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杉木积成材浸渍纸贴面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提高和改善杉木积成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促进杉木积成材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杉木积成材浸渍纸贴面工艺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在杉木积成材与浸渍纸之间加入一张木单板,且一次性压贴在杉木积成材基材上的方法,并测试了贴面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分析了贴面工艺,选择了较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杉木积成材进行浸渍纸贴面切实可行.较佳贴面工艺参数为:热压压力2.5 MPa,热压时间4 min,热压温度160 ℃.表3参11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杉木素材与硅酸盐改性材的弦切板与径切板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杉木视觉特性的影响规律。旨在为硅酸盐改性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杉木改性材相关产品的研发。  方法  在改性前后,对100 mm × 100 mm × 20 mm的杉木径切板和杉木弦切板的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分析改性处理前后杉木视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  改性后,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红绿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2.0 ~ 6.0和2.5 ~ 5.5,黄蓝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17.5 ~ 24.0和18.0 ~ 24.0,两组数据均较素材小。明度值分布区间也有所下降,为61.0 ~ 71.0,表明改性处理对杉木的色彩倾向有所均衡,在明暗程度上也有一定影响。杉木素材的平行纹理光泽度(GZL)、垂直纹理光泽度(GZT)、光泽度比(GZB)分别为5.54%、4.32%、1.28,杉木改性材的GZL、GZT、GZB分别为3.32%、2.86%、1.16。两种杉木的GZL均略大于GZT,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改性后,光泽度线性趋势更加明显,而且数据也更为集中。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粗细、纹理间距、纹理疏密度分别为0.55 mm、9.51 mm、0.06,与素材差别微弱,表明改性处理并没有对纹理的疏密程度产生影响。改性材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区间都较素材有所降低,说明改性处理使得杉木的纹理与背景的灰度等级变得更高。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较素材松散,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但不紧凑。  结论  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木材颜色影响较小,杉木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颜色特征。杉木改性材光泽度略小于素材,基本分布规律相同。改性处理对纹理间距与纹理粗细的影响微弱,改性材仍保持同素材一样的纹理疏密程度,改性后的杉木纹理灰度值与背景灰度值差别变大,对比度稍高,使得改性杉木的纹理较素材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固含量低分子酚醛树脂浸渍改性杉木板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改善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能,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工艺,对速生杉木进行低分子酚醛树脂增强改性处理,分析不同树脂增重率对改性杉木性能的影响,以及树脂在木材长度和厚度方向上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杉木经过固含量为10%、20%、30%的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后,其尺寸稳定性随树脂固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静曲强度由645MPa提高至750MPa,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61%、275%、482%和298%、631%、738%,但冲击韧性随着树脂增重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树脂在木材长度方向上分布均匀,在厚度方向上木材表面多于其内部。  相似文献   

4.
杉木地板基材表面的浸渍抗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杉木地板基材表面经过三聚氰胺抗菌树脂浸渍处理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未经处理杉木基材不具备抗菌性能,经过三聚氰胺浸渍处理后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能,可能因为甲醛释放或三聚氰胺自身对细菌起到抑制作用;添加载银抗菌剂后,杉木表面的抗菌性能不断增强,当三聚氰胺中抗菌剂质量分数达1%时,抗菌率达99.9%,符合抗菌产品的要求,但抗菌剂的加入对浸渍树脂的渗透性有一定的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杉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8  
根据作者长期研究及大量的有关文献,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杉木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指出近期以来,杉木研究特点是基础学科的理论及其基础性研究均有所加强并取得一批成果,研究方法逐步从定性走向定量,造林、营林技术开始配套形成系列和标准化,今后研究宜着重于提高现有中、幼林的单产,选育适应于不同立地、不同培育目标的高产品系,抗性育种,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林地的持续利用及建立新的栽培体系等。同时建议加强研究协作,成立全国的杉木研究中心或研究协会。  相似文献   

6.
脱水蔬菜等温吸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预处理菜豆、青椒和茄子的脱水产品进行了静态吸湿试验,得出了反映其平衡含水率、温度和水分活度的等温吸湿曲线;分析讨论了温度、水分活度和物料结构对平衡含水率的影响;并得出3种物料各自最适宜的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模型系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不同压缩率下对杉木的低分子质量酚醛树脂浸注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期为人工林杉木的树脂浸注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对杉木试样进行径向压缩,使其压缩率分别为10%,20%,30%和40%,通过差示量热扫描仪对不同压缩率下杉木的微孔隙变化进行分析;以水溶性低分子质量酚醛树脂为浸注液,对不同压缩率下杉木在不同浸注阶段(卸压过程、卸压后)和不同浸注时间下的树脂浸注量及相应的浸注贡献率按照杉木试材重量变化进行测算,探索杉木压缩率与增重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测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压缩浸注后树脂在杉木中的分布及官能团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压缩处理能有效增大杉木的微孔体积,尤其是1~20 nm和200~400 nm孔径的孔隙体积显著增加。2)杉木在压缩率为10%~40%时,随着压缩率的提高,酚醛树脂的最大浸注量从0.053 g/cm~3增加至0.265 g/cm~3,卸压过程的浸注贡献率由16.85%增加至53.19%。在试验的所有压缩率下,酚醛树脂的浸注贡献率均在30 min内达到60%。3)杉木树脂压缩浸注的增重率与压缩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压缩率不超过40%的情况下,压缩率每升高1%,杉木的增重率增加0.22%。4)酚醛树脂溶液浸注杉木时,其不但能浸注到杉木细胞腔内,也能浸注到细胞壁内,并且与细胞壁成分产生化学交联。【结论】压缩处理能很好地使低分子质量酚醛树脂浸注入木材中,有效提高树脂的浸注效率。在工业浸注处理时,为了提高树脂的浸注量和浸注效率,应尽量选取较高的木材压缩率,并注重卸压阶段的浸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报道老杉木和杉木优良无性系杂交试验的结果 . 1 0 a连续试验结果表明 :老杉木和杉木优良无性系互作为父母本的各杂交组合 ,在树高、胸径 (或地径 )、材积、冠幅、侧枝数、分枝角度等性状上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从参试的 34个杂交组合中选出三 5 4×闽 1、王台×三 66等 9个组合表现较好 ,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 .老杉木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利用老杉木作为杂交亲本时以杉木优良无性系为母本、以老杉木为父本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对25个杉木家系的一年生实生苗根际人工接种等量杉木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semipenltrans)二龄幼虫,叶部喷洒等浓度的炭疽病原菌分生孢子,三年后测出叶部炭疽病病情指数,苗木地径和高生长量,分析结果表明,编号为18和编号为1的两个有系为高抗病速生优良家系,编号为28和编号27的两个家系为高度感病家系,为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 杉木速生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法对人工林杉木吸湿及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以40 mm杉木锯材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干燥、常规干燥和气干3种方法进行干燥处理,采用双室温、湿度控制法和GAB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系统研究了干燥方法对平衡含水率、尺寸稳定性、等温吸附线型等的影响规律,并采用低温核磁共振分析测定不同干燥方法试样的细胞壁最大吸着水含量。结果表明:相较于气干及常规干燥,高温干燥可较为显著的降低试样吸湿平衡含水率及弦向线性湿胀率;不同干燥方法试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可由GAB模型拟合,拟合度均高于0.91,且呈现第二类等温吸附曲线特征;高温干燥试样细胞壁吸着水最大含量明显低于气干和常规干燥材,与高温干燥对平衡含水率影响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1.
酚酸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4种标准酚酸,即龙胆酸(gentisinic)、香草酸(vanillic)、丁香酸(syringic)和香豆酸(coumaric)、每种酚酸设6种浓度(0,50,100,200,400,600mg/kg),分别对盆栽杉木幼苗土壤进行处理,在生长期间定期测定苗高,最后测定苗高、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鲜叶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酚酸对杉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的程序不同;同一种酚酸处理,浓度越高,盆栽幼苗株高生长、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降低越严重;时间也是重要因素,受酚酸影响的时间越长,幼苗受到抑制的程度也越大。上述结果表明,酚酸对杉苗生长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综述 90年代杉木研究在造林和经营、经理方面的进展 ,包括种苗、造林地条件、整地、造林密度、混交、幼林抚育、栽培模式、密度管理、间伐、主伐年龄、生长模型、经营系统、施肥及农林复合经营等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过去已形成的杉木速生丰产的研究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途径原理提出了这种新的研究体系。本研究体系将杉木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密度控制三大要素融为一体,使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综合技术推广、生产实践四大结构层次一步到位,还具有信息反馈机制,有利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结果表明,本研究体系将使杉木速生丰产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通过对29年生五种不同造林密度杉木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木和优势木胸径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明显减小;树高随着密度增大而有减小的趋势,但不明显;平均单株材积随密度增大而减小;林分现存蓄积量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应控制在1875~3750株/hm2,培育大径材应控制在1875~2805株/hm2.  相似文献   

15.
杉木胶合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探讨了利用杉木小径材生产新型基材———胶合木的方法,并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为优化生产胶合木的工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炼山、疏枝、保枝3种不同的清山方式对培育的杉木的生长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疏枝与保枝处理的杉木生长效益明显强于炼山处理,为最佳的造林清山方式.  相似文献   

17.
立地条件对杉木生长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基层杉木材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以土壤厚度作为其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对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行数学方程拟合;分析立地对其方程参数变化及各生长项目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所产生的影响,并应用D、H、及DH有序样本对杉木生长进行了生长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不同杉木无性系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随胁迫加剧,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下降,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增加,供试无性系光合特性在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生态型差异,其中115号和286号2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直径结构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提出一种新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方法G—PRM.其基本思想是:用著名种群模型—Gompertz方程来表示林分直径分布;采用两点回收、差分还原的途径实现林分结构的预测.将该模型应用于闽北杉木人工林直径预测,其预估林分直径分布的合格率为78%.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杉代数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采用设标准地进行实验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材不同连栽代数林分的生物量。结果表明:29年生单株杉木各 成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干〉根〉皮〉枝。2代和3代林分中实生平均木的生物量,干皮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连栽代数增加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