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玲  帅建疆  李阿娇 《北京农业》2012,(15):224-225
基于新疆昌吉州6个气象地面观测站近40年(1961-2000年)中大风、沙尘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等历史资料,对该地区大风、沙尘暴等天气形成的气候条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3日锡林郭勒盟中西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风、沙尘天气,文章从环流形势、物理量等几个方面对这次沙尘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气象要素有很明显的变化,午后地面增温最强,大气层结不稳定度显著增大,有利于高空动量下传产生大风,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高空冷涡与强锋区是激发这次沙尘暴的重要动力机制,蒙古气旋是造成这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阿拉善右旗本站1971-2010年共40年每天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沙尘暴的年变化和月变化以及沙尘暴出现时间阶段的风向风速、伴有的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对沙尘暴的地区危害举出特例,并就气象部门沙尘暴预防和应急提出建议。资料分析得出:(1)从1986年后沙尘暴次数较过去的年份有所减少,增减变化幅度趋于缓和;(2)春季和夏季沙尘暴较多,5月和6月是阿右旗沙尘暴天气的多发月份;(3)在沙尘暴期间WNW风向出现频率最多,NW风次多;沙尘暴期间各风向在10.0~15.0米/秒的风速区间内出现频率最多;(4)有59%沙尘暴伴有的大风、雷暴和阵雨可能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沙尘以外的其他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自动站资料对2014年4月23日尉犁县罕见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面冷高压与热低压,以及二者过渡地带形成的地面强冷锋是主要天气地面影响系统,冷空气促使暖空气进入尉犁县,加之地貌影响及充足的沙源,推动了罕见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取敦煌、瓜洲、玉门、酒泉、金塔5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区域平均及相关对比分析的方法,将酒泉市区域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与地面气象要素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沙尘暴天气的发展和加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降水量特少的地区降水对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沙尘暴天气在湿度较大、温度偏高、风力偏小、蒸发量不大的年份发生较少;沙尘暴形成要满足3个条件,包括强冷空气、丰富的松散干燥的沙尘、冷暖气团的相互作用。大风是影响沙尘暴最为直接的因子,贡献率达95%;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沙尘暴日数预报方程,进行了回报和预报的检验,为预报沙尘暴日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今后的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发挥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等方面对2017年5月3~5日巴彦淖尔市出现的一次致灾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沙尘暴过程是在前期降水稀少、地表疏松、气温偏高的气候背景下,由蒙古气旋、高空冷涡、地面冷锋引发的。(2)在沙尘天气爆发前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剧烈,可作为沙尘天气预报的判据。(3)垂直速度的强弱变化与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4)本次过程出现沙尘区域的大气层结较稳定,气层比较干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4~2012年的地面气象月报资料,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和田地区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地面气象要素和覆被状况对沙尘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光伏发电地区逐时太阳辐射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2009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的日照、地面温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刚察和格尔木的辐射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高影响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从天气学和统计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光伏地区逐时太阳辐射动态预报方法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9.
段金鑫 《北京农业》2013,(12):145-146
利用常规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3月内蒙古机场一次强沙尘暴天气从天气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得出:近地面前期明显增温致使地表热力不稳定,蒙古气旋上升运动产生起沙;高空西北气流上斜压不稳定发展,高空冷平流激发垂直于地面的锋面次级环流,地面气旋转为强冷锋过境,使得机场等区域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10.
使用实况资料对2008年5月27-29日发生在吉林省大范围浮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涡发展东移,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中南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细小的沙尘粒子随着高空偏西气流一路东行到达内蒙古中东部,并以此为分界点跟踪沙尘的2条路径,一条为西路主要影响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一条为偏南路经河北等地,越过渤海造成辽宁省、朝鲜、韩国出现沙尘暴或扬沙,在地面系统偏南气流的作用下,影响吉林省的白山、通化地区南部出现浮尘天气;沙尘在进入吉林省境内,由于吉林省低空处于弱层结稳定,风速小,干区条件配合不好,造成降水和浮尘天气交替出现,不利于沙尘暴或扬沙天气出现,以浮尘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11.
2021年3月14日夜间至15日,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出现2021年首场大范围沙尘暴天气。此次过程较为复杂,伴随沙尘暴还出现了全盟范围内的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的实况和天气形势,发现蒙古气旋和冷锋是此次沙尘暴天气的触发系统。沙尘暴出现前,地面加热形成深厚的混合层,有利于沙尘天气形成的层结形态。此次沙尘暴过程沙源来自蒙古国西部和南部沙漠地区沙尘。  相似文献   

12.
以2021年3月14—15日阿拉善盟一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为例,从地面气象要素演变、环流特征、动力条件等方面对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此次阿拉善盟大风沙尘暴最强时段为14日夜间—15日清晨,沙尘暴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发生显著变化;(2)影响该区域大风、沙尘暴的因素主要包括500 hPa冷平流触发作用、700 hPa大气斜压性作用、变压梯度风、锋生作用以及必要的大气层结条件等;(3)阿拉善盟北部前期受冷锋后西北大风的影响,发生扬沙、沙尘暴,而在冷锋过境之后,阿拉善盟大部分地区又受地面冷高压影响,沙尘粒子自蒙古国随偏东、东北大风向西南方向传输,与阿拉善盟本地沙源汇合,从而造成全盟大部分地区强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2021年春季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针对此次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特征、边界层、物理量和沙源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前期无降水且气温异常偏高,地面解冻回暖,裸露地表土质疏松;500 hPa低槽、地面气旋和冷高压、地面冷锋是引起此次强沙尘暴的重要天气系统;午后气温日变化造成冷锋移至河套地区产生强烈锋生是造成此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强上升运动和动量下传为强沙尘暴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19年5月11日傍晚开始至12日凌晨,巴彦淖尔市出现了大风、强沙尘暴天气。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气象资料,对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希望从天气形势的演变中找到产生沙尘暴的规律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是贝加尔湖附近的冷涡不断下滑分裂的低槽,并且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具有典型的斜压不稳定结构;700 hPa的平流显示,冷锋锋区强度≥16℃/5个纬距,冷平流较强;地面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为西北路冷空气;前期地面受蒙古气旋控制,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沙尘暴出现前具有强烈的上升运动,而在其发展和消散阶段为明显的下沉运动;巴彦淖尔市地面露点≤-4℃的干区与沙尘暴落区分布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水汽云图显示,当暗黑区气旋性弯曲度和范围增大、移速加快时,意味着进入本市的冷空气加强,风力增大,极易吹起沙粒形成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15.
刘英 《北京农业》2015,(6):122-12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4月16-17日出现在包头机场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欧亚中高纬地区环流形势呈现两槽两脊型,高空冷槽和地面冷锋后西北大风是主要影响系统,地面热低压发展旺盛,与冷锋后的强冷高压对峙,形成北高南低的气压形势;槽后较强冷平流配合中低层干暖舌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高空强烈的辐散产生巨大的抽吸作用引发高层动量下传,地面风速加大,而且强负涡度平流对地面冷高压的发展较为有利,加大了气压梯度,使得强沙尘天气得以维持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琴  谢启玉  李洪梅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38-142,157
应用探测资料及地面台站的观测资料,对2008年3月30—31日在青海高原东北部形成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地面冷锋演变形势及影响大风发生的持续的关键物理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此次灾害性大风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1)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具有日变化明显(昼强夜弱),过程中伴随沙尘暴、寒潮、弱降水等复杂天气的特点;(2)西伯利亚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向南暴发,与地面系统发展共同造成的强气压梯度、高低空强的温度差动平流是造成此次大风的主要原因;(3)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与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叠加加大低层位势梯度和地面气压梯度,配合冷锋过境,使得白天近地层不稳定性加大,湍流加强,动量下传加大地面风速,导致地面持续强劲的大风;(4)柴达木盆地作为沙源在前期干燥无降水的气候条件下,加之层结不稳定和湍流活动造成的地面持续强劲的大风是引起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沙尘暴灾害性天气会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1961—2001年北疆局地、一般性、区域性3类沙尘暴天气过程年次数分别为22. 5次、14. 4次、4. 2次,集中在3—10月。北疆3类沙尘暴天气每10年分别减少3. 4次、3. 3次、1. 0次,4—10月北疆降水量增加是沙尘暴天气减少原因之一。西北型、西方型、中尺度地面冷高压造成北疆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近40年沙尘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呼和浩特市6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沙尘暴天气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呼和浩特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年际、月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沙尘暴灾害性天气进行危险性区划,进而对沙尘暴适宜发生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沙尘暴灾害在呼和浩特市地区出现频率呈逐年减少趋势;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集中于春季,发生危险性由中部地区向北部武川、南部清水河地区依次增大,其中清水河南部以及武川北部地区沙尘暴出现频率最大,其危险等级最高;春季气温回暖解冻,地表裸露,且多大风,气温适中,降水相对较少,适宜发生沙尘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地面沙尘天气网络监测系统及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等方面,以沙尘暴气象历史资料和沙尘暴个例分析,解析沙尘暴发生的沙尘源区、传输路径和沙尘天气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要源区之一,同时也是境外沙尘暴源区在沙尘传输过程的加强源区,是造成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浮尘、沙尘暴或扬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1年5月11日苏尼特右旗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冷涡、强锋区及蒙古气旋、冷锋等是引发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沙尘暴天气发生于正涡度中心前正涡度平流中心一带,当负涡度转变为正涡度且受正涡度控制时发生发展,而且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对于垂直气流的发生进而引发沙尘暴极为有利;下沉运动中心高度逐渐下降不断将高层动量向下传至低层,沙尘暴中心与上升运动中心和下沉运动中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