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花苜蓿不同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单株取样的方法对黄花苜蓿4个品系和5份其他种质共9份供试材料的种子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9份供试材料可溶性蛋白总条带数为69条,总多态带为56条,多态带百分率为81.16%;9份供试黄花苜蓿种质材料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遗传多样性顺序为8>6>1>5>4>3>2>9>7。5个相关种质含有比4个品系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9份供试材料的总基因多样性为0.2214,遗传分化系数为0.4929。4个品系的基因分化系数大于5个其他相关种质。基于Nei’s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9份供试材料可以分为4类,但聚类反映出的亲缘关系与群体取样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于秀明  杜雨  汪鹏  李倩  王玉祥  张博 《草地学报》2023,(10):3032-3039
本研究利用70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种质的19个表型性状构建新疆野生黄花苜蓿核心种质,设置随机、位点优先和偏离度取样三种取样方法,10%,15%,20%,25%,30%五种取样比例,抽选核心种质。结果表明,70份材料的19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4.0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24 6;19个农艺性状提取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131%;15个取样策略中,位点优先取样、取样比例为30%时,抽提出的21份核心种质能够较好的保留原始种质的表型性状并有效降低遗传冗余度。因此,本研究简化了育种工作,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黄花苜蓿硬实种子处理方法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16份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1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苜1号’和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阿尔冈金’作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反复干旱法模拟干旱胁迫,通过11个形态与生理指标变化分析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8份种质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不同苜蓿种质的株高、叶长、叶宽、地上生物量、CAT、POD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程度从1%~71%不等;可溶性糖、MDA、ABA、fPro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上升程度从9%到65%不等。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与综合评价D值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相对含水量与综合评价D值呈显著相关关系,这3个指标可作为黄花苜蓿抗旱性评价核心指标。基于综合评价D值,18份苜蓿种质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PI 634112>PI 502445>PI 561456>PI 631635>PI 499666>W6 21494>PI 325384>PI 634105>PI 502450>PI 502449>PI 491407>PI...  相似文献   

5.
五种不同苜蓿的种子蛋白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8%和10%两个浓度梯度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黄花苜蓿、天蓝苜蓿、一年生苜蓿(Orion)、紫花苜蓿(敖汉)及1个紫花苜蓿杂交种共5种不同苜蓿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和盐溶蛋白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个种10%和8%凝胶电泳的种子可溶性蛋白总带数分别为97和91,10%凝胶电泳的种子盐溶蛋白共有69条谱带;5种苜蓿在种子可溶性蛋白和盐溶蛋白电泳图上都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谱带数目、位置、宽窄和颜色深浅都存在明显的差异;10%凝胶的可溶性蛋白指纹图谱谱带数目相对较多,种间遗传差异在A、B、C区均有分布,谱带的重复性好,是鉴别种的最好图谱。5种苜蓿种子可溶性蛋白和盐溶蛋白指纹图谱一致,表明杂交种和敖汉苜蓿的谱带相似性最大,与黄花苜蓿的相似性次之,而这3个种与天蓝苜蓿和一年生苜蓿(Orion)的相似性较小。这与种在形态学上表现出来的差异相一致,从而进一步肯定了采用种子贮藏蛋白电泳技术进行苜蓿分类研究和种子鉴别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黄花苜蓿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受生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经纬度、海拔,研究黄花苜蓿表型性状与海拔的相关性对揭示黄花苜蓿遗传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以新疆黄花苜蓿为材料,通过测量同一经纬度(N 43°43',E 86°94')不同海拔(2100~2350 m)下株高、分枝数、叶、茎、花等18个表型性状,探索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遗传多样性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海拔对表型性状的影响较大,随着海拔降低,株高、叶长、叶宽、节间长、茎粗、小花长等数值总体呈现“降-升-降”的趋势,均在海拔2150 m时有明显升高,随后降低;表型指标的变异范围为1.30%~22.83%,平均变异系数为8.49%;海拔与株高、花序长、花柄长、龙骨瓣宽等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0.601、-0.449、-0.421,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黄花苜蓿适宜生长在海拔为2150 m左右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5个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居群为材料,通过对其叶、花、茎节等20个表型性状及分布地区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变异性等分析,探究原始居群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新疆黄花苜蓿遗传变异及种质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 5个居群20个性状差异明显,除叶长差异和叶柄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05)外,其余18个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2)黄花苜蓿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居群间为27.66%,且居群间差异大于居群内,表明黄花苜蓿不同居群表型差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3) 20个表型性状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经纬度与分枝数、海拔与株高均呈现负相关关系;4) 20个表型性状可归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75%,居群间表型性状变异主要来自叶片、节间及花部特性。  相似文献   

8.
盐、碱胁迫与温度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祎  田雨  张红香  杨健  吴志红 《草业科学》2015,9(11):1847-1853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与温度交互作用对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子萌发的影响,选用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2CO3、NaHCO3),3个温度(10/20 ℃、15/25 ℃和25/35 ℃)处理,测定各因子对种子最终发芽率及发芽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与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均有显著影响(P<0.05)。黄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在10/20 ℃或15/25 ℃处理下最高,并且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且碱性盐的胁迫作用大于中性盐。25/35 ℃高温显著抑制了各个处理下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并且加剧了盐、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黄花苜蓿对碱性盐和高pH有一定的耐受性,在25 mmol·L-1的Na2CO3和30 mmol·L-1的NaHCO3处理下均能良好发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围栏封育和施肥对呼伦贝尔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维特很地区3块样地的野生黄花苜蓿分别进行围封和施用有机肥,在其开花初期测定株高、生殖枝数、每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千粒重及单株种子产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31份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地域来源的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筛选出24对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320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有287条,每对引物组合均能扩增出7~17多态性条带,平均为11.96条多态性条带;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31份苜蓿材料聚成5类,但个别同一地域来源的苜蓿品种被归到不同的类型中,表明试供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野生黄花苜蓿栽培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野生黄花苜蓿进行了多年的栽培驯化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栽培品系与野生群体相比返青早,生长速度快;株型直立或半直立,植株高度、分枝数量、叶量等性状均优于野生群体;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比野生原始群体提高2.5倍和1.3倍,比敖汉苜蓿增产15%和4%,在内蒙古东部高寒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状明显优于野生群体和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耐牧性的形态学成因机制,探索其耐牧型品种选育的新途径。以从耐牧性鉴定中获得的耐牧性强和弱的2组黄花苜蓿个体植株为材料,对其放牧前后的相关形态指标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与耐牧性强弱的显著性相关程度依次为根颈宽度>根颈入土深度> 茎数> 株高,对黄花苜蓿耐牧性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根颈入土深度> 根颈宽度> 茎数> 株高> 株丛茎>植株投影盖度。根颈入土深度可单独增强黄花苜蓿的耐牧性,其他性状则通过相互协同作用促进其耐牧性。具有根颈粗大且入土深、单株茎数多且株丛大的黄花苜蓿植株耐牧性强,可作为耐牧育种材料早期选育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花苜蓿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黄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S+2,4-D 2mg/L+6-BA0.5mg/L+蔗糖3%+琼脂0.7%为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KT0.5mg/L+NAA0.1mg/L+蔗糖2%+琼脂o.7%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 0.1mg/L+蔗糖2%+琼脂0.7%.下胚轴是诱导愈伤及分化的最佳外植体,诱导率可达100%,分化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4.
黄花苜蓿的优良特性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苜蓿属植物黄花苜蓿的分布、生境以及饲用价值高、抗寒、抗旱、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并对其与紫花苜蓿相比所占的优势、对苜蓿育种的贡献及在草地改良中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评述。在简述目前我国黄花苜蓿国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要大力开发利用这一牧草资源,它必将对我国畜牧业生产、退化草地改良及水土保持等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黄花苜蓿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选择适宜松嫩地区轻度盐碱化草地种植的牧草,解决饲草蛋白质含量低的问题,发展耐盐碱的优质豆科牧草是关键。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最关键的阶段,决定着植株的后续生长。本实验研究了盐对黄花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与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对比,在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mmol/L浓度NaCl胁迫条件下,研究了3种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Gi),胚根、胚轴生长状况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3种苜蓿的发芽率、发芽指数(Gi)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盐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紫花苜蓿CW400及公农2号相比,黄花苜蓿在发芽百分数和发芽指数上显著降低,但是胚根生长不受盐浓度的影响,各处理与对照间没有显著差异。复萌实验结果显示3种苜蓿种子在盐溶液中能够保持活力。紫花苜蓿CW400,黄花苜蓿均在60mmol/LNaCl中达到最大总发芽率100%,但只有黄花苜蓿在所有盐浓度下总发芽率全部达到90%以上,各盐处理间复萌率无显著差异,复萌率最高。脯氨酸作为渗透调节剂在幼苗中能够迅速积累,黄花苜蓿、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在100mmol/LNaCl中的脯氨酸量分别是对照的3.1,2.3和1.4倍。黄花苜蓿耐盐性较紫花苜蓿CW400和紫花苜蓿公农2号强,更适合在松嫩草地上种植。  相似文献   

16.
低磷胁迫对黄花苜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绝大部分土壤缺乏有效磷,严重限制了作物产量的提高。黄花苜蓿耐寒、耐旱、耐贫瘠,但其对磷缺乏的响应和适应机制尚未见报道。以呼盟黄花苜蓿与锡盟黄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供磷水平对黄花苜蓿生长、根系形态、柠檬酸分泌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了黄花苜蓿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低磷(5 μmol/L H2PO4-)胁迫显著降低了黄花苜蓿的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总根长、根系体积、地上部磷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但增加了黄花苜蓿柠檬酸释放速率。常磷(500 μmol/L H2PO4-)处理下,呼盟黄花苜蓿与锡盟黄花苜蓿的各项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低磷处理下,锡盟黄花苜蓿干重、鲜重、株高、地上部磷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等下降幅度明显较小,而主根长与柠檬酸释放速率的增加幅度明显较大,表明锡盟黄花苜蓿较呼盟黄花苜蓿更耐低磷。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将国内高产、抗寒品种龙牧801苜蓿(Medicago sativa cv.Longmu No.801)和国外具有多叶性状品种驯鹿苜蓿(M.sativacv.AC Caribou)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cv.Hulunbeier)分别进行正反杂交,统计杂交结荚数、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并观测F1代单株性状。结果表明:父母本和正反交对杂交结荚数、结荚率和每荚种子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引进品种驯鹿苜蓿(♂)的结荚数、结荚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且各组合正交显著高于反交。从F1代杂交株中筛选出84个优异单株和5株具有多叶性状的优异单株,其株高、茎叶比、分枝数和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亲本,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的选育。  相似文献   

18.
选择俄罗斯三个育成品种雅酷、秋柳、达菲(音译)和我国野生锡盟、呼盟黄花苜蓿为主要研究对象,草原三号杂花苜蓿作为对照,在温室内盆栽,对幼苗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及幼苗生长速度、生物量积累等方面杂花苜蓿表现出了杂交优势,秋柳、雅酷和锡盟三份黄花苜蓿材料也显示出了优于其他黄花苜蓿品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36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新疆黄花苜蓿资源评价和核心种质库构建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9对SSR分子标记引物PCR共扩增出93条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变异范围为3~19条,平均10.33条/对,多态条带总数为86个,多态条带百分比为92.47%,平均多态性条带...  相似文献   

20.
王玉祥  张博 《草业科学》2012,29(9):1396-1400
以新疆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通过测量其荚果长度、荚果宽度、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等,研究新疆不同地区黄花苜蓿果实形态差异。结果表明,13个地区的黄花苜蓿群体间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荚果长、荚果宽、每荚种子数、粒长、粒宽都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群体分为三类:阿勒泰群体单独聚为一类,主要为圆籽粒型;北屯、塔城和富蕴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多边籽粒型;其余9个群体聚为一类,主要为肾形籽粒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苜蓿的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