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耐密性及其生理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种植耐密型玉米是近几年玉米生产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耐密型玉米耐密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耐密型玉米耐密生理基础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为耐密型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耐密性及耐密性育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认为耐密性是优良玉米品种的重要性状之一。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1.在高密度下,玉米植株下体间上,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耐密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2.高上,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是进行耐密性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3.耐密性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将耐密性作为一个具体  相似文献   

3.
玉米株型育种及其主要性状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理和形态基础两方面论述了玉米株型育种的进展情况,并着重探讨了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指出理想株型育种是实现玉米单产再次飞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玉米材料的耐密性鉴定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逐步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是当前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杂交种的耐密性。以夏玉米育种上常用的4个基本骨干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耐密自交系130为对照,在种植密度7.5万~15.0万株/hm^2范围内设计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穗部性状、倒伏倒折率和产量的影响,旨为耐密型玉米育种提供合理的选系密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4个参试玉米材料的穗长变短、穗粗变细、秃尖长度增大,当密度超过某一个范围后倒伏倒折率明显增大,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范围为12.0万~13.5万株/hm^2;而耐密自交系130(对照)的穗部性状变化幅度较小,倒伏倒折率明显较低,产量一直呈增加趋势。在试验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对同一玉米材料的主要生育期和穗行数均无显著影响。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种植密度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认为在选择耐密型自交系时低代选系材料的种植密度应〉13.5万株/hm^2,在选择耐密型杂交种时还要保证穗粒数和穗粒重不能降低得太多,对耐密型杂交种进行鉴定时设立一年多点异地鉴定并适当加大鉴定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玉米品种耐密性研究及耐密型育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玉米产量远远高于我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而加大群体数量来提高产量。逐步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途径,也是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目前大田生产上常用的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衡单6272为试材,在种植密度6.00万~9.75万株/hm2范围内设计了6个梯度水平,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各品种的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耐密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对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玉米耐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种,实现定向组配;多地点、多年份、高密度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玉米单交种的耐密性,并对单株产量耐密系数与植株和穗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耐密系数可作为初步评价玉米单交种耐密性的参考依据。选育耐密品种时,应选择有效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这3个性状在不同群体比较稳定和株型收敛的玉米品种,但是植株和穗部的选择不能完全代替耐密性的选择,品种抗病性和抗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玉米耐密育种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耐密育种就是从基础材料开始,在自交系的不同世代以至对杂交种的评价鉴定都要在预先设计好的高密度下进行,目的是对抗倒伏、结实性好等优良性状的鉴别和严格筛选,以期选育出耐密玉米自交系,并组配出耐密高产玉米品种,变个体增产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耐密系数为依据,结合株高、穗位高、平均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鉴定筛选与分析新疆干旱与半干旱区种植主要玉米品种的耐密性,为耐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 选用最新国审、省审、即将审定、进入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表现突出的先玉335、联创825、新玉108等11个中晚熟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设计2个密度水平(8.25×104株/hm2,10.5×104株/hm2),研究生育期对其株高、穗位高、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及耐密性。【结果】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增产,先玉335在8.25×104株/hm2低密度条件下产量为19 954.23 kg/hm2,10.5×104株/hm2高密度下产量为20 131.33 kg/ hm2,在高密度条件下产量达到最大潜力;国内品种联创825、新玉108号、九圣禾2468、MC703等品种产量潜力较大,但整体产量水平低于国外品种。九圣禾2468在8.25×104株/hm2低密度条件下产量为17 879.6 kg/hm2,10.5×104株/hm2高密度下产量为18 003.85 kg/hm2,表现出较强的耐密性。【结论】 结合产量、株高、穗位高、单株产量及耐密系数等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先玉335、先玉1225等国外品种耐密性较强,联创825、新玉108号、九圣禾2468等国内品种耐密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国外玉米耐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玉米耐密性的遗传改良、影响因素以及高密度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对国外玉米耐密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现代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提高主要归功于耐密性的增强;耐密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性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高产性和稳产性的统一是现代优良杂交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  相似文献   

12.
大庆地区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庆所处地理环境及其生态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郑单958、先玉335及兴垦3号在大庆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密度范围为6.75~7.875万株·hm-2,先玉335与兴垦3号适宜密度范围应为5.625--6.75万株·hm-1。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序位为:千粒重〉穗粗〉穗位高〉茎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株高〉秃尖长度〉倒伏率〉空秆率〉双穗率。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育种与生产,对18个早熟玉米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穗位高次之,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位高、穗长与穗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粗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黑龙江红兴隆地区畜牧业发展对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需求,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单株产量差异极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中原单32和阳光1号的单株绿叶比率下降,而龙辐单208变化不大;青贮玉米的单株鲜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阳光1号的适宜种植密度是6.5万~7.0万株?hm‐2,中原单32和龙辐单208的适宜种植密度是6.0万~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对适于饲用的高油玉米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利于饲用高油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于2007~2008年在天津市静海县良种场进行,利用NCⅡ设计,对25个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穗粗、单株鲜重、株高、穗行数、百粒重、穗位高、籽粒含油率、单株粒重、穗长和行粒数,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长、单株粒重、籽粒含油率、穗位高、百粒重、穗行数、株高、单株鲜重和穗粗.广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百粒重、穗长、单株粒重、单株鲜重、穗行数、穗位高、穗粗、籽粒含油率、行粒数和株高,狭义遗传率大小依次为:单株鲜重、百粒重、穗粗、穗行数、穗位高、单株粒重、穗长、籽粒含油率、株高、行粒数.单株鲜重与株高、行粒数、穗行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但籽粒含油率与各性状没显著相关关系.对单株鲜重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株高、单株粒重、行粒数、百粒重和穗行数,对籽粒含油率正向直接贡献率高低依次为:单株粒重、穗长和穗粗.ZP201×春油60、ZP201×GY798-x_2、ZP240xGY798-x_2、GY220-x_1×春油60、GY220-x_1×GY798-x_2、ZP202×GY115改是生物产量和籽粒含油率均较高的优良杂交组合.选择单株粒重和籽粒含油率高的性状,有望解决高产与高油的矛盾,能增加组配高油和高产量玉米杂交种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并明确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可为合理密植、构建适宜群体结构、实现玉米高产抗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JK968为试验材料,设置6.0×10 4株/hm 2(D1)、7.5×10 4株/hm 2(D2)和9.0×10 4株/hm 2(D3)3个密度水平,以及乙烯利矮壮素复配剂(EC)和喷施清水为对照(CK)2个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以及茎秆性状对化学调控的响应。 【结果】(1)倒伏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中在D1密度条件下,JK968的倒伏率分别比D2和D3低69.1%和83.4%;EC处理可显著降低倒伏率,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0%、19.8%和41.0%。(2)株高、穗位高、穗位系数和重心高度在不同种植密度和化控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升高趋势;EC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和穗位系数略降低,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显著降低。(3)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乳熟期达最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呈降低趋势;不同节间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表现为地上部第3节>第4节>第5节;EC处理后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3、4和5节茎秆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4)穗粒数和百粒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EC处理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较对照增加。在D1、D2和D3密度条件下,EC处理后产量分别较对照高438.8 kg·hm -2、1041.3 kg·hm -2和3376.5 kg·hm -2,增幅分别为3.6%、8.2%和27.8%。 【结论】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株高增加、重心高度上移、基部节间伸长、基部节间充实度和抗折力下降。EC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第6节以下的节间长度,显著增加了地上部第7节以上的节间长度,株高略降低,重心高度和穗位高显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缩短、基部节间充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茎秆的抗倒伏能力。由此可见,在风灾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过大等倒伏风险较大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增加玉米茎秆的抗折力和茎秆外皮穿刺强度,显著降低穗位高、重心高度和倒伏率,有利于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7.
耐密型玉米育种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种植密度逐步提高不仅是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育种中提高选择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基础单薄的实际情况,对耐密型玉米品种的内涵、选育目标、选育根源、种质基础、自交系选育技术和杂交种鉴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早世代进行选择;穗重、生物产量和穗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大,相对遗传进度较大,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与穗重、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三者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遗传力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对穗重、生物产量和穗长的选择来间接提高穗粒重,进而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