素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研究表明,我国近海渔场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正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沿海海域对我国海洋养殖产业的经济增长将扮演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海洋渔业发展初期,渔业劳动力投入量对推动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的投入量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低。目前,海洋渔业劳动力要素投入过剩现象已经十分严重,通过增加海洋渔业劳动力生产要素投入提高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制约。对资本要素的研究表明,我国渔民的平均剩余资本低,渔民再投资能力弱,造成渔业人口剩余资本低下的主要原因与我国政府农业政策和渔民的消费习惯有一定的关系。渔业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效率。然而,研究表明,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未能有效地转化到生产中去。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密集型,技术革新和组织制度资源相当短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国海洋渔业生产的组织资源表现出明显的极性结构。一端是仍然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集权渔业管理机构,一端是已经完全市场化的高度分散的生产个体。在...  相似文献   

17.
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租金是自然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合理收取资源租金既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渔业资源再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本。以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以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处所获得的资源租金作为参考,估算2008年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状况。研究认为,2008年东黄海鲐鱼资源的全部价值为373.03百万元,其所捕捞的渔获价值为179.70百万元, MSY时的资源价值为157.89百万元。同时,随着鲐鱼的繁殖生长,平均每年渔获可增加的经济价值为13.81百万元,渔业净利润为9.81百万元。以2008年中日韩3国近海鲐鱼的生产数据和经济数据为基准,累计5年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144.63万吨和4.04亿元,累计10年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309.5万吨和12.67亿元,累计20年的利润636.87万吨和30.44亿元。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管理实行改革,通过收取资源租金的形式来降低捕捞强度,这不仅可以确保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体现了资源所有者的权益,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辽宁省的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是其重要的组成之一,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将对辽 宁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强调海洋渔业的重要性基础上,从辽宁省海 洋渔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海洋渔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主要是存在海域污染 严重、海域资源被过度利用、海洋经济体制存在缺陷以及渔业生产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 基于此,通过探索加强海域功能区监管、扩展养殖新道路、构建渔业发展新体系以及制定渔业发 展新政策等有效策略,使辽宁省海洋渔业的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实现渔业生态平衡,进而推动 了渔业的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