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相欣 《农业考古》2005,(6):410-411
毛泽东同志是农民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农民教育的成功实践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与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及农民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农民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题要:毛泽东同志说过,在观察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时,决不能割断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现在,我省农村正在脱贫致富奔小康,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为了使农村经济尽快发展,农民尽快致富,我们应该牢记20年前为此而勇敢地进行探索、打下致富基础的人们.所以,写此短文,献给党的80周年华诞,献给广大的农村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领导亿万农民投身革命和建设,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艰难探索。其成功与失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我们党和国家在考虑和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上,一直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从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开始,一直到我们党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特别是邓小平,他们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观察形势、研究问题,还是制定规划.作出决策,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首位.作为我们党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江泽民,从1989年以来,也一直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热切的关心,对一系列问题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并且先后4次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发表了专题讲话.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形势下,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三农’方面的重要讲话和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不仅直接觧决人们的吃饭穿衣等问题,而且与国家的工业化有着密切联系,在有五亿多农业人口的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向给予农业生产的发展以极大的重视和关怀,毛泽东同志不但对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创造性的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改造也作出巨大的贡献。农业“八字宪法”是毛泽东同志对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增加农民收入思想,主要是基于巩固工农联盟、实现“四个现代化“、开拓农村市场的需要.解决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仍要以毛泽东这一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好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6月16日至22日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11亿人民吃饭是个头等大事。要把国内的工作搞好,保持稳定发展,首先就要抓好农业这个基础产业。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继续坚定不移地把农村工作做得更好。江泽民同志就农业的重要地位、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过去,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富强,立下了丰功伟  相似文献   

9.
李健 《农业考古》2006,(3):9-1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旨在为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搞清我国农业科技革命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解决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发展情况及其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提出农业科技革命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证了农业科技革命的两面性,指出人类可以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农业,在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农业发展思想体系。本文对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农业地位、农业科技和农村稳定问题进行了学习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改造、建设的不同时期对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农村建设思想,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基本框架。毛泽东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对当前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引导和教训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晓华 《新农业》2005,(10):1-1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在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奋斗.特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成功实践以后,1998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了农村这个大头儿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召开这次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问题,尤其是农业科技问题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是跨入新世纪后农业科技界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开始进入依靠科技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更高阶段,在农业科技进步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就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一个发言.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技管理》2001,20(1):1-3
同志们: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召开这次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问题,尤其是农业科技问题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是跨入新世纪后农业科技界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开始进入依靠科技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更高阶段,在农业科技进步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就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一个发言.  相似文献   

16.
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独创性地解决了我国革命和建设以及关于同盟者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月,是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发表50周年。毛泽东同志用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正确结论。他从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找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世界革命的总特点看中国革命,找到了中国必然由新民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从经济、政策、文化三者密切联系的原理出发,规划新中国的建设大业。毛泽东同志的这种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于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副总理李长春同志在对农村调查后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这一结论真实、客观地反映和描述了我国现阶段农民问题和农村的现状.在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克孜勒苏州,表现得更为突出.根据近几年来对克州农民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是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教育成为贯彻始终的一种运动和一种手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长达20年的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与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的国情及农民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农民教育的理论和政策。由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它对当代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明确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确定农业科技工作"十五"重点和2010年目标,切实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制订本<纲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