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硬田头菇菌丝体对镉、铅及其复合污染的生长与富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DA平板培养条件下,研究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硬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硬田头菇菌丝体对生长基质中镉、铅的生物富集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浓度范围内,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等均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小)或降低.硬田头菇菌丝体对Cd、Pb均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大菌丝体中重金属含量逐渐增加.初步认为Cd、Pb复合污染促进菌丝体对Pb的吸收而抑制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消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微藻具有很高的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它们具有繁殖快、易培养、可选择种类多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系统梳理目前国内外有关微藻富集重金属的机制的研究进展,概述影响微藻富集重金属的生物因素(包括藻种生活状态、种类、耐受能力、大小、生物量浓度)和非生物因素(包括金属离子浓度和形态、pH值、温度、接触时间、光照等),介绍了微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中的运用(包括修复污染水体、稻田以及土壤)。  相似文献   

3.
污染指示生物苔藓和蚂蚁中的重金属污染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样测定并比较了城市不同区域两种指示生物苔藓和蚂蚁体内的Pb、Cu、Cr、Cd含量及分布特征,讨论了这两种指示生物的重金属累积率和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苔藓对比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的重金属浓度随土壤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比蚂蚁更易受到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Pb和Cd是蚂蚁的环境敏感元素,但蚂蚁对重金属在体内的持续积累有一定的抑制机制,其体内Cu的浓度与土壤中浓度的相关性较Pb、Cd小,且Cd在较低浓度时和土壤浓度呈相关性,较高浓度时相关性受抑制。同时运用污染指数分析评估了城市环境的污染状况及重金属对指示生物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稀土元素污染在水生物体内的生物富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铅、镉、汞以及镧、铈在鲤鱼体内的生物富集作用进行了室内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重金属及稀土元素在鱼体各部位均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其中肌肉部分富集能力较弱,内脏富集能力最强;鱼体各部位对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的时间后趋于平衡;并且,鱼体中各部位对重金属及稀土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河蚬的生态习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增加对河蚬的认识,更好地利用其在医药健康和环境监测方面的作用。[方法]简要概括河蚬的繁殖习性、生长分布、生物扰动活动等生态习性,介绍河蚬富集重金属的种类、富集机制、单一和联合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及金属污染与河蚬贝壳运动的关系。提出利用河蚬来进行生物监测所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利用提出建议。[结果]河蚬在水体中分布广,生活期长,对部分有毒物质及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作用,通过直接测量死亡率和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或者间接测定相关的耗氧率、排氨率、MT浓度、及其他蛋白和酶的活性变化,能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作用。[结论]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使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形态对重金属Cu Zn Cd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溢趋光行为的抑制试验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氮形态和重金属(Cu、Zn、Cd)共存时的联合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形态N对重金属(Me)Cu^2+、Zn^2+、Cd^2+生物毒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溶液中N对重金属生物毒性的复合作用既与重金属的种类有关。也取决于N在溶液中存在形态。在中等营养水平下,除No2^--N以外,其他3种形态的N尤其是NH4^+和NO3^-,对重金属的毒性起拮抗作用:NH4^+-N及NO3^--N能明显的降低水体中重金属Cu^2+、Zn^2+、Cd^2+的生物毒性,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而NO2^--N及较高浓度水平的NH3-N却对重金属的生物毒性效应起协同作用,混合溶液生物毒性的大小顺序为NO2^--N+Me〉NH3-N+Me〉NH4^+-N+Me〉NO36--N+Me。表明在水环境调查及污染评价等工作中,仅考虑单一污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考虑共有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的相互关系及生态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关键,然而在生态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耗时且高成本,限制了生物有效性评价法的应用.通过对模式植物的文献搜集,总结了影响植物富集土壤砷的7个土壤因子,揭示了土壤砷植物暴露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 18.0对文献数据集各个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对植物富集砷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富集砷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的物理综合指标以及土壤总砷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化学综合指标影响.其中植物富集浓度受土壤中总砷浓度影响最大,受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影响其次;土壤粉粒、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富集也有一定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富集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最终通过数学模型解释植物富集砷浓度随土壤性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砷植物暴露的相关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风险评价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深受关注。近年来,由中药重金属累积所致的人体健康风险为其推广、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重金属累积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不仅取决于其总量,与其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更是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中药重金属生物可给性及生物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中药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形势,阐述了中药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与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概况,以中药原药的生长环境、自身性质、加工过程及测定条件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影响中药及其制品重金属生物可给性与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以期为中药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是污染物从土壤到生物,进而向食物链更高营养级转移的重要环节。总结了蚯蚓对土壤污染物进行生物富集的途径:扩散作用和摄食作用;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蚯蚓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和蚯蚓对污染胁迫的生理响应,提出利用蚯蚓体内的敏感生理生化指标作为生物标记物对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毒理诊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生物指示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国际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课题。土壤线虫对土壤环境(化肥、农药、除草剂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研究,土壤原生动物对土壤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诊断的应用,蚯蚓物种多样性作为土壤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研究,土壤螨类种类组成和密度与土壤环境的变化的研究等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笔者阐述了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变化生物指示作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江流域韶关段底积物进行取样,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了Cr、Pb、Cd、As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4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的特征。运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在不同的地点存在明星差异,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重金属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的特点。研究区中,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镉,其次是砷和铅,三者均达到严重污染等级,而铬也达到了轻度污染。因此,北江河流域韶关段河流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常用肥料对作物重金属积累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肥料用量和种类均日益增多,其重金属含量及对作物重金属积累影响复杂,亟待全面开展肥料重金属安全性评价工作。从常见肥料重金属含量、肥料对作物积累重金属的影响及影响机理三方面阐述了肥料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有机肥和固废堆肥重金属污染问题严重,无机化肥和其他新型肥料中重金属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肥料一方面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源对土壤和作物造成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作物根对重金属的吸收和根向地上部分的转运等生化机理而影响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在比较了常见肥料中重金属污染特征、生物积累行为及机理基础上,对肥料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城市灰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金华市城市灰尘为对象,研究了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对灰尘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市城市灰尘中Pb、Cu、Cr、Zn的积累最为强烈;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的含量差别较大,Pb、Cu、Mn、Zn、Ni、V6种重金属在厂区的含量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窗台灰尘和地表灰尘中的重金属浓度具有明显的差别;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样品中以Pb、Zn的富集最为强烈,有些样品达到了极强富集;生态危害系数评价表明,各功能区都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依次是厂区>商业区>文教区>居民区>交通区>园区。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主要绿化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与净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了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区域10种主要绿化植物、土壤和街道地表物(灰尘),分析了Hg,Cd,Cu,Pb,Zn在植物中的含量差异,分别计算了植物对土壤和灰尘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以及植物对大气重金属的净化指数,同时进行了植物净化效果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渡口区域的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杜鹃对各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各植物对土壤和街道地表物(灰尘)重金属的富集系数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重金属之间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差异,Hg的富集系数最高。各植物对大气重金属的净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重金属之间则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差异,对Cu的净化效果最好。10种植物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汞铜净化型、镉铅锌净化型、镉铜净化型和一般净化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的增加,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其中一部分重金属残留物被土壤动物吸收和富集后,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该文在讨论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基础上,从个体、种群及群落水平上综合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毒害作用.并论述了土壤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解毒策略,最后从重金属污染的毒性测定方法、复合污染机制、分子机理研究和土壤动物的生态恢复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主要动态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孔雀是一种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都较高的特禽,饲养与驯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场址选择、饲养管理、驯化和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技术测定了采自我国3个污染程度不同地区的环境介质和蜂产品中的11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自不同地区的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差异;洋槐植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较土壤中的低,且采样地区之间差异不显著;蜂花粉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相同,且与环境介质之间相对应的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蜂花粉较为适合做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指示剂;尽管蜂蜜中重金属的含量较低,但其中Co、Fe、Mo元素对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上述结果为评价环境污染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模式,也为拓展蜂产业应用领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并为土壤污染修复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 Space软件分析了近25年来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的演进,发现人体健康及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在土壤中形态分析及污染源解析等问题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综合分析了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四种常用的指数评价法在实际评价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发现现有的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侧重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对农产品质量涉及较少,而土壤和农产品综合质量指数法克服了现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品质有机结合,同时考虑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形态等,可更为全面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生态环境中几类典型生物的危害情况,概述了现阶段应用较为典型的物理吸附、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藻类及微生物治理等五种的水体重金属治理技术方案,分析了这五种水体重金属治理技术的优势和缺陷,汇总了不同场景重金属污染水体的治理建议和以及适用的环境,为水环境治理修复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做参考,以期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家港市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积累与转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张家港市土壤-水稻系统的重金属积累与转移情况,对城区外各处农田随机抽样,分析土壤-水稻系统的有关重金属残留,并对重金属的累积现状及生物富集情况对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所有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值均小于0.7,和平村采样点水稻籽粒Cr轻度超标,且Cu、Zn的单因子指数值也最高,除此以外的样点水稻籽粒综合评价结果理想。水稻不同器官对同一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本研究中表现为根>叶>籽粒;水稻同一器官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