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灿  魏媛 《现代农业》2023,(1):43-48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准确评价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调查法构建涵盖19个指标的贵州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贵州省2011—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水平由2010年的0.151上升至2020年的0.838,年均增长率为20.96%。文章根据研究结果对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研究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董明涛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1):197-203
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可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2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2002-2011年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度经历了较明显的波动,并从失调衰退状态逐渐过渡到过度状态和协调发展状态;从空间上看,2011年各省份的协调发展度在失调衰退、过度、协调发展状态均有分布,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6~2016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借助障碍度诊断模型分析了影响现代化水平发展的阻碍因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分3个阶段:准备阶段(2006~2008年),系统出现衰退,到2008年系统指数降至0.27;起步阶段(2008~2011年),系统指数由0.27升至0.541;初步实现阶段(2011~2016年),系统指数由0.451升至0.577。基于此,提出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6~2016年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借助障碍度诊断模型分析了影响现代化水平发展的阻碍因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分3个阶段:准备阶段(2006~2008年),系统出现衰退,到2008年系统指数降至0.27;起步阶段(2008~2011年),系统指数由0.27升至0.541;初步实现阶段(2011~2016年),系统指数由0.451升至0.577。基于此,提出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葛菁华  董景奎  胡勇  孙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94-7996,8004
运用标准值法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对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评与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来说还很低,还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导致其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因素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差,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农业经济结构水平不高和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即加强对农业生产条件基础建设、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的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农业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分析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使用贵州省9个地市州2010—2019年数据,基于熵值法测算评价贵州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投入转化率低,9个地市州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结合各市州情况合理规划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对山西农村和农业整体发展情况的详细分析,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项主体指标和18项个体指标。运用该指标体系及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对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为53.09,比照农业现代化进程阶段的有关划分标准可以判断,目前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接近初步实现阶段。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二者的相关性和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1分时,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将提高1.2345%.说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农业现代化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四川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做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定量监测与综合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4项准则指标,12项个体指标构建了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从起步阶段稳步跨入初步实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达到0.583,2000-2011年的12年间,年均增长率为6.16%。在五大区域中,成都平原区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位列5大区域之首,综合水平0.679;第二名为攀西山地区,综合水平为0.600;川南丘陵区、川东北丘陵区分别位列第三、四,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为0.583、0.569;川西北高原区农业现代化最低为0.352。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与发展构想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本文采用通用的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模型,选择6个主体指标,22项群体指标,对福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阶段性评价,并与上海,江西,浙江,广东等邻近省市进行横向比较,客观分析了福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农业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提出了推进福建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及其空间非均衡性演变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与模式、产出水平、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可持续性5个方面选取了16项指标,采用GIS技术、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探讨其时空变化及其内部动态演变。结果表明,2000—2016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均值为0.394,区内各省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其中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3省始终位于发展水平的高值区,河北、河南、安徽、湖南和四川5省始终属于中低值区,而辽宁、山东、江苏、湖北和江西5省则在中值区和较高值区在之间转换。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整体有所扩大,其中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呈现明显波动上升,华北地区则呈现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和持续上升的3阶段变化特征。东北—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和华北—长江流域之间的差距是导致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其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72.79%下降到2016年的65.70%,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地区内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的贡献率则由20.62%上升到26.03%。受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制约,粮食主产区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状态流动性较低,较为稳定地位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中值区和较高值区。因此,提出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区域间农业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协同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正确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遵循完整性、重点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原则,结合宁夏实际和有关文献,设置宁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加权函数法和层次分析法,最终构建宁夏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宁夏及部分省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得出:宁夏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在西北5省区中处于中等水平。但从纵向对比分析来看,宁夏近3年来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提升,由2007年的0.445 2上升到2009年的0.542 9,增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找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准确科学的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尤为关键。本文立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应用文献归纳法、实证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等方法,对学界几种常用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模型法和BP神经网络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对30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的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差异产生于评价方法本身不同的内涵和性质,也与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有关。多指标综合测度法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的评价手段,评价过程相较于另外几种评价方法更为合理,其评价结果也最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县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探索对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定量评价,对于制定新的经济形势和条件下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数据可获取性,选取全国1980个县的数据,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分析评价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全国县域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不高,全国平均综合指数只有48.62,综合指数在60以上的仅有两个县。各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最高的江苏省太仓市达60.72,最低的西藏改则县仅为28.09;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县一般是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反之亦然。农业大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高,农业小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一定低。县域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较高,平均指数为53.22。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力度要大于经济发达省份的县;经济落后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要好一些。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情况对1980个县进行分类,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农业现代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原经济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序特征方面,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除1997年出现小幅下降外不断提高,并且2002年之后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水平呈现较稳定的增长;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整体变化类似,但2008年出现下降,且2009之后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水平波动变化较大,呈现不稳定状态。从空间分异情况看,郑州、焦作、襄阳三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地区差别较大,其余地区相邻之间的差距较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等级层次相对不明显。从整个分布格局看,第三、第四、第五级别区组成的区域占据了绝对主导并形成大范围连绵分布区,第一、第二级别区分布范围小且在郑州及其北侧小范围集中,整个区域的分布格局极其不平衡且局部差异大。基于评价结果进行了原因解读,并从时空两个维度提出了定位推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中部四省的"三化"协调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都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而农业现代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而城市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率是影响江西"三化"协调的主要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是影响湖南和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了促进中部四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构建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1978-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刻画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三化"彼此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协整关系。城镇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不明显,长期内引领作用强化。工业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显著,长期内带动作用弱化。农牧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长期和短期内都显著。促进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增强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是新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中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82-8685
选取2009年《中国农业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构建了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排序,并结合区域总体经济实力予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我国各区域内部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区域总体经济实力之间存在不协调性;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区域总体经济发展之间呈现不和谐特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